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友
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木材作為主要原材料一直被廣泛地利用。但是,由于森林資源的奇缺,繼續廣泛發展林源以及有效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是當今面臨的重大決策。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木材剛性需求的增長。
1 木材加工中存在的問題
1.1 原木質量問題
相當數量企業中的木材采購管理人員基本不掌握原木的實際鑒別知識或技術,他們只是從原木的外觀了解其樹種、徑級和采伐時間等情況,根本不能從原木的端頭和外圍等部位來進一步了解原木的質量,結果采購回來的原木經常出現問題,企業蒙受很大的經濟損失。比如某木材加工企業,采用俄羅斯產的樟子松鋸材加工指接拼板半成品產品出口到歐洲的某個發達國家,要求木材不能變色,要求保持樟子松的白顏色。長期以來,樟子松板材的顏色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就是比較白的。從俄羅斯采購了大量的樟子松原木,然后在本企業內進行制材加工,當他們將原木鋸割成板材后發現,大量的板材都變色了,有的板材還帶有輕微腐朽。企業的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
1.2 木材的變色
木材的變色是企業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又一個問題。比較集中的是我國東北產的紅松和俄羅斯產的樟子松,這兩個樹種的木材目前變色問題很嚴重,給企業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如紅松木材,其心材變色相當明顯,心邊材的顏色差異很大。心材變成褐色并逐漸加深,邊材逐漸變淺黃色。經過實地考查和試驗發現,紅松木材的變色問題不是人工干燥所致,而是因為紅松木材自身就存在的問題。木材在心材部分原來就含有大量的抽提物和有機物,使木材在人工干燥過程中因受溫度過快提高而導致其顏色變深的時間縮短,使人們錯誤的認為是由于人工干燥造成了紅松木材的變色。
1.3 木材切面的識別
木材切面的識別,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在目前的木材加工生產企業,尤其在家具制造企業問題比較突出。因為現在有很多的木材板材存在所謂的“半弦切材”和“半徑切材”的情況。如何定義和識別這樣的切面的板材,對企業的加工生產關系密切。尤其是對小徑木鋸材在生產中的合理搭配使用更為重要。小徑木鋸材的尺寸穩定性比較差,經過干燥處理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受到環境平衡含水率的影響,其干縮和濕脹的變化還是比成熟材鋸材明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采用小徑木鋸材加工的企業,有些成型的產品,在放置一段時間后,局部出現木材收縮或濕脹變形。這種情況的一般都認為是木材干燥問題,但經過檢測,干燥質量都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技術指標,尤其是平均含水率的指標都滿足產品加工要求。經過反復考察分析得知,是因為木材的收縮或濕脹的不一致造成的。將變形產品和不變形產品進行詳細比較分析后發現,問題出在板材組合的弦切材和徑切材不統一上,或對“半弦切材”和“半徑切材”的板材認識不明確。對于小徑木鋸材來說,在組成成型產品的過程中,如果將弦切材和徑切材混在一起使用,或對“半弦切材”和“半徑切材”的板材認識不明確,由于它們收縮量和濕脹量不相同,產品成型后會產生局部的相對變形,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2 確保木材加工質量應采取的措施
2.1 積極為企業定期培訓大批有用人才
從木材學的角度為企業相關人員講解木材質量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對木材質量的認識。具體從木材的構造、材性、特點和適用范圍以及它們對使用環境的要求等方面進行培訓。從事木材學的科技人員要經常與企業聯系,深入企業中,了解和掌握企業與木材學有關的生產技術問題,及時為企業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使企業的木材管理和木材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增強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研制和推廣對木材的無損檢測技術
很多木材內部存在著嚴重缺陷,但表面卻完好無損。當對其進行加工時,木材的缺陷才被發現。加強和提高企業對木材的檢測技術,也是保證企業穩步向前發展的一種手段。現在企業大多都采用鋸制木材的方法來檢測木材是否存在缺陷,木材浪費比較嚴重。采用無損檢測技術是防止浪費木材的有效途徑之一,應當研制和普及這個技術。在采用這個技術檢測木材時,最好能檢測到木材內部是否有傷害、有腐朽和有裂紋,以保證制材生產的合理下鋸。目前無損檢測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的研究階段,盡快將有效的無損檢測技術應用到企業的木材加工生產中是廣大木材管理者所盼望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木材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重視木材加工質量對促進經濟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應采取合理措施保證木材加工質量,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