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昭
據調查,近兩年,玉米禿尖現象比較嚴重。玉米禿尖缺粒會減產10%~15%以上,現根據實踐,將玉米禿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闡述如下:
1 主要原因
1.1雄穗對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雄穗是由頂芽發育而成,生長勢強,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d而雌穗是由腋芽發育而成,發育較晚,生長勢較弱,當外界條件不適合的時候,雄穗會對雌穗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如營養不良時,雄穗就利用頂端生長優勢,將大量的養分吸收到頂端,致使雌穗因營養不足導致發育不良而形成禿尖。
1.2營養不足
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階段營養不足,或在玉米抽雄散粉時期遇陰雨連綿和日照不足的天氣,光合作用較小,有機物質積累少,便會使雌穗發育和生長不良而導致禿尖甚至空稈。
1.3礦物質營養供應過多
在玉米旺長階段,如果礦物質營養供應過多,造成營養生長旺盛,生殖生長減弱,使向雌穗上分配的有機物質不足,從而也易形成禿尖。
1.4施肥不合理
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的條件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禿尖多;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禿尖越多;施單一肥比施配方肥的禿類越多,施用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的禿尖多。
1.5高溫干旱
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要水分最大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干旱缺墑,就會影響雄穗的正常開花和雌穗花絲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和吐絲延遲。在這種情況下,花粉的生命力弱,花絲容易枯萎,因此造成不能完全授份受精而出現禿尖。
2 防止措施
2.1削弱端優勢
在玉米生產上的去雄技術能有效削弱其頂端優勢,以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因此,調整養分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避免禿尖。去雄方法是:在雄穗露尖之前,隔行或隔株將雄理、穗拔出(留地邊三行的地頭3m不去雄,切忌損壞功能葉。去雄后,全田玉米雄雌比例為1:3,授粉結束后,再將剩余的雄穗抽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粒重,減少禿尖。據試驗,去雄能增產10%以上。
2.2合理密植
一般品種每公頃留苗密度為42500~60000株,種植形式為行距60cm,株距為33cm;豎葉緊湊型品種每公頃留苗75000株左右,行距80cm,株距10cm。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果穗營養,促進果穗、分化,降低禿尖率。
2.3葉面噴施鋅肥
據實驗在拔節期即6~8片葉時用2%濃度的硫酸鋅肥液,進行葉面噴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禿尖,使玉米增產22.3%,百粒重增加1.03g。
2.4衽葉齡施肥
玉米從拔節到果穗吐絲受精為孕穗階段,是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此期養分供應充足,能減少禿尖。按時齡施肥的具體原則是:當葉齡指類達30%前,普施有機肥,全部追施磷、鉀肥;葉齡指類達30%~35%即5~6葉展開時,追肥數量占氮肥總量的60%;葉齡指數達60%~70%即12~13片葉展開時,追余下40%的氮肥。
2.5澆抽雄開花水
玉米抽雄前15d對水敏感,此時若土壤干旱,及時澆水可促進果穗發育,縮短雄、雌花的間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減少禿尖,據形容,抽雄期晝夜每公頃耗水量75m3,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就應立即澆水。
2.6進行人工輔助授份
在玉米絲吐齊1~5d進行,上午8~11時露水干后采用拉繩法,或搖株法人工授份,每隔兩天進行一次,授3次即可滿足授份,提高結實率和減少禿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