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摘要:建設工程材料設備詢價難、采購難、審計難一直是困擾建設各方主體的“老大難”問題,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材料設備詢價采購統一規范的缺失,采購行為監管存在一定空白,認價結果缺乏公正性、公信力,詢價結果難以作為審計有效依據。本文基于深圳市材料設備詢價采購網絡服務平臺的實踐應用,探討采購網絡化應用的優勢。
關鍵詞:詢價采購平臺;采購網絡化;優勢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1-137-02
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經濟的快速發展,項目建設日益增多,采購詢價工作日趨繁重,國有資金使用效率下降,為規范國有資金投資建設工程建筑材料設備詢價采購行為,深圳市政府通過發布《深圳市建設工程材料設備詢價采購辦法》(深建規[2015]5號)配套搭建詢價采購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了公開、公平、充分競爭的建設工程材料設備詢價采購平臺,有效規范了建設各方主體的詢價采購行為,促進建設工程材料設備定價市場化的轉型,通過詢價采購平臺在深圳市場的應用,給定價市場化提供了參考藍本,采購網絡化的高效、便捷,為材料設備的采購提供優良的應用渠道,是持續推進市場決定工程造價改革的有效實踐。
1.傳統采購的局限性
(1)采購工作時間過長,采購流程復雜。信息查詢發布,招標投標評標,洽談簽約結算,物流配送交割等等全部手工作業,消耗很多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時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慢,很難掌握最新的產品信息、供應商信息和市場行情。
(2)庫存過多,資本利用率低,企業很難進行全面細致的數據分析和采購管理,為確保生產,必須保證過量的安全庫存。同供應商關系緊張,面對多變的市場,企業盡管很注重發展戰略伙伴聯盟,但是采購人員因為實質性問題的談判,仍舊與供應商之間摩擦不斷;而且企業缺乏發展新的合格供應商的渠道,即使找到潛在合格供應商,要實現供應商轉換的成本也比較高。
(3)采購方式單一,企業難以利用適當的采購策略來獲得更多的價格折扣,降低采購產品的價格。
(4)采購流程不合理,企業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采購支出,申請購買需要多部門、多人員層層審批,運作的采購流程比較復雜,因此人為因素常常使采購的效率低下。
(5)采購開銷不合理,獨立購買和未經批準的采購是開銷上漲的主要原因。采購成本高,要完成一份采購單的全過程通常需要花費大量金錢。
(6)采購過程人為因素難以排除,透明度不高,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流失。
(7)企業的采購數據難以匯總分析,因此不利于預測和控制采購中出現的突發性問題,由于采購缺乏系統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難以進行前瞻性采購。
2.基于理論層面分析網絡采購
信息時代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日益成為人們從事商業貿易、生產經營和事務處理的重要媒介平臺。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采購管理的復雜性和多變性都大大增加。在先進互聯網的影響下,網絡采購逐漸成為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將成為21世紀開展商業貿易的重要手段。
張文桂在《電子采購在企業采購中的應用研究》中分析了現狀、運作、方案以及總體趨勢。從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的實踐,提出了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今后我國網絡采購的發展總的來講呈現出以下六大趨勢:縱深化,個性化,專業化,國際化,區域化,融合化。
潘麗卿在《企業聯網采購方案的分析與設計》中研究由第三方中介機構按行業建立與企業內部信息系統集成的聯網采購網站,實現傳統的企業供銷流程及采購管理向網上采購和在線采購管理轉移,借助互聯網的快捷、廉價、數字化的特性,配合以大型數據庫強大的計算、存儲、查詢功能,建立起一套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全新的網上采購模式。
金岳輝《基于供應鏈的采購供應管理的研究及系統實施》一文結合當前信息技術和企業供應鏈的實際需要,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了探討,系統分析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系統模型、組織結構、戰略合作伙伴的組建、整個供應鏈計劃過程的管理和控制;并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對采購供應管理中的供應商評價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建立基于供應鏈的采購供應管理系統的總體框架。
田軍在《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最優契約定價模型研究》一文中分析了供應商與訂貨商合作的供應鏈聯合優化決策模型。喬威等在《基于互聯網的電子采購模型優化設計》中以優化制造商與供應商的網絡采購模型,使兩方在采購過程中達到“雙贏”為研究內容。劉蕾等在《基于斯坦克爾伯格博弈的訂貨提前期決策研究》中研究了供應鏈中供應商和零售商兩級間的訂貨提前期決策問題,考慮現實中常見而研究較少的供應商決定交貨時間和零售商決定訂貨量的訂貨過程,在提前期管理成本由上下游分擔的條件下,建立了基于斯坦克爾伯格博弈的訂貨提前期模型,對比分析了供應商先動和零售商先動情形下的提前期和訂貨批量決策,說明了先行公布提前期對降低供應商成本和縮短供應鏈中的提前期是有利的。
3.基于詢價采購平臺的實踐經驗分析
長期以來,未經招投標競價且《深圳建設工程價格信息》上未刊登價格的材料設備的價格確定沒有規范統一的詢價采購辦法,采購人的采購行為各行其道,造成了建設工程管理無序、材料設備定價隨意。尤其在綠化工程中假植苗、容器苗等苗木花卉材料,因造型、景觀等個體差異性較大,無法統一定價,這類材料詢價問題尤為明顯。審查部門及建設單位都強烈要求建設主管部門制定統一辦法,建立詢價采購平臺,規范詢價采購行為,為工程順利結算提供計價依據,從而提高了國有資金的使用效率,解決了標準化產品采購價格高的問題。
從采購人角度來說,在詢價采購平臺上進行采購節省了時間和費用,提高了效率,與傳統的紙質采購方式相比,可節約采購成本:避免了紙質文件易出錯的缺點,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從宏觀方面來說,采購電子化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價格和管理的成本,縮短招標準備時間,減少人為因素,增強了采購及時性,提高了采購的準確性和質量,健全完善了統計體系。其次,讓監督管理更容易,它實現了全過程的公開透明,規范了政府采購行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從供應商的角度分析,在詢價采購網站開通之前,采購人的“貨比三家”,為了保證競爭性,這種詢價本質上是沒有競爭性的,是不公開的,沒有預先公告,只是邀請少數幾家供應商參與報價,沒被邀請的供應商則沒有機會參與競爭。而網上詢價的信息是公開的,凡是符合資質的供應商都可以參與報價,供應商準入門檻低,擴大了供應商的范圍,使更多的中小供應商和異地供應商有機會在網上公開參與報價,獲得更多的交易項目,促進自身業務的迅速發展。由于使用了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使詢價采購更加公開和透明。使供應商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戶就可參加報價,大大的節省采購成本:采購人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供應商的報價情況:采購中心可以減少工作量,縮短采購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采購活動更加方便快捷。
4.總結
詢價采購平臺的應用優勢明顯,技術層面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相當成熟,網絡化的采購具有相當優勢,但是關鍵是制度的建設,只有完善的流程制度、管理辦法、專業的開發團隊才能更好的服務好網絡采購,提升采購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