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膜學名叫“腹膜臟層”,也有叫“內膜臟層”,它存在于魚腹壁和內臟之間。腹膜能夠包覆大部分腹腔內的器官,有吸收撞擊、保護內臟的效果;它還能分泌黏液潤濕臟器的表面,減輕臟器間的摩擦,起到潤滑和保護內臟的作用。不光是魚有,很多高等脊椎動物的腹腔中都有這么一層膜,連我們人的肚子內也有這樣一層膜,主要作用也是保護內部器臟和潤滑作用。
科學家曾對78種魚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并不是所有的魚腹膜顏色都是黑色的,有20多種魚類腹膜顏色是黑色的,也有20多種并不是黑色。至于腹膜到底是什么顏色,主要還是受體內黑色素的代謝影響。
膜的顏色只是色素細胞沉積而已,并不是污染物,所以,它是完全可以吃的,不會有什么明顯的安全問題。不過,這層膜主要是由脂肪細胞組成,脂肪含量很高,也會更容易富集一些脂溶性的污染物,算不上多么“健康”。這并不是這層膜獨有的問題 ,其他脂肪含量高的部位也是一樣。當然,你去正規地方買的魚類大多都是安全的,也不用太擔心。
為什么蛙類的舌頭那么黏?
蛙舌十分柔軟,其本身的慣性使它在彈出的過程中顯著伸長,舌內另置有避震器——其中的一些脂肪和肌肉能在撞擊時緩沖部分能量。這些避震器在蛙舌回收時發揮作用:昆蟲雖然承受了很大的力,卻并不會脫落。蛙類會根據獵物的不同體型來發動舌部肌肉,以調節舌頭接觸獵物時的硬度和阻尼,從而確保成功捕獲。不過這塊軟組織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蛙類的唾液。
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唾液是一種非牛頓流體——該類液體的性質會隨著施加力而改變。比如蜂蜜會在攪拌下從固體變成液體,玉米淀粉和水的混合物會在敲打下變成固態,番茄醬會因為瓶子的搖晃而變得更易流動。唾液就像番茄醬:外部力量會降低它的黏滯性。但同樣受到外力,人類唾液的黏滯性會下降到約1/10,蛙類唾液的黏滯性卻要下降到1/100左右。于是,當蛙舌擊中昆蟲,唾液開始自由流動,并輕易滲入昆蟲體表的每一道縫隙和開口。而當舌頭放慢速度并往回收縮,唾液就重新凝結成黏糊狀,相當于是攥緊一只拳頭,把昆蟲抓了回來。
網癮是病嗎?
和其他人類無法抑制的行為相比,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并不意味著你的大腦出了問題。成癮行為指的是由于焦慮感而長期重復出現的行為。不停地看手機不構成疾病,因為這種行為是基于現實而非幻覺,通常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利馬耶曾發起一項關于使用手機的研究,他指出,通常情況下,“使用手機的潛在動機并不是獲得愉悅”,而是“應對增強的壓力和焦慮而做出的反應”。
我們中的很多人,如果不把每分每秒都利用上,就會感到焦慮。單次網上操作所耗費的精力是極小的,它小到讓你覺得,不發短信或不看手機才會對你造成更大的負擔。五秒鐘以內,你還能做什么有趣的事?不如看看手機吧!你與網絡打交道的時間長短,才是它如此讓人著迷的關鍵。
所謂“網癮”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難以和自己的思想獨處,智能手機讓我們感覺自己永遠與世界相連,以此緩解孤獨感襲來造成的焦慮。它不是一種病理現象,而是因為網絡世界有能力觸動人類精神深處,使我們中的很多人淪為電子設備的受害者。
藍光對眼睛有害嗎?
藍光指HEV光線,即高強度、高頻(波長400-500nm)的藍紫色可見光線。研究表明,HEV光線存在對人視網膜造成損壞的可能。生活中,常見的很多LED本身都是發出藍光的,通過熒光劑發出黃光,混合成白色光源,因此LED的藍光比陽光、白熾燈的危害更大。但是,HEV光線的定義還有一個重要詞匯,那就是高強度。
藍光無數不在,陽光里的400-500nm藍光天天照著,天空都是藍的,而且亮度很高,如果看一點藍光視網膜就燒掉,人類或許早就滅絕了。因此,不是藍光對眼睛有傷害,而是過量的藍光對眼睛有傷害。普通電子設備和LED的亮度、劑量顯然無法和陽光中的藍光相比,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像害怕X光輻射那樣躲避藍光。
至于很多賣藍光防護產品的商家和偽專家鼓吹藍光導致白內障以及黃斑病變、導致近視和明顯的視疲勞,其實都沒錯。如果劑量足夠,任何光線都有可能引起白內障以及黃斑病變;如果用眼過度,任何光線下都會引起導致近視和明顯的視疲勞。倘若質量可靠,光學性能正常,戴戴也無妨,但若花費很多就不值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