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春
黑龍江林業企業采伐和集材方式從人力生產原木到拖拉機集運原條,發展為大規模、常年機械化作業。但任何一種生產方式,必須適應當時的生產條件,最終必以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為目的。就近幾年木材生產情況看,特別是“天保工程”的實施及三個經營區區的劃分(禁伐區、限伐區和商品林區),可采資源已近枯竭,伐區作業條件發生了根本變化,出現了原始森林減少;次生林和人工林增多,成過熟林可采蓄積減少;幼壯林增多。地勢平坦的伐區減少,“山帽”林相好、出材量高的伐區減少;林相差的伐區多;集材距離近出材集中的伐區少,集材距離遠、伐區分散的多。這些變化的作業條件,及“天保二期工程”的實施,補貼撫育工作量的加大,木材產量的調減,發展低碳經濟 建設低碳林業。我們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生產作業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黑龍江省興隆林業局地處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坡,北緯46°01′30"--46° 37′23",東經127°54′40"--127 51′15",林區地處哈爾濱市所轄木蘭、通河兩縣內。
1 木材生產的現狀
1.1 由于伐區作業條件日趨惡化,山高坡陡,點多分散,單株材積減少,撫育伐比重加大。造成雖然產量逐年下調,但準備作業量/m3卻不斷增加。
1.2 由于伐區作業條件的變化,特別是由于采伐方式的變化主伐、漸伐的減少,撫育伐比重的增加,山場造材集運原木的比重加大。而且從總的發展趨勢來看,伐區原木生產的比重還有增長的趨勢。
1.3 伐區作業條件的變化,采伐方式的調整,致使原有的勞動生產率較高的采伐集材機械設備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加之設備老化,點多分散,生產中人員設備多次轉移等原因,導致勞動生產率逐年下降。
1.4 伐區作業條件的變化,采伐方式的調整,采伐強度的降低、單株材積的減少,被伐木的稀疏、集材距離的增加,使得生產工人勞動強度明顯加大。
1.5 由于單株材積小,拖拉機集材單根絞集的次數增加,即增加了集材時間。由于公頃出材少,作業面積增大,一條集材道上的木材吸引量少,降低了拖拉機集材效率。集材距離遠行走時間長,增加了燃料消耗。成本上升固然有設備漲價、工資上調、和燃、材料價格上漲的因素,但伐區條件的變化是引起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2 選擇合理的木材生產方式
2.1 確定合理的采伐作業方式
針對資源日益減少的狀況,結合“三個”經營區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行漸伐、擇伐、散采、更新采伐和撫育伐等方式,加大更新采伐、撫育伐比重,這樣可以盡可能的保留原天然材中的幼樹,保護原有的林地生態環境。使伐區中的幼林得以保存,同時根據木材市場的需求,木材暢銷、市場價格高的就多生產,暫時滯銷的材種和珍貴稀有樹種就保留下來,使其繼續生長。避免生產的木材積壓在貯木場腐朽,造成高生產低收益的現象發生。這樣既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銷售,也保留了資源,收到了近期和長遠兩有利的效果。
2.2 更新現有機械設備、工具
現在較普遍使用的采伐、造材、清林油鋸是西北林機廠的GJ-85型油鋸,笨重、費油、速度慢、易磨損,而且經常掉鏈子。工人勞動強度大,產量低。應積極采用西德斯蒂爾公司出產的斯蒂爾采伐系列油鋸,輕便、省油、速度快、質量高,整體導板基本不掉鏈子。尤其在清林、打枝作業中,效果明顯。
目前主要的集材機械是J-50拖拉機,在單株材積小,公頃出材少,距離遠的條件下,拖拉機集材效率就會大幅度降低,加之現有拖拉機設備陳舊,狀態差,新購價格較高,成本增加。四輪農用四驅集材車體積小,價格低,速度快,油耗低,爬坡能力強,效率高。具有一機多用的特點。在當前作業條件和長遠發展角度都是集材機械的發展趨勢。
2.3改革木材生產工藝
(1)實行多種集材方式,采用小型拖拉機機、農用四輪車和人力、畜力集材的作業方式,以適應單株材積小,公頃出材少,距離遠的條件。并可有效地保護幼樹和地表,還可以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高山推行索道集材和冰雪滑道集材;長距離實行汽車深入伐區腹部接運等方式;(2)實行山場造材,一是以適應集材方式的改變,二是緩解貯木場造材和卸車的緊張,提高提高生產效率;(3)積極推行散鋪法清林,提高效率,加速枝椏腐爛;(4)采用農用四輪車單桿集運可利用伐區剩余物,提高資源利用率。
2.4改變原有勞動組織形式
隨著生產條件的變化及“天保二期工程”的實施,補貼撫育工作量的加大,木材產量的調減,發展低碳經濟 建設低碳林業。原有的大規模工段式集中生產模式已不適合當前生產需要。班組承包、家庭承包的勞動組織形式必然在林業生產中站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