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厚春
目前,我國的森林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森林面積急劇銳減,森林生長質量也在不斷下降,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因為人類無度的開發森林以外,森林自身的生長環境以及抵御自然病害的能力較差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在自然危害因素中,森林的病蟲危害是最主要,也是最嚴重的。森林若遭遇了較為嚴重的病蟲害,林木就會受到極大的破壞,甚至有可能使一片森林消亡。由此可見,森林的病蟲危害是極為嚴重的。因此,我們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與方法來防治森林病蟲危害,從而保證森林能夠健康生長,從而調節生態平衡,實現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以下筆者就從營林的角度開始分析,來探討采取何種營林措施來控制和地獄病蟲危害。
1 當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現狀
目前在我國,林業工作人員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多情況下都是注重了病蟲害的治理,而忽視了預防和抵御。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現狀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幾點:
1.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
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1.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
目前,我國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初的幾十種增加到幾百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境外陸續傳人的,有的是我國從未發現過的。
1.3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病蟲害隱患
在以往的森林管理中,曾經發生過國外的病蟲害侵入我國森林的現象,但幸運的是這些病蟲害并沒有帶來太大的危害,但這并不代表其所帶來的潛在危害不會造成嚴重損失。如松材線病蟲等。
2 采取有效的營林措施可控制森林病蟲害
在實際的森林管理過程中,若能夠采取有效的營林措施與森林管理技術手段,是能夠很好的避免森林發生病蟲害現象的。通過人為的管理,能夠使森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向著更利于森林生長的方向發展。營林措施是當前森林管理中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技術方法。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可以總結為下述幾方面:
2.1清理蟲害木來降低蟲害密度
一般來講,蟲害是會在森林中的某些樹木上繁殖生長的,這些被蟲害侵襲的樹木就是蟲害木。若能夠在病蟲害還為形成規模之前,及時發現蟲害木并對其進行處理,就能夠將病蟲扼殺在幼期。這對于控制病蟲害的源頭,實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2.2設置相應的隔離帶,防止病蟲害的侵襲
經調查顯示,很多病蟲害的發生都是通過大量的病蟲害遷徙、擴散而引的,而這些病蟲害大都具有遷飛的能力,但在其幼年時期,卻不能夠快速轉移遷徙,一般只是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幼蟲才會大批轉移,而若能夠設置一定的隔離帶,就能夠使幼蟲因沒有食物而死亡,從而減少病蟲危害。這種措施方法對于食性較為單一的害蟲治理效果最為顯著。
2.3采用伐根嫁接可快速恢復林分
伐根嫁接可充分利用伐根強大根系迅速恢復林分、減少造林工序、降低造林費用,試驗當年平均苗高可達2m,胸徑超過2cm。如用速生優良樹種作接穗,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地試驗,效果更佳。
2.4選用抗蟲樹種可提高免疫力
林木對森林病蟲危害均有一定補償能力,不同樹種對不同病蟲抗性表現相差甚大,如青楊派樹種易遭青楊天牛危害,而白楊派樹種則不易感染受害。
2.5確定合理輪伐期可減少危害
森林和其他動植物一樣都有一定的壽命,超過其生長旺盛期或受自然災害侵害后樹勢衰弱極易遭受病蟲危害。如果能在林木尚未遭受大規模病蟲危害前允許群眾采伐利用,適當縮短采伐周期,則一方面可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調動廣大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如像現在這樣活立木在有使用價值時不允許采伐,直到被森林病蟲侵染得百孔千瘡后,不但失去了經濟價值,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隨之降低。
3 營造混交林可有效抵御病蟲危害
混交林具有許多優點,特別是在抵御森林病蟲危害和預防森林火災中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混交林中樹種多樣性決定了林分內生物種群的多樣性,減少了林木受害風險。
3.1混交模式的選擇
混交林有許多優點,但其營造技術難度大,多年來未能得到有效地推廣,現有混交林中最多的是小葉楊改造中砍伐一部分舊有林木而代之以油松、樟子松形成的帶狀針闊混交林。這種混交類型內森林害蟲餌料及棲息場所依然充分,天敵用以補充營養的蜜源植物依然貧乏,不能有效地起到擴大天敵資源、抑制病蟲危害的作用。如用多林種、多樹種團塊狀或不規則塊狀混交模式,營造起來既簡便易行,又可豐富林間生物種群,提高森林對病蟲危害的自控能力。
3.2混交林樹種選擇要慎重
有些森林病蟲害要在兩種以上植物上完成其生活史,因此在營造混交林選擇樹種時主要樹種和伴生樹種不能成為病蟲害的轉主寄主。如梨和檜柏共同感染梨檜銹病。如能在營造針闊混交林時在其周圍或林間種植一些顯花灌木,可為多種天敵昆蟲成蟲提供補充營養的蜜源,如松毛蟲卵寄生性天敵黑卵蜂、青楊天牛天敵蛀姬蜂成蟲,它們在補充營養時都要以花蜜為食物。
4 結語
總之,森林的病蟲害防治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各個部門精誠合作,基層林業人員的積極努力才能實現長治久安的。尤其是如何利用營林技術控制林木中的病蟲災害的問題更是需要在以上總結方法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手段,積極新區,實踐中尋求突破,為我國的林業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紀敏;芻議新時期營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年26期.
[2]朱新章;崔光毅;淺析營林與林業有害生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