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超
鄉鎮國土資源所規范化建設對于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規范化國土所建設可以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優化工作環境,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下面是筆者的具體分析。
1 鄉鎮國土資源所的現狀
2015年,全國鄉鎮國土資源所38000多個,約150萬人。據江蘇、浙江、安徽、湖南、貴州、新疆等6個省區資科統計分析,中專、高中以下占70%;專業結構:國土資源管理專業的占5%,非國土資源管理專業的占95%。辦公條件:有辦公樓房的占5%,寄居在當地政府的50%,租用民房的45%。
2 規范化國土所建設取得的成效
2.1強化學習培訓,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要想打造過硬的國土資源管理隊伍,就要通過重視政治和業務,解決好干部職工思想認識問題,幫助干部隊伍樹立端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業務培訓時要實現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有機結合,重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要加強廉政建設宣傳教育,不斷激發所有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建設高素質的工作隊伍。
2.2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通過和實際工作情況相結合,重視制度建設和規范化管理,不斷完善國土資源所工作臺帳,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來約束員工,使工作可以有制度可以遵循,與此同時,要及時推動政務公開,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不斷規范工作行為,提高國土所建設的效果。
2.3加強硬件建設,優化工作環境
由于很多基層所和分局辦公設施不健全,條件設施不佳的狀況下,要把硬件建設作為突破口,不斷加強軟件建設。通過配備一些交通工具和電腦,不斷提高鄉鎮國土所的辦公條件,加強國土所的規范化建設,不斷優化國土所和分居的辦公環境。
3 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的經驗
3.1加強領導重視力度,積極爭取支持
要想提高基層國土所建設水平就要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作用和有關部門的作用,穩步推進基層所建設,在改革過程里加強國土資源所建設。通過實踐可以得知,如果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那么工作業績會越高,基層國土資源所取得的成績越大。
3.2扎實工作,有所作為是推進基層國土所建設的基礎
在近些年,國土部門是以地方黨委政府為中心的工作,樹立良好的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為發展出謀劃策,同時要堅持依法行政,有利于樹立良好的部門形象。通過有關部門的支持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3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是推動基層國土所建設的動力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由于新形勢和新任務的存在,要想解決實際問題就要不斷開拓思路,不管是體制方面還是制度方面都要追求創新。通過實踐可以得知,銳意改革和重視創新可以解決國土所建設中的問題。
4 基層國土所建設存在的問題
4.1體制機制不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受多頭牽制
從現在來看,依據長鎮設置國土資源所,縣局直接垂直管理體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由于權利和責任的不一致,國土資源管理面臨保護資源和推動發展的二選一矛盾局面。國土資源所的垂直管理下,鄉鎮黨委政府國土資源管理職責逐漸淡化,但是國土所の管理力量不夠強硬,所以鄉鎮存在很多違法用地,耕地面積越來越小。一個鄉鎮一個所的機構設置導致鄉鎮國土所過度依賴當地黨委,在執行公務的過程里會考慮到鄉鎮的意見,影響了依法履責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2工作任務重,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
在近些年來,國土資源管理的職能越來越高,工作任務也越來越重,但很多基層國土所缺乏學習培訓時間,研究業務知識時間不夠,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與此同時,土地管理專業人員不夠,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強。
4.3硬件建設不平衡,缺乏工作經費
很多基層國土所辦公設施比較簡陋,缺乏完善的交通工具和辦公設施,在落實工作時難度比較大。在近些年來為了更好的減輕農民負擔降低了很多項目費用,但是很多地區的國土資源所缺乏經費,不能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5 加強鄉鎮土資源所建設的建議
5.1機構設置規范化
在設置鄉鎮國土資源所時要按照鄉鎮的面積、經濟和人口狀況科學設置這一機構,原則上1個鄉(鎮)設1個國土資源所;國土資源所編制由各縣(市)國土資源局根據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數和鄉(鎮)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原則上,國土資源所不少于3人,鄉(鎮)國土資源所要定崗定責,做到崗位明確,責任到位。
5.2工作職能具體化
鄉鎮的國土資源所建設要遵循相關法律,實現工作職能的具體化。通過明確鄉鎮國土資源所的工作職能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旦出現工作紕漏可以落實到個人身上。
5.3隊伍素質優良化
在加強隊伍建設過程里要把品德好、能力強、業務精、效率高、作風正的干部選調到鄉(鎮)國土資源所領導崗位,選好配強所長。鼓勵干部職工參加自學、函授等學歷教育,提高整體文化素質。強化監督考核,加大對鄉(鎮)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監督考核力度,切實維護國土資源隊伍的良好形象。
6 結束語
總的來說,鄉鎮國土資源所作為基層重要的單位對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提出鄉鎮國土資源所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