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周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時,不能很好地和別人進行交流。他們有時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情感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達到交際目的;有時沒有組織好語言,說話時顛三倒四,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有時又缺少一定的交際欲望。這些問題使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缺少了一種真正的交流溝通,雙方的信息通道也因此受到了堵塞,導致口語交際變成了機械似的的獨白,或是沒有生機、沒有血肉的對話,缺少交際時應有的自然順暢和生動連貫。因而在交際時雙方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際任務,達到交際目的,口語交際的氣氛更是顯得過于凝滯。
1 創設和諧的互動氛圍是互動交流得以良好實現的前提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為交際創造輕松和諧的交際氛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和說話方式,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和藹,讓他們把教師當作自己的一個朋友或聽眾,例如,課堂上教師的微笑、輕輕撫摸孩子的頭、摟著孩子的肩膀站在老師身邊、欣賞的眼神贊賞的目光、高高豎起的大拇指等等這些都能調節學生心理,減輕其壓抑感,使其輕松自然,這樣交際時,學生才會放開膽子盡情地發揮,教師也能因勢點撥、啟發、引導和總結。
2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促成互動交流
在一次學習活動中聽到的口語交際課中,老師們都采用不同方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表達欲望,誘導交流的達成。有的采用視頻、音樂、圖片等媒體資源刺激學生感官,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產生情感共鳴,有的采用現場對話、表演、競賽激發他們的交流愿望、激活他們的思維。學生一旦進入情境中去,迅速構成了真實生動的互動交流,交際雙方真正處于聽說互動狀態。說的同學根據聽的同學的反應及時組織語言,選擇措辭,調整語氣語調極力向對方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達成自己交際的目的。當然聽得同學必須根據說的同學的表述或情感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答,從而使口語交際變成自然生機的互動交流。
口語交際中有些話題易于進入互動狀態,如請求、贊美、祝賀、感動及感恩等這些是學生貼近生活的語言素材,在交際中往往能迅速進入情境,帶著情感交流或表演,交流也就變得順暢起來。而有的話題或情境不易進入互動狀態,如某老師設計的描寫小區門口小賣部的熱心腸阿姨這一話題就有些脫離了學生生活的現實了,學生沒見過、沒聽說過,如何有話說?無論老師怎樣啟發引導,都免不了交流中僵局。因此,創境也必須是貼近學生生活的。
3 口語交際中教師適時調控
由于學生生活經歷、經驗認識、興趣愛好等存在個性差異,盡管教師千方百計創設情境促成交流,但是學生在交流中也不盡相同或存在差異。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引導肯定別人、誘導贊賞別人、樂于補充和幫助。老師可以通過語言或肢體的誘導給學生一些提示,指引他們理清思路,掃除障礙,歸正語言;也可以發起其他學生的互動,一起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的交際中去,適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學生的心聲,及時發現交際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撥正或是示范,這樣教師的情感、表達方式、禮貌用語、好詞好句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學生才真正在交流中生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金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