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讀書對于人一生的影響深遠而厚重。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但你可曾想過,略過閱讀在精神世界帶來的升華與享受不談,它有時候也能在現實世界中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媒介與橋梁,讓我們結識與走近其他人。與書有關的故事總是動人美妙,惹人遐想。
《查令十字街84號》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和一家倫敦舊書店的書商弗蘭克之間的書緣情緣。雙方二十年間始終未曾謀面,卻因書而結緣的故事為各國人們所喜愛。書間總有奇遇,帶領我們經驗到許多未知的體驗與人生。自小我家就堆滿了書,我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路長成至今,遇見過許多喜愛的作家,我也成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上有了些許便利,但我始終沒忘記我讀者的身份。
與喜愛的同時代作家見面,還與一些作家建立了友誼,真是作為一個讀者的幸運。
大學時,很喜歡一位女作家書枝,后來得知竟是同鄉人,都在南京讀過書。某日,從她的豆瓣狀態中得知她將要來我念大學的城市做簽售活動,于是帶著小粉絲般忐忑的心情,一大早就趕到書店,抱著她的新書等著簽名。聽她在分享會里提了一句,作家廢名對她的寫作影響很大。我就想,怎么會有人叫這樣奇怪的名字,連名字也廢棄不用了。簽名環節時到了她跟前,便多問了一句關于廢名的事情。她給我在扉頁上寫下了一句廢名的詩:“花在夜里紅了,我們不知道。”之后來又斷斷續續讀著廢名,逐漸從喜歡上變成心頭好,也漸漸地被他影響了寫作與文風。又過去三年,我畢業回到家鄉,在一個媒體做人文編輯,被編輯朋友拉進一個很大的媒體交流群。有一天,我突然看見書枝在群里說話,很是驚喜。她如今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還是一個漂亮男孩兒的母親,模樣上也變化許多,出了新書。我把三年前的那本簽名書拍下來發給她看,她感慨道:字寫得真難看。又說起兒子才剛滿五六個月,日日操勞,十分辛苦。得知我日常的寫作生活,她叮囑我,趁現在抓緊時間多做點自己的事。而她現下侍弄小兒時間不逮,一篇稿子拖延了一個月才成稿,帶了一點兒抱怨的語氣了又無可奈何。敘了會兒舊,她便去繼續帶孩子。今年她會來做簽售會,正好能遇上,十分期待著今年能再見她一面。讀書使我們能尋見自己喜愛的作者,從書本外的世界收獲人所帶來的影響和裨益,實在是生動有趣極了。文字神交之后,我們可以再讀一讀這個人。
而有些人的緣分是從書開始的,不經意之間它便把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
我有一對同事,兩個人以前并不在一個部門,平日里各司其職,互不相見。相繼離職之后,兩人的戀情浮出水面,叫人驚詫。一次相熟的新老同事聚會,大家催逼著她說出兩人的緣分由來—月老竟然是幾本書。兩人以前都在公司的時候,工作都很繁忙,碰上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聯動的大活動時,加班熬夜更是常事。這兩位同事就常常在各自的崗位上加班到深夜,有時候會一起離開辦公室。一天晚上,剛巧又碰上,就在電梯里攀談起來。女生有車,便禮貌性地問了男生家在哪,需不需要搭乘順風車。巧合的是,他們倆住的地方相隔不遠。男生接受了好意搭個便車回家。一上了車,便看見車上放著兩本書,可能是女生平日隨手翻看的,恰好是他喜歡的作者,兩人便打開了話匣子,二三十分鐘的車程十分愉快。一對單身男女就這樣一來二去結為戀人,成就了一段佳話。兩人的感情較之一般戀人更為篤厚,令人艷羨。他倆都愛讀書,后來聯手成立了一個讀書會,結交了更多的愛書人,業余時間組織大家一起參與各種線下活動增進感情、交流讀書心得。經營這樣一份共同的愿望與事業,給這份從容的感情保駕護航。兩人還一起開了個讀書公眾號,經常分享一些讀書筆記、心得感悟。女生后來感慨道:讀書沒有使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變化,卻使我在對的時候遇見了對的人,收獲到一份珍貴的感情。
還曾聽一個編輯朋友說起一樁關于書的真人真事。
在這個故事里,書已經不是精神食糧,而是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編輯朋友的老家有個喜歡閱讀的獨居老人,家中藏書頗多。周圍的年輕人都喜歡上他家借書讀,來來去去,他的家便猶如一個小型的閱讀寶地。他盡管獨居,生活并不孤單,閱讀使他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和精彩。一日,老人在家突發心臟病休克昏厥,命懸一線。這時,鄰里一位年輕女孩如約來還書。從院子里一路進門,姑娘卻發現沒人應門。她從窗外看見老鄰居暈倒在屋子里,怎么呼喊都沒反應,趕緊打電話叫了救護車。眾人趕到,老人很快被送往醫院。醫生說,再晚來半個小時,就救不回來了。經過搶救治療,老人家身體恢復了健康。編輯朋友感慨道,這是他所知的一樁讀書救命的事,如今想起來仍心有戚戚,如果沒有書作為媒介與人溝通,建立起日常聯系,可就真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