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琪
近些年我國的森林建設發展迅猛,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林業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森林種苗,森林種苗是林業發展的關鍵。為了我國森林種苗建設的進一步搞好,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我國林業,就必須對森林種苗培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
1 我國森林種苗發展的特點
1.1 規模迅速擴大的森林種苗生產
國家為保障實施林業的重點工程,對森林種苗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批森林種苗工程項目得以大力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森林種苗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
1.2 穩步推進了森林種苗工程的建設
最近幾年,大大改善了森林種苗的生產條件,進一步提高了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了生產能力和質量,森林種苗工程建設已卓有成效。
1.3 多元化的森林種苗供應和需求趨向
全面啟動的林業六大工程,加速推進的城市綠化美好進程,加快調整的農村產業結構,這些對森林種苗生產提出了多元化需求。以荒山造林種樹為主的森林種苗生產,轉為多品種、多品味、多規格、多色調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抗逆性。
1.4把森林種苗作為重要產業,走上產業化、市場化的道路
《種子法》的頒布是我國森林種苗進行法制化、規范化生產經營的標志。為種苗市場的規范、對生產、經營和使用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更有力的執法,國家林業局對一系列配套的法規進行了組織制定。
2 森林種苗的培育技術
2.1 針對種子的處理技術
國外推出了一項林地經營政策,將以闊葉林為主的森林經營在位于低海拔地區的低產農田上,為了改善環境質量、休閑用地面積的增加,以及生產出更多的木材。針對有特點的鄉土樹的種子,如歐洲白蠟、英國櫟、歐洲甜櫻桃等,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制定了適宜不同樹種種子的處理技術體系。形成了從采收種子的時間、適宜的儲存條件、種子處理的時間、方法以及處理環境控制、何時播種、控制萌發條件等方面的準確、規范的技術。
2.2 針對樹體胚苗的生產技術
國外發達國家的樹體胚苗生產技術完整而系統,通過成熟的體胚利用優良品種的樹種為材料制成人工種子,播種在溫室內或大田上進行育苗。我國正處于研究樹體胚苗的快速發展階段,少數樹種的體胚苗生產體系已初步建立,但大部分樹種處于建立體胚發生系統的過程中,對已建立的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2.3 針對苗木的施肥技術
在美國技術人員可以采取精準的苗木鮮重控制機制來對容器苗進行施肥。他們是在多年的分析測定的基礎上,針對苗木生長狀況和營養供應關系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通過對某種苗木鮮重的定期測定,依據該苗木在不同時期的增重情況來對是否施肥及施肥的種類和施肥的數量進行確定。
2.4 控制灌溉用水質量
國外發達國家可以精準控制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質,對灌溉用水的PH 值進行定期測定。能夠分析測定金屬離子的含量、雜草種子和藻類情況,進行過濾和相應處理來滿足苗圃灌溉用水對水質的需要。我國林業苗圃缺乏對灌溉用水水質的了解,對于灌溉用水的PH 值、雜草種子和藻類情況、金屬離子含量等,絕大多數苗圃是一無所知的,更不可能針對灌溉用水的質量來采取調節措施。
3 森林種苗培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沒有搞活森林種苗機制,尚未形成產業化
計劃經濟體制依然束縛著國有種苗基地,內在發展動力欠缺,市場意識不強,其龍頭和骨干作用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發揮出來。存在不完善的社會森林種苗發展的宏觀政策。
3.2 混亂的森林種苗市場
相關法規不夠健全、不夠完善,尚不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落后的信息管理和質量監督手段,對社會上過熱的育苗現象沒有進行有效管理與信息引導。
3.3 國有苗圃薄弱的基礎設施,經濟效益不高,很難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國有苗圃的經營機制不靈、育苗成本高、有較重的歷史包袱、薄弱的基礎設施、啟動資金不足、條件較差的苗圃土壤等,加上投入的長期不足、較低的人員素質、落后的基礎,很難起到龍頭、骨干的帶動作用。
3.4 數量不多的林木良種基地,需要進行結構調整
林木良種投入不足,原有基地樹種單一,很難進一步提高,對于市場的需求不能有效的滿足,生產只能維持現有水平,對市場經濟的風險難以抵御,很難發展及提高,急需進行結構調整。
3.5 苗圃集約化程度較低
普及率低下的育苗常規技術,原來從事行業較復雜的經營人員來發展新的苗圃,大部分都沒有育苗經驗,管理粗放,應用技術不到位。造林用苗需求量大,種苗生產跟不上,一二級良苗供不應求,嚴重制約了種苗生產與造林用苗。
4 森林種苗培育建設與管理的策略
4.1 對政策予以落實
加強組織領導,對良好的種苗生產經營氛圍進行創造。科技興林中要把種苗建設作為關鍵環節,并作為一項營林建設中長期的戰略措施,單位一把手要親自抓種苗建設,應有超前思想,提前抓種苗,對森林種苗工作要下大力氣抓好。
4.2 對種苗建設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要依法治理
對相關法律進行認真貫徹落實,對種苗生產、經營的良好氛圍要依法建立。在種苗生產上要嚴把種苗質量關,堅決不能讓不合格的種苗進入到重點工程中,要從源頭上對林業建設工程的高質量、高標準實施予以保障。要以招投標制來實現種苗供應,禁止一切托關系、走后門的行為,在工程上確保合格苗、優質苗的使用,對造林工程的質量是一個保證。對種苗價格應實行聽證制,對種苗市場上的壟斷行為、哄抬種苗價格的行為予以堅決制止。
4.3 使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種苗的科技含量
增強研究種苗應用技術,鼓勵社會各界投資進行種苗科研攻關,加大力度聯合科研院校開展種苗研究工作,做好森林種苗科技含量的提高工作。
4.4 種苗的生產工作要以高標準進行組織
苗圃的基本配套設施建設要到位,在生產中要應用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節水技術。利用好通訊設備,方便育苗戶能夠迅速、便捷地獲取市場信息。應用高科技育苗手段,在苗圃中引進應用全光霧插育苗技術、組培育苗技術、容器育苗技術等育苗新技術,保證苗木生產的規范化、自動化。
參考文獻:
[1]楊艷茹,張秀玲.森林種苗培育技術及發展趨勢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2]劉紅.關于推進我國林木良種化進程的思考[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
[3]陳幸良.林木育種及其成果產業化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