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本報記者 高穎
吳敦義5月20日以超過半數的選票,力壓其他5位候選人,當選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一輪即定勝負的結果,令外界頗感意外,卻也如實地反映了國民黨厭倦內斗、人心思定的現狀。69歲的吳敦義在選后隨即表達了要在2020年讓國民黨“重新執政贏回尊嚴”的雄心,但島內媒體指出:吳敦義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聯合報》評論稱,蔡英文一年施政,滿意度崩盤,但若光想憑借著民進黨的失敗而再起,“國民黨不止萬里路”。同時,作為臺灣本省籍人士,吳敦義最受關注的還是他的兩岸政策。當選后他在第一時間回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賀電,表示期盼國共兩黨持續深化“九二共識”。有媒體呼吁,期待未來吳敦義和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兩岸論述有更清晰的表述。
“含淚、含恨投了吳敦義一票”
據國民黨中央公布的開票結果,吳敦義得票14.44萬票,得票率52.24%,確認當選新一任國民黨主席。另外五位參選人的得票結果分別為:洪秀柱19.2%,郝龍斌16.03%,韓國瑜5.84%,詹啟賢4.46%,潘維剛0.88%。此次選舉總選舉人數47.6萬人,投票率58%。
20日下午4時,郝龍斌與詹啟賢投完票后還雙雙對外表示,競爭情況非常激烈,很可能需要第二輪投票。誰也沒想到,20日晚間開票還沒結束,就傳出“吳敦義得票數過半”的消息。晚上9時,現任黨主席洪秀柱率先站出來承認敗選,并呼吁所有黨員及國民黨的支持者,支持新任黨主席的領導。半小時后,吳敦義召開勝選記者會,使得這次原本預估“導致國民黨內斗更加激烈的選舉”,卻以國民黨各派迅速宣誓團結的皆大歡喜告終。
據《環球時報》駐臺北記者的觀察,由于黨內普遍認為吳敦義是“領導國民黨打敗民進黨的最可能領袖”,所以許多國民黨員“含淚、含恨投了吳敦義一票”。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日晚電賀吳敦義當選。電文稱,希望兩黨以兩岸同胞福祉為念,堅持“九二共識”,堅定反對“臺獨”,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之。
吳敦義隨即復電,對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感謝,期盼兩黨持續深化“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永續發展,合作走向康莊大道。
香港中評社稱,吳敦義在復電中提到一個中國原則,深化“九二共識”,是必要的,但對于他自己日前強調、也是不少人質疑的“反獨”立場,卻沒有在此重申。“我們祝福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相信吳敦義的當選是國民黨再起的重要契機,但期待未來吳敦義和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兩岸論述有更清晰的表述!”
島內政治評論人士柳絲兒說,值得注意的是,吳敦義回復習近平的賀電時,特別強調“一定會深化‘九二共識”,而沒有繼續他過去所一再強調的“一中各表”,這或許代表“吳敦義與洪秀柱的磨合、漸漸走向互存互融互助方向”。
“民進黨最怕的對手”
吳敦義將于8月20日上任,任期4年。“工作從今日就開始!”吳敦義21日表示,交接時間不管長或短,他會提早和黨部相關部門在交接前做好準備工作。作為勝選后第一件事,吳敦義21日展開“安內”行動,上午拜會韓國瑜,下午與潘維剛會面,22日計劃訪郝龍斌、詹啟賢,至于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吳敦義稱“還沒聯系上”。
《聯合報》21日稱,吳敦義被稱作“民進黨最怕的對手”,他擁有“中央”與地方執政經驗,黨政資歷完整,他曾數次在“立院”舌戰綠營“立委”,說出“全臺灣最大的貪污犯就是民進黨”這樣的名言。可預見未來的“立法院”戰場,在吳敦義帶領下,國民黨主戰派抬頭,面對民進黨,攻守將更為凌厲;而即將到來的2018、2020選戰,吳敦義過去擔任國民黨秘書長,負責提名主委、縣市長等,加上其豐富選戰經驗,也有助于國民黨快速整軍迎戰。
馬英九“總統”第一任期曾用吳敦義當“行政院長”兩年,吳敦義在任期內創造了臺灣30年不見的10%的經濟增長成果,還在任內兩次給民眾調漲基本工資,漲幅超過陳水扁任內的8年。在低薪成為臺灣年輕人心中最痛的當下,吳敦義被公認是“有點競爭力的”。但也有民眾對媒體說,吳敦義曾任兩屆高雄市長,在高雄沒有建樹,加上他“白海豚會轉彎”、“無薪假可以得諾貝爾獎”等令人傻眼的言論,不覺得“這個人能讓國民黨提升”。
吳敦義20日晚發表勝選感言時說,若國民黨能贏回執政機會,一定會尊重1992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此外,他還許諾要建設廉能有效率、勤快親切的“政府”與“議會”,建設繁榮均富的經濟等。對此,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1日表示,吳敦義先要整合藍營內部,才能面對2018年的9項地方縣市選舉和2020年的“總統”選舉。但吳現在就提出“備選2020”,并提出政見,“他的最大敗筆就是操之過急、沉不住氣、好高騖遠”。
“百年老店”困難重重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吳敦義面臨嚴峻的形勢。《聯合報》21日發表評論稱,這只是吳敦義個人勝選的一小步,如果未來不能團結國民黨,2020要贏回政權,仍是癡人說夢。
“吳敦義的挑戰,才要開始。”東森新聞稱,吳敦義除了面臨沒“黨產”的困境,還得遭遇2018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的嚴峻考驗。如何團結這一年來幾乎停滯、分裂的黨。如何化解黨內的流派之爭、統合各山頭力量,在2018年選戰中打出好成績,成了首要課題。“中時電子報”稱,2018年吳敦義如果不能領軍拿下“三都”以上的戰績,“總統”選舉顯然也無法期待,更何況他自己還想在2020年選戰中親披戰袍?
《聯合報》稱,在最緊迫的明年的“期中考”縣市長選戰中,民進黨內年輕一代崛起,老化的國民黨將如何因應?尤其這次黨主席選舉的6位候選人平均年齡將近65歲,實在很難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百年老店,招牌真能因為一場黨主席選舉而擦亮嗎?”
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范世平更悲觀地稱,吳敦義的當選,給了國民黨一線曙光,有望從頹勢到“保住氣勢”,但“就像從加護病房推回普通病房一般”。
吳敦義21日針對2018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表示,各縣市有哪些有潛力、有能力參選的人,都已經在他腦海里有相當程度的熟悉。
臺灣問題專家周志懷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相對于洪秀柱的弱勢領導,吳敦義的黨政經歷比較完整,黨的經驗比較豐富,在他這一任內,國民黨走出低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本土”和“臺獨”的重大區別
吳敦義面對的最大挑戰還是兩岸政策的論述。《旺報》21日評論稱,國民黨可以扮演兩岸關系潤滑劑,而要擦亮這塊“兩岸牌”,身為藍營新共主的吳敦義首要之務是消除北京對他的疑慮。民共已無政治基礎,兩岸關系與一年前相較大幅倒退,國民黨如果無法在“一中”架構下維持與大陸的信任關系,繼續扮演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角色,兩岸關系將失去一層重要緩沖,屆時臺灣的處境就真的危險了。
有媒體在談到吳敦義獲勝的原因時稱,洪秀柱在兩岸關系方面持激進姿態,在行事風格上缺乏應有的柔性,而郝龍斌的外省二代身份色彩濃厚,“無論是洪秀柱還是郝龍斌,如果當選,可能將令國民黨在島內進一步邊緣化”,“吳敦義可以說是國民黨最后的自我救贖”。臺灣《遠望》雜志社社長林金源20日則感嘆,這次黨主席選舉讓人感覺到整個國民黨越來越“綠化”。
深綠的臺聯黨21日恭賀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并呼吁國民黨改變過去“媚中路線”,成為“真正愛臺灣的本土政黨”。范世平預測,吳未來會將“中國國民黨”從內部慢慢改造成“臺灣國民黨”,延續李登輝時期的信念。
對此,周志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吳敦義多次表明堅決反對“臺獨”,決不會把中國國民黨改成“臺灣國民黨”。吳也多次批判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周志懷說,吳在國民黨內屬“本土派”,臺灣利益優先,但這并不代表要搞“臺獨”。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張孟涌稱,國民黨上次敗選的原因之一就是兩岸論述不明確,在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之后,國民黨已經無法再用“不統、不獨、不武”這樣陳舊的論述號召民眾。吳敦義在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延續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主張,但他對于“統一”的言論比馬英九更保守。如何在過去的基礎上,國共繼續以“二軌”運作方式為臺灣民眾爭取權益,吳敦義還須從長計議。▲
環球時報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