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春堯
論高中地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文/卞春堯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的傳統教育教學的諸多不妥之處在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開始向著學生素質教育方向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安排。就高中地理學科來說,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正是對新課改的重要印證之一,老師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針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以情服理,用感情來感染學生。本文淺析高中地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旨在為培育出更加優秀的人才而努力。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而言,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起來有很大的不同點。高中地理更多的是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對于知識的掌握不能有絲毫的偏差,實際運用性也是比較強的。對于大部分的高中生來說學習地理學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沒有掌握好學習地理的思維模式,由于老師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對于學生真正思維模式的養成并沒有起到多大的幫助,學生也只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來認識地理,對于地理學思維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到位。因此說,此時情感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可以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進而影響學生。
1.1 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內涵
高中地理需要學生掌握的是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學習地理的特定思維,對于地理學素養的養成。需要學生掌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弘揚愛國主義以及求真的思想,其中對于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如下:(1)激發自身學習地理的興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地理精神融入骨髓(2)關于我國地理的基本國情、對于實際問題的出現要做到求真(3)了解我國的環境問題,從最根本的地理的角度出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4)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從自身做起,從最微小的保護環境做起。
1.2 落實“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必要性
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為了應對高考,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為了高考所服務的,學生并沒有接受過真正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學生需要這方面的教育,這是與傳統教育教學相對的新型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用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真正的愿意去接受老師的教育,而不是從內心就開始抵觸、拒絕。情感態度的培養以及價值觀的養成對于學生來說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感染以及價值觀的培養是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學習意義到底是什么,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再那么盲目。
2.1 樹立長期教育的目標
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更何況是一種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老師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學生緊隨老師的步伐,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慢慢來。樹立長久的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完成老師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自身能力的提高。老師的教學任務的設置難度要適中,不可過難當然也不能太過容易。太過容易的話對于學生來說無異于在白白的浪費時間,對于學生真正能力的提升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也沒有實際意義。如果設置難度過大,學生一時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對于承受壓力比較小的學生來說此時就會對學習地理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學習不好,逐漸的就會喪失學習地理的信心,一旦學生產生厭學的心態想要再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老師需要設立一個長期教育的目標,一步一步來,科學合理的安排課業任務,讓學生在不斷增強自信的過程中穩步的前進。
2.2 增強老師自身專業素養
新課改實施以來,要求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與此同時也要求老師做相應的自身的調整。對于老師來說,專業水平都是沒有問題的,但至于個人的教學素養,基礎素養每個老師都是有著明顯區別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老師再以原來的能力與水平來要求自己就會顯得與時代脫節,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老師需要及時的給自己充電,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在教育教學方法方面也要及時的做好總結,針對之前出現過的教學失誤要及時的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不能再出現第二次同樣的失誤。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老師所起到的作用是輔助與引導的作用,學生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是一回事,老師有沒有及時的跟進輔導這屬于老師的問題。老師需要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尊師的架子,融入到學生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實的存在,老師做到這些其實是不容易的,這需要老師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這與老師的個人素養是分不開的。
2.3 教材內容設置貼近學生實際
目前階段教材內容的設置大部分都是與學生的高考有關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就是為了最后的高考為了考入一個理想的大學。教材內容的設置關于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的是微乎其微,針對這一點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作出調整與反省。考慮學生的真實需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用情感去感染學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老師要強加給學生并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對于學生來說在內心的接受程度上是拒絕的,教材內容的設置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高中地理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付出時間與精力去面對這件事情,老師正確的引導與輔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共同為學生能力的提升而努力。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