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楊樹中緯度平原地區栽植面積最大、木材產量最高的速生樹種,它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出一般植物2~3倍,具有生長快、產量高、用途廣、效益好、易于更新的特點,10~15年就能成材利用。為進一步加強個體林楊樹栽后管理措施,促進楊樹產業的發展,現將楊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楊樹病害
1.1潰瘍病
潰瘍病是楊樹主要的枝干病害,主要危害幼樹。初期癥狀是在枝干皮孔邊緣形成圓形水泡狀,約1cm左右,以后逐漸擴大,呈不規則狀,泡內充滿褐色黏液,病斑周圍呈暗褐色。大泡破裂后留下傷疤,后期下陷干裂,易剝離。受害嚴重的樹木,樹皮上病疤密集,且相互連結,形成塊狀或環狀病斑引起植株死亡。該病害大都在4月開始發生,5~6月為發病高峰期,8~9月為第2次發病高峰,10月后逐漸減緩并停止。防治方法:選擇抗病樹種;嚴禁帶病苗木出圃,對表面無癥狀的苗木用0.2 %石炭酸,或0.5%高錳酸鉀液浸10min進行消毒;對苗圃內的病株及時清除,集中銷毀,以消滅病源;當苗木發病時,用50%多菌靈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抹患部,涂前用刀在患部刻縱橫交錯的傷痕,涂藥1~2次,效果較好。
1.2銹病
春天楊樹展葉期,常可見樹體上滿布黃色粉堆,形狀像黃色繡球花的畸形病芽。嚴重受侵害的病芽經3周左右便干枯。建湖縣3月底4月初氣溫升高到15℃~16℃時病芽便陸續出現。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 d展開,經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主要在枯條上部發生。病菌芽陸續出現的時期為4周左右,但大量出現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復侵染,5、6月為發病高峰期。防治方法:在初春病芽出現時期可以利用病芽顏色鮮艷和形狀特殊的特點及時發現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且徹底,并隨摘隨裝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揚散,也可用有效成分為65%~70%代森鋅200~500倍液、1:1:160~240波爾多液、0.3 °Bé石硫合劑,每隔15 d噴1次,一般2~3次見效。
2 楊樹蟲害
2.1楊扇舟蛾
楊扇舟蛾是建湖縣楊樹威脅最大的食葉害蟲,一旦暴發,3 d之內可將樹葉全部吃光。該蟲1年發生5代,第1代5月上中旬,第2代6月中下旬,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8月下旬,第5代9月中下旬。尤其第3、4代危害最大。
(1)人工防治。楊扇舟蛾3齡前吐絲綴葉,形成大的蟲苞,幼蟲群集苞中,被害葉、苞枯黃,容易發現,及時除蟲苞可以殺死大量幼蟲。(2)化學防治。用90%晶體敵百蟲,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加2.5%敵殺死乳油2 500倍混合液,或30%(40%)乙酰甲胺磷乳油800~1 000倍液,用高射程噴霧器全樹冠噴灑,無高射程噴霧器的用農用噴霧器加長管子噴霧防治。(3)樹干注射防治。在干基處打孔,孔數一般大樹3~4個,小樹2~3個。用樹干注射機注射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可溶性水劑和5%吡蟲啉乳油的2~4倍稀釋液。劑量因樹的徑階大小而調整,按林木胸徑1 mL/cm的量注射。
2.2桑天牛
桑天牛是楊樹主要的蛀干害蟲,屬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初孵幼蟲蛀入木質部,逐漸侵入內部,向下蛀成直的蟲道,幼蟲在蛀道內每隔一段距離向外咬一圓形排糞孔,使被害樹木形成多孔,枝條、樹木刮風時易折斷,不能成材。桑天牛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木質部內越冬,翌年5月開始化蛹,7~8月為成蟲羽化期,成蟲飛出,白天在桑科植物上咬啃枝皮,補充營養,夜間在枝上咬一“U”形刻槽產卵,幼蟲孵化后蛀入木質部危害。
(1)選用抗蟲品種。丹紅楊、巨霸楊速生且抗桑天牛,桑天牛在樹體內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可以大量采用。(2)人工捕殺。在樹干上、樹枝上查找刻槽,如刻槽在樹干上可用錘子錘卵或用刀子刮卵,如刻槽在嫩枝上可將枯枝條和樹樁一起剪掉,每周剪1次,人工尋找卵塊、卵槽集中銷毀;在桑天牛羽化期捕捉成蟲,或用鐵絲從蛀道中刺死幼蟲。這種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蟲卵去除率達70%。(3)注干。在桑天牛為害期,尋找新鮮的排糞孔,用獸用注射器將敵敵畏,或氧化樂果100倍液直接注入蛀道,或塞入蘸滿藥液的棉團,然后用泥巴封口,藥殺幼蟲。
2.3草履蚧
草履蚧在早春上樹吸取樹木嫩芽、嫩枝汁液,造成整株枯死,以成蟲、若蟲刺吸幼芽、嫩葉汁液,使楊樹樹幼芽不能萌發。草履蚧1年發生1代,卵在土壤中越冬,2月上旬越冬卵開始孵化;2月中下旬若蟲出土爬上樹,在樹縫或樹椏等隱蔽處群居;3月底至4月,蟲體蛻皮增大,分泌蠟質物;5月中旬進入危害盛期;6月初雌蟲下樹,在雜草和土中產卵,危害期結束。防治方法:早春若蟲上樹前,在樹干1 m高處用廢機油加有機磷農藥環涂10cm寬藥環,以阻止草履蚧上樹或觸藥毒殺。若上樹后,可用氧化樂果等農藥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