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孝
1 玉米粗縮病的發生情況
玉米粗縮病實際上是一種玉米病毒,它是由灰飛虱傳播而來的。世界上第一例是在20世紀40年代在以色列第一次被大家發現。到了五十年代,我國的新疆第一次發現這種病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這種病癥在我國河北地區流行開來。并給我國玉米種植地區帶來了破壞性的危害,影響面積之大,地區之廣。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就是華北、江蘇等沿海地區。近些年來,這種病癥普遍的發生于黃淮海地區,危害廣大,使得玉米產量受到很大的影響。
2 玉米粗縮病的發病癥狀與危害
這一病害在整個玉米的成長期間都可能被感染以至于發生病變,特別是在苗期更是容易受到感染。5~6片葉子就能看出癥狀,最初在心葉基部和中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慢慢波及全部的葉子。病苗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而厚,心葉無法自如展開,病株發育緩慢、矮化;葉背、葉鞘和苞葉的葉脈上明顯呈現出一條蠟白色條狀,并且粗細都是不一致的。當你用手觸及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到粗糙,不光滑。當到了9~10葉的時候,葉片寬短,厚硬僵直,葉色濃綠、短小、硬脆并上沖,頂部葉片簇生,此時更是出現了較為顯著的病株矮化現象,上部節間短縮粗腫,頂部葉片簇生,植株嚴重矮化,病株高度無法達到健株的一半,很多的都不能更好的抽穗,并且都不結實。雖然偶有一些雄穗可以抽出來,可是分枝甚少,嚴重的時候無法結實。并且,更有許多病株嫩葉卷曲呈現出弓形亦或是牛尾巴形,心葉有缺刻,喇叭口面向一面或葉緣變紅到全葉變紅。
3 玉米粗縮病的發生特點和其發生的規律
玉米粗縮病由通過灰飛虱不斷的持續的帶毒的方法進行傳播的。玉米在幼苗時期他的抗病力明顯沒有那么強大,尤其說實在2葉1心的時候尤為脆弱,這個時候也很容易感染到病毒。玉米發病的敏感期間也就是其7葉之前的這段生長期。只有等到拔節后才能擁有強大的抗病能力,直到10葉之后,這時候要是感染病變也不會再產量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后茬玉米粗縮病發病較重的地區往往是集中在田間小麥叢矮病與綠矮病病重的區域。麥田的綠矮病株與帶毒越冬的灰飛虱是發生玉米粗縮病的最開始的源頭,因此能夠持續的不間斷的進行傳播,使得傳播范圍廣闊。這種病毒的介質也就是灰飛虱,它的寄主大多不僅在單子葉禾本科植物,比方小麥、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麥這些農作物之中寄生,還能夠在看麥娘、狗尾巴草、馬唐、稗草、畫眉等雜草之中進行寄生,足見其寄生范圍之廣。灰飛虱并不是很喜歡玉米這一寄主,通常只有其無法找到適合的寄主時,才會想到將玉米做為其過渡時期的寄主,進而進行繁殖寄生。到了秋天,小麥剛剛出苗時,第四代成蟲進而轉移到了麥地,小麥上也就被傳染了玉米粗縮病毒,并在麥苗和第五代(越冬代)灰飛虱體內過冬,進而造成了周年侵染循環。所以,玉米苗期的易感病階段往往和第一代灰飛虱的遷飛高峰相遇、相重疊,這正給病癥的傳染帶來了機會。假如冬天暖和,春天干旱,夏季雨水合適,并非常適合灰飛虱越冬與繁衍,第一代灰飛虱就會大范圍的爆發,進而使得玉米粗縮病得到廣泛的蔓延和破壞。
4 玉米粗縮病病發的主要原因
不抗病的玉米品種被廣泛種植。如果大面積的種植感染病變的玉米品種,并遇到足量的毒源介體時,就會使得這種病害大范圍發生和傳播。灰飛虱的自然消亡很大程度上受到溫度的影響。通常在高溫情況下也就是在33℃~35℃之間,灰飛虱才能夠自然消亡,可是近年來我國種植玉米之后氣溫都很低,使得其發生的危害時間較長,很多田地的灰飛虱自然消亡的時間緩慢。田間通常是粗放式管理,雜草叢生。傳毒介體生存的適宜場所和病毒的繁殖寄主通常都是在禾本科雜草上,因此,雜草就容易使得毒源累積。播種質量差。尤其是播種深淺不同,種子沒有包衣,水肥不充足,施肥也很少,大量的運用除草劑,使得玉米免疫力越來越弱,很容易染病。過分單一的種植模式,使得玉米田變成麥田灰飛虱轉移的重要場所。播種早。由于我國南北距離大,小麥收獲時間長,有的地方開始收獲,而有的地方已經開始玉米的播種,這時候溝邊、路邊草叢的飛虱向早播玉米田遷飛。我們可以觀察得到,雜草叢生的地區,早播的玉米中病變嚴重。
5 防治對策
積極的對玉米粗縮病進行防治,我們強調的是以預防為主、適期早防的基本原則,并通過農業防治和藥劑兩者的互相輔助來進行預防和治理。帶毒的灰飛虱造成了玉米粗縮病的大范圍發生和傳播,所以要想預防其發生,應該從源頭消滅并避免其傳播。具體我們可以如下面的方法去做。
選擇使用抗病效果較好的玉米品種使得抗耐病能力增強。在播種玉米時要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灰飛虱不會很快的把病毒傳播到玉米上,因此,使用藥劑進行對種子的拌種,可以有效的把帶毒的介體及時殺死,使得玉米被侵染的機率得以降低。
及時清理玉米田中的病株,使得毒源減少。把田園的衛生搞好,及時有效的進行除草。增加有機化肥的使用,及時澆水,使得玉米抗病力得以加強。加強技術指導,積極進行宣傳和普及玉米粗縮病的預防和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玉米粗縮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 郭文華.農技服務. 2016(11).
[2]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王碩.農家顧問. 2014(13).
[3]禮泉縣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高綱領,商雄.農民致富之友.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