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小陳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這一天如約遠道來訪。剛一落座,小陳就開始了很長很長的訴說。大概意思是,自己有很多很多痛苦,看過很多心理醫生,但是他們都不懂自己,他們給自己留下的都是傷害,甚至還有一些嘲諷。小陳訴說了很多看心理醫生的過程和情節。
我說:“你遠道來訪是覺得馬老師可以理解你,我們來嘗試合作好嗎?”
沒想到小陳潑了我一頭冷水:“我不是要您理解,也不是要您幫助,更不是要您同情。誰也幫助不了我。我看過好幾本書,我知道心理咨詢需要一個過程,離開咨客自己是不行的……”
我面前儼然一位心理咨詢師,不,更像一位心理咨詢師的督導培訓教師,頗有幾分專業的感覺。我點頭肯定說:“你說得對,心理咨詢確實最終靠當事人自己。我知道你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這將意味著我們有較好的合作?!?/p>
小陳張口說:“我沒有看很多書籍。我知道有些咨詢師根本不稱職,比如咨詢師的背景不同,有的是醫學工作背景,有的是社會工作背景,有的是教育工作背景。他們當中有的在咨詢的過程中說一些題外話,甚至有時候他們的討論與我的問題不相干,這不是不懂裝懂嗎?最重要的是他們不能仔細地傾聽我的訴說。”
我說:“希望我們合作得好一些,我們來討論你所希望討論的問題,好嗎?”
沒想到小張繼續給我潑冷水:“其實,來您這里我也不指望解決什么問題……”
讀者朋友是不是感到奇怪:這位來訪者究竟為何而來?此時,小陳還在對心理咨詢師品頭論足,還在對心理咨詢工作發表見解和看法。說真的我也有點不明就里,小陳來訪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不得不提醒小陳,時間快過去一個小時了,為了活躍氣氛,我說:“如果有機會研討或者培訓,再請你發言,好不好?”
小陳痛苦的臉第一次舒展了,露出了笑容。
我試圖把小陳的話題引導到他的具體問題上來。經過反復溝通,我總算知道了小陳問題的梗概。小陳生活在一個問題家庭。父母是素養很差的人,一點也不尊重孩子,覺得孩子一無是處。父親對孩子就知道打罵,母親就知道對孩子羞辱,從來不讓孩子表達自己,而且還對別人說孩子的種種不好,小陳因此從小就非常自卑,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內心形成了一個非常消極的自我。慢慢地,他不敢見人,不敢與人交往,不敢與人交流。長大了,也很難適應工作,換了好多地方。很顯然,家庭的消極影響是小陳形成消極自我的根源。聽我表達了這個意思,小陳說:“我不怨恨父母,不怨恨家庭……”
說實話,如果不是心理咨詢師的職業素養,面對如此無端的“回擊”,我也許忍不住了。但是,此時此刻,我不僅容忍,不僅諒解,而且深刻理解了小陳。小陳的自我壓抑太久了,太重了,心中對父母的抱怨之情溢于言表,卻還一再說不怨恨。我知道,小陳需要宣泄。這正是小陳來訪的潛在動機,也是他“不需要幫助”“不指望解決什么問題”的潛臺詞。此刻,看著小陳,我真誠地笑了:“如果馬老師猜得不錯,你從來沒有這樣與人交流過,從來沒有與人這樣說過話,或者說,你從來沒有過今天這樣與人說話的感覺,是嗎?以后,你可以嘗試和剛才一樣大膽地與人交流嗎?”
小陳想了想,沒有再繼續回擊我:“今天確實讓我有了一些從來沒有過的感覺。生活中,沒有人聽我說話,更沒有人這樣聽我說話,都鄙視我,都瞧不起我。今天,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對您說了那么多不好聽的話。謝謝您,我會慢慢改變自己……”
直到結束會話,小陳也沒有要我給出什么具體建議。然而,小陳與我告辭的時候,看得出,他心理上似乎獲得了某種滿足。
心理咨詢師點評:
小陳為什么在心理咨詢中有如此表現?是因為小陳心理上產生了對咨詢師的負移情。在心理咨詢中,移情是指求詢者把對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咨詢師身上。比如把對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咨詢師身上。于是,咨詢師就成了求詢者父母的替身。這就是移情。移情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正移情。在正移情的情況下,求詢者對咨詢師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感情,表現出友好和敬仰,甚至對異性咨詢師表現出愛慕之情,并希望從咨詢師身上得到愛戀情感的滿足。一種是負移情。在負移情的情況下,求詢者感到咨詢師像自己不喜歡的父母或某個人,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表現出不滿、拒絕、敵對、被動、抵抗、不配合等,甚至對咨詢師發泄積壓在內心的消極情緒。這時候,咨詢師可就真的成了“替罪羊”了。
小陳的心態就屬于負移情。表達自我,確立自我,在別人面前獲得自尊,這是每個人內心強烈的心理需求。但是,小陳特殊的家庭生活經歷,父母的壓抑和打擊,沒有給他這種心理需求滿足的機會,而且使他表達自我確立自我的需求長期被壓抑著。在恰當的心理咨詢關系中,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角色,讓小陳找到了一個“順從”的聽眾,一個可以盡請表達的對象。于是,他把對父母的抱怨之情轉移投射到了心理咨詢師身上,把心理咨詢師當成了“替罪羊”,充分甚至極端的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回擊”心理咨詢師,“戰勝”心理咨詢師,給心理咨詢師制造挫敗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心理滿足。這個過程對小陳來說,正是一個自我改變的契機。因為他第一次有了一種新的感覺,慢慢地這種感覺就會帶來整個自我積極地變化。當然,小陳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建立這種積極的自我。
身為咨詢師,應如何面對求詢者的負移情?如果求詢者表現出對咨詢師的負移情,有經驗的咨詢師可以巧加利用。比如,咨詢師干脆把自己扮成求詢者的移情對象,引導求詢者宣泄心中壓抑的感情,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咨詢師從而進行深入分析,探尋求詢者深層的心理活動以及潛意識活動。求詢者宣泄情緒后,心理上感到放松,再經過咨詢師的分析有所領悟,心理問題往往會得到化解。即使缺乏經驗的咨詢師難以這樣處理,起碼也要做到對求詢者的負移情給予理解,而不能反過來傷害求詢者。當然,咨詢師不能只被動地當“替罪羊”,還要相機促進求詢者的改變。如果咨詢師感到自己確實難于處理,可以及時轉介給另外的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