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紀大了,我們每次回家都發現家里總擺滿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知名的、不知名的,治療心血管的、提高免疫力的、抗衰老的……父母很相信這些保健品能防治疾病,還打算下次繼續購買。作為子女,如果我們只是告訴他們,這個不能買,那個不能買,他們反而會很反感。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學會關心父母
由于推銷員往往是利用老人孤獨寂寞的心理,來達到他們推銷保健品的目的,子女就應該比推銷員更懂父母,平時多打幾個電話給他們,有空多回家看望下他們,多點傾聽,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讓他們充分相信你,遇到健康問題第一時間問你,而不是問保健品推銷員。
正確引導父母
首先,對于保健品,要及時給父母做科普宣傳,告訴他們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拿來代替藥品,也不能拿來治病。如果推銷員告訴他們某種保健品能治什么病,肯定是忽悠人的。
目前我國批準的保健食品功能只有這27種:
1.增強免疫力;2.輔助降血脂;3.輔助降血糖;4.抗氧化;5.輔助改善記憶;6.緩解視疲勞;7.促進排鉛;8.清咽;9.輔助降血壓;10.改善睡眠;11.促進泌乳;12.緩解體力疲勞;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15.減肥;16.改善生長發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營養性貧血;19.對化學性肝損傷的輔助保護作用;20.祛痤瘡;21.祛黃褐斑;22.改善皮膚水分;23.改善皮膚油分;24.調節腸道菌群;25.促進消化;26.通便;27.對胃黏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也就是說,如果不在這些功能范圍內的保健品,肯定是假冒的保健品,不能購買。
另外,由于如今不靠譜的健康資訊太多,特別是現在網絡比較發達,錯誤的信息滿天飛,而父母卻沒法很好地識別(看看他們朋友圈轉發的那些養生文章就知道了,例如一斤地瓜葉能頂十斤人參、豬油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因此,可以推薦父母看一些可靠的養生書刊電視節目,或者關注一些靠譜的微信公眾號。
最后,還可以給父母列舉一些亂買保健品被騙很多錢,或亂吃保健品后果很嚴重的事例。比如前些年新聞說的某位花了300元游香港后,卻買回來2萬元三無保健品的老人,又如 “315晚會”曾報道的投資了近40萬元,卻只留下一身病痛和沉重外債的王大媽。
定期帶父母體檢
作為子女還應該經常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定期帶他們去正規的體檢機構做健康體檢,通過結果也可以了解父母是否真的需要某些保健品(如補鈣、補鐵的),或是一些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父母需要服用一些藥物(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的),還要叮囑他們按時吃藥和定期進行復查。
親自為父母買保健品
在取得父母的充分信任后,告訴他們,相同的保健品,您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正品,讓他們通過您的途徑來購買,從而減少父母亂買保健品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