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爾別克?托合山汗
1 防治原則
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防治技術原則。
2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灰霉病、苗腐病、病毒病等。
2.1葉斑病
2.1.1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引起葉斑或葉枯,除造成減產外,還污損葉片,降低品質。病斑有兩種類型:大型病斑呈圓形、近圓形,褐色或黑褐色,多數病斑直徑5~10mm,有不清楚的輪紋,病斑邊緣清晰,不變紫色。高濕時病斑上生黑色霉狀物。小型病斑也呈圓形、近圓形,褐色,病斑直徑多為2~3mm ,邊緣濃紫色,病斑上生較淡的黑色霉狀物。
2.1.2農業防治 清除菌源;加強肥水管理;平衡施肥,增溫降濕;多及時摘除病、黃、老葉。
2.1.3藥劑防治 可選用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2.2灰霉病
2.2.1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葉柄,病部初呈水浸狀斑,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迅速蔓延至葉片萎焉腐爛,莖和花序被染,在莖上引起褪綠水漬狀不規則斑,后莖易折倒或腐爛。病部見可灰色霉層。
2.2.2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耐病品種;病田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殘體;降低土壤濕度;增施基肥,及時追肥。
2.2.3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用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2.3苗腐病
2.3.1癥狀 主要為害幼苗莖基部和葉片。莖基染病,初現水漬狀近圓形或不定形斑塊,后迅速變為灰褐色至黑色腐爛,致植株折倒,葉片脫落。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至灰白色菌絲。葉片染病,初顯暗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水浸狀斑,干燥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似薄紙狀,易碎或穿孔。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物。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接觸或雨水、灌溉水傳播。在生產地低洼、積水、濕度大、密度大、施氮肥多的情況下發病嚴重。
2.3.2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及時拔除病株,清潔田園,減少田間病源;適當澆水,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病田避免連作;增施基肥,及時追肥。
2.3.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2.4病毒病
2.4.1癥狀 全株發病,常見的葉片有花葉型和環斑型?;ㄈ~型葉片褐綠,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駁和花葉,幼葉更為明顯,發病早時 ,葉片皺縮,植株矮小。環斑型的葉片上出現大型斑,由黃色和濃綠環紋交替發生組成,十分醒目。
2.4.2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進行配方施肥;及時防治蚜蟲。
2.4.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用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