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鵬
2012年4月28日,經過四年四個月的建設,蘇州地鐵1號線提前開通。截止2017年4月,蘇州地鐵共開通3條線路。預計到2020年,整個蘇州地鐵線路將呈現“三縱四橫”的網絡模式。
據《小康》記者從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了解,截止2017年4月,蘇州地鐵共開通3條線路。線路全長201公里,車站93座,2條線路在建,近期規劃有6條地鐵線路,總長度200余公里,車站150余座;遠期規劃9條地鐵線路,6條市域軌道線。總長度約380公里,車站181余座。
蘇州地鐵自2007年12月開工以來,軌道交通工程始終處于安全平穩受控狀態,沒有發生一起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先后榮獲全國交通建設系統“工人先鋒號”、江蘇省“十一五”勞動競賽先進集體等榮譽,并蟬聯七屆“蘇州十大民心工程”。工程各建設標段多次獲得“全國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江蘇省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等稱號。
克服困難 建設穩步推進
蘇州地鐵站的設計融入了園林風格。
2017年4月24日,蘇州軌道交通集團向全社會征集3號線車站站名方案。蘇州地鐵3號線全線共設有車站37座,總體呈東西走向,線路西起于滬寧城際鐵路新區站,終點站設于夷亭路站,計劃通車時間為2019年12月。
2012年4月28日1號線通車,標志著蘇州正式步入地鐵時代,到2號線于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標志著蘇州正式步入了“線網運行時代” 。
2017年4月15日早上6點,蘇州地鐵4號線及支線正式開通,這條貫通蘇州南北的骨干線路與1、2號線全面聯網運營。至此,蘇州地鐵運營里程達到121公里,車站數量達到97個,換乘站數量增加到5個,軌道交通網絡化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4號線及支線總長52.8公里,是蘇州地鐵迄今一次性建成最長的線路,在2號線延伸線未與主線貫通運營以前,一度超過1、2號線總和。4號線及支線途經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像北寺塔這樣的國家級文保單位有4處;人民路、東吳北路等城市繁華商業地帶,共設車站9個之多,周邊建筑物眾多;吳江段地下水環境復雜,存在淤泥質粉質粘土層……這些都讓4號線及支線的工程建設面臨巨大挑戰。
雖然面臨著重重困難,蘇州地鐵建設仍然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甚至提前完工。隨著越來越多工程的開工和完工,蘇州地鐵的客流量也同步增加。據《小康》記者了解,2016年12月,蘇州地鐵客流量為47.02萬,同比2015年增加21.09%。而在4月24日公布的蘇州地鐵客流匯總的數據中,蘇州地鐵客流量已增加為日均72.5萬,日最大83.5萬。
優化功能 突出當地特色
地鐵作為一座城市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也承載這一座城市的形象,因此,有地鐵的城市都會在地鐵設計如車廂、站臺、大廳、入口處等突出當地的特色。蘇州也不例外。
據了解,在4月15日通車的4號線及支線結合了國內軌道交通最新設計理念,對車站長度與寬度、樓扶梯布置及具體設計細節做了標準化、模數化處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節約建設成本,同時還因地制宜突出傳統與特色。
“4號線的顏值繼續將蘇州園林和文化融合設計,三元坊站進出口設計的別具一格,是蘇州特有的園林風格。”蘇州市民張先生對新開通的4號線贊賞不已。
《小康》記者從蘇州軌道交通集團獲悉,4號線及支線車站設計以“詩畫江南”為主題,力圖營造舒適、淡雅、秩序感強的地下交通環境。全線設標準站27個,車站統一造型,以色彩控制進行區分;文化站11個,車站地面、墻面統一,以空間色彩及頂面造型重點表達文化屬性。
為了豐富4號線及支線人文內涵,全線還設置了12幅藝術墻,呈現出“站移景異,一站一景”的視覺效果。北寺塔塔影秀麗,察院場絲帶輕揚,南門站群賢畢至、蘇州灣魚翔淺底……
打通地域 連接上海、昆山
根據已上報國家發改委的《蘇州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6—2022)》,蘇州將規劃建設地鐵6、7、8號線和市域軌道交通S1線,全長143.8公里,設109座車站。
其中,市域軌道交通S1線定位為構建昆山市東西向公共交通走廊,西起園區唯亭片區,接至3號線夷亭路站,向東進入昆山的西部新城,沿前進路向東經過昆山中心城區、東部新城,折向南經陸家現代服務業園區,然后向東到達花橋商貿區,接至已開通的花橋站,與上海軌交11號線相連。S1線工程全長41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28座車站,其中換乘站4座。
S1線的建設可望緩解昆山境內東西向交通壓力,同時通過與蘇州地鐵3號線換乘,打通蘇州與昆山、太倉東西向聯系通道,并通過與上海地鐵11號線換乘,加強蘇州、昆山與花橋之間的交通聯系。
S1線項目總投資277.42億元,工程全長41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28座車站,其中換乘站4座,平均站間距1.55公里。如第三期建設規劃能順利批復,全線將計劃于2017年中開工,2021年底開通,工期4年半。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