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提要:《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實施以來,新安實驗小學為提高少先隊工作水平,提高輔導員的教科研水平,推動少先隊活動的深入發展,成立了“行遠”教研部,并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來建設少先隊教研部,推進教研活動向常態化、靈活化、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少先隊;教研部;建設
《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實施以來,少先隊活動課程對少先隊活動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少先隊工作的科學化水平,落實好少先隊組織的根本任務,新安實驗小學于2015年12月29日成立了“行遠”教研部,對少先隊活動課的內容、形式、評價體系、活動效果等進行了研討探索。
一、擬定方案,建各級教研組
全國少工委辦公室下發的文件《關于推進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在中小學,倡導和推動以大隊輔導員為主,吸收年級輔導員、中隊輔導員和少先隊活動課程專任輔導員成立教研組,開展活動設計、課題研究等少先隊教研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制定了《關于新安實驗小學少先隊活動課程教研部成立及建設意見》,并將六個年級分成低、中、高3個教研組,吸收骨干輔導員、優秀輔導員為教研組的組長。教研組成立后,大隊部成立“行遠”教研部,帶領3個教研組開展各項活動。教研部取名“行遠”有兩層含義:我們每一個輔導員都行走在少先隊活動教研的路上;在少先隊活動教研這條路上,我們要越走越遠,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制定計劃,將教研常態化
許多基層輔導員在開展少先隊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如如何選定少先隊活動的內容?采用什么樣的形式隊員樂于接受?活動的效果怎么樣才能得到真實的評價?等等。針對種種問題,學校在學期一開始就制定了教研計劃,在教研部計劃指導之下,各年級教研組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年級組的計劃。我們常態化地開展了一些活動:
(一)新老結對,明確方向
年輕輔導員一開始對于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是茫然無措的,結合輔導員“青藍工程”,每年我們都會給年輕輔導員配對骨干輔導員,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組織他們開展少先隊展示活動。而作為師傅的骨干輔導員,要給予徒弟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其他輔導員則要積極參與評課議課。教研部成立以來,學校年輕的輔導員已經開展了如下展示活動:
表 1 2015年少先隊展示活動
年輕輔導員們在師傅的引領下,逐漸入門,明確了少先隊活動的內容設計要從四個方面來入手—社會熱點、學校工作、《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隊和隊員實際,要采取多樣的手段引領隊員體驗、實踐,做到“知行合一”,引導隊員積極爭取獲得“雛鷹獎章”,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其他輔導員在參與探討的過程中,也在進一步反思、提升,開展的活動越來越切合隊員實際,內容也越來越精彩。
(二)骨干引領,拓展視野
學校有4名骨干輔導員,其中3名是市級能手,1名是市級新秀。基于這樣的現狀,結合每學期的骨干輔導員的展示課,我們積極發揮她們的引領輻射作用,讓她們引領其他的輔導員更新觀念,不斷提升少先隊活動的內涵。比如《因誠信而美麗》將誠信的種子扎根于隊員的心中;《預防“校園欺凌”,播灑溫暖陽光》讓隊員接受了“法”的洗禮,明白了和諧友善的重要;《生命因安全而芬芳》更是將“安全”二字烙印在了隊員的心間。這一系列的少先隊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化細、化小、化實,將“中國夢”的教育化于無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根植于隊員腦海,將“安全”“法制”等抽象的字眼化成形象生動的音符,回蕩在隊員耳邊。在這樣的活動引領下,我們研討著新形式下的活動課該如何開展,輔導員們明白了怎樣在社會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活動,他們不再局限于一些陳舊的觀念中,而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少先隊活動,提升了少先隊活動的成效,也深化了活動的內涵,真正讓少先隊活動有意思、有意義。
三、開拓創新,將教研靈活化
常態化的教研活動有助于集中性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少先隊活動是靈活多變的,這就需要我們創新地開展教研活動,靈活操作。
(一)借鑒學科,創新模式
我們的傳統學科教研活動經常會采取“同課異構”“一課多磨”等形式。學校借鑒學科的教研模式,在少先隊活動中也創新地融入了“同主題不同設計”“一個活動磨多次”的形式,進行探索。結合學校節日文化研究特色,三年級和五年級以端午節為主題,開展了《粽子的故事》《端午申遺之探》兩堂同主題但是適應不同年級隊員的活動,中年級重在端午文化知識的學習,高年級重在端午文化的傳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陽節學校開展了《詩畫重陽,情滿人間》活動,為了讓隊員更加深入了解重陽文化,輔導員老師引導隊員多次排練,獲得了成功。這幾次學科模式的教研嘗試,打開了輔導員的視野,給了少先隊教研活動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小型沙龍,給予活力
除了各級各類的展示活動,我們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小型沙龍活動,其中主要有培訓講座、主題研討、評課議課等。比如結合班隊工作例會,由大隊輔導員給全體輔導員老師做“少先隊基本知識”的培訓,以培促研,激發輔導員的學習意識,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再比如,“呵護成長,播種希望”十歲成長儀式就是由“行遠”教研部牽頭,以四年級教研組為主,相互研討確定的活動。它結合了“八禮四儀”和“勞動教育”,以植物生長和隊員成長一明一暗兩條主線貫穿始終。在這一活動中,隊員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輔導員獨立設計活動的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高。形式多樣的沙龍活動靈活方便,有很強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輔導員們參與其中并不斷成長。
四、課題研究,將教研專業化
學校的傳統節日文化研究經歷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兩輪課題,現在我們已經啟動了“十三五”課題,也就是說,它經歷了從一開始的“以節日文化活動促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研究“到“節日文化活動對本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再到現在的“基于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實踐研究”三個課題研究階段。學校的少先隊隊本課程研究在不斷地深化,與時俱進。教研部在開展各類教研活動的時候也立足于課題,不流于表面,不流于形式,扎扎實實地推進了自身建設,同時也推進了隊本課程的研究進程。
少先隊教研部的建設要集眾人之力,常態化、靈活地開展教研活動,促進輔導員自身教研能力的提升,推進少先隊課程的建設,推進教研部本身的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