文/周亨爐高旭
淺析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團一體化管理新模式
文/周亨爐1高旭2
當前隨著高校全方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團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破解高職院校班級團支部普遍存在“班”、“團”兩張皮,且“班”強“團”弱的現(xiàn)象,著實增強班級團組織的活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以推行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結合實際,探索構建班團一體化運行模式。
當前隨著高校全方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團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破解高職院校班級團支部普遍存在“班”、“團”兩張皮,且“班”強“團”弱的現(xiàn)象,著實增強班級團組織的活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貫徹中央省委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群團組織要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的重要要求,圍繞全團“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團要管團”四維工作格局,始終堅持將團支部工作和建設放在最基礎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著力破解團支部活力不足的重點難點問題。
經過前期的調查活動,并以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為根本點,深入推進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和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為導向,我們將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的模式界定為:以團支委為核心和主導力量,以班委會為主要執(zhí)行機構,班長任團支部副書記執(zhí)行班級管理日常事務,在班級內部形成的團支委為主,團支委與班委會兩者通力協(xié)作,堅持以學生為本,育人為中心,進一步完善班級內部組織職能,充分發(fā)揮班級團支部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功能。
構建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管理模式主要還是以激發(fā)組織生機活力為落腳點,依托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明確團支部職能功能、工作標準和規(guī)范,鞏固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工作為基本點出發(fā),主要要可從以處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確定團支委在班級活動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班長在團支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團支委充分尊重和發(fā)揮班長在班級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團支委的領導是通過對班級重大問題的決策來體現(xiàn),團支委的決策是團支委班子集體的決定和決策,而不是某一個人。
三是班長負責制是通過班長將團支委的決策變成班級意志并運用班委予以貫徹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接受團支委和班級成員的監(jiān)督,并對全體班級成員負責。
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的主工作思路還是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習、社會實踐與班級建設、學生動態(tài)等工作重點,明確團支部、班委會的工作領域職責,不斷加強建設,落實相互滲透、相互協(xié)助。
3.1 明確工作職責,正確處理團學關系
團支委和班委會是班級管理的兩架馬車,分管“團”、“學”兩塊工作。要使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真正發(fā)揮效應,就得處理好團支委和班委會這兩架馬車的關系,使得兩者即能各司其職又能協(xié)同合作。要確定團支委在班級中的思想核心和管理核心地位,重新理順和調整團支委和班委會的工作職責,團支委要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主要職責是團建事務,思想引領、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職業(yè)發(fā)展、網絡宣傳、文體活動、互助幫扶,推優(yōu)入黨等方面;班委會作為學生的自我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在自覺接受團支委的監(jiān)督指導開展各項班級日常管理工作。
3.2 建設工作隊伍,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要努力提升團支部的工作能就,就要始終將班委會、團支部工作和建設放在最基礎最突出的位置,著力破解基層團支部活力不足、班團工作混亂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團支部書記是支部的核心,其能力和素質決定團支部工作成效。要從以處幾個方面來加強團支委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團支委工作能力。
3.2.1 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快捷高效的工作機制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建立校團委書記與班級團支部書記面對面工作機制,直接聽取支部工作匯報;二是加強學院團總支書記對班級團支部書記的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團支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負責對團支部書記的考核并組織團支委的改選;三是密切輔導員與團支部書記工作聯(lián)系,發(fā)揮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實時掌握團支部工作情況。
3.2.2 加強團干培訓,提升工作能力。
建立健全各級團組織加強基層團干部教育培訓機制,以學校、學院團組織培訓為主體,面向團支部書記、支部成員,定期進行黨的理論、團的知識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輪訓;加強工作交流,健全信息溝通、經驗分享、工作觀摩、活動合作等機制,促進上下級團組織之間,基層團組織之間的互動交流。著重培養(yǎng)工匠精神、責任意識、感恩意識三個方面能力。
3.3 夯實工作基礎,增強團員意識
共青團是黨的后備軍,旨在把青年培養(yǎng)成具體有遠大理想,高尚品德和豐富文化知識的有用人才。增強組織意識,嚴肅組織生活,規(guī)范基本團務,優(yōu)化組織體系。一是抓好儀式教育;二是嚴格“三會兩制一課”制度;三是創(chuàng)新團課形式;四是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五是組織紀律要求,健全團員能進能出制度;六是推進社團建團,活動建團,實習點建團等新型團支部建設。通過加強改進團支部的基礎團務管理、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擴大基層民主,促進基層團務工作更富針對性、實效性。
3.4 找準工作抓手,樹立模范意識
團的工作既要務虛、更要務實,虛功實做,即明確支部工作的載體,全面實現(xiàn)團員的表率作用。堅持立足根本,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聯(lián)系青年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共青團和學校的中心工作,著力推進組織創(chuàng)新和工作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團支部、班委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團員青年的直接聯(lián)系和服務。
3.4.1 全面構建志愿服務新平臺
推行團支部在校內有志愿服務點或衛(wèi)生包干區(qū),團總支在校外有志愿服務站;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并制定服務工作考核制度;利用學校、社區(qū)等各種資源成就自己,并有責任向社會進行回報,開展各類愛心教育及愛心服務等。
3.4.2 做好網絡正能量傳播
在新媒體條件下,可創(chuàng)建并加強支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建設,發(fā)揮好新媒體在思想引領、輿論引導,信息溝通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和鼓勵團員學生為促進學校發(fā)展,優(yōu)化自身成長環(huán)境等方面建言獻策;推動每個支部委員成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在網絡中積極發(fā)聲,傳播和弘揚正能量。
3.4.3 建設青年學生幫扶體系
務實和推廣幫扶品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共青團要關心各類弱勢群體,要使團組織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貼心人”。團支部在工作開展的同時可結合實際,對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難、社會交往困難,上進心不足等幾類困難學生群體要重點做好幫扶,逐漸形成支部幫扶特色品牌。
班級是學生的基本集體組織形式,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團組織建設的主要平臺和陣地,論從與班級管理相結合,推行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及班團一體化的工作機制探究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著力破解基層團支部活力不足的重點難點的需要,是在團建領域使用一種改革和新的嘗試,旨在推動健全基層團組織建設,發(fā)展壯大團組織的影響力,使得班級團組織建設工作在新形勢和新環(huán)境下有效發(fā)揮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作用,做到目標方向清晰,行動路線明確,達到組織引導青年凝聚力增強的目的。
共青團江西省改革創(chuàng)新專題研究項目(編號:TQYJ2016Z09)。
1.周亨爐(1971-),男,江西廣豐人,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2.高旭(1986-),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