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家專輯形式出版
精選中外漫畫大師的經典篇章
給黑白原作上色,并配以簡短文字
一套使人一生受益的經典漫畫典藏
《光頭小子》 《父與子》 《子愷漫畫》 《怪老頭》 《三毛》
《光頭小子》
美國著名漫畫大師卡爾·安德森的代表作,發表至今80多年,一直是美國長盛不衰的漫畫經典之一。在其巔峰時期,美國有50多家報紙都有安德森的版面。
亨利是一個光頭男孩,穿一身短衣短褲,腳蹬一雙大頭鞋。他不太喜歡學習,鬼主意多,偶爾笨手笨腳,但他天真善良、樂觀開朗,過著快樂的生活。
作家故事:
安德森年輕時沒錢讀書,為了生存,他當過木匠學徒,還發明了至今使用廣泛的折疊桌。他多年來一直堅持創作漫畫作品,直到晚年,他終于發表了流傳久遠的世界經典漫畫《光頭小子》。
《父與子》
德國漫畫家、藝術巨匠埃·奧·卜勞恩的代表作,風靡全球,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征”。該書自問世80余年來,已出版數十個版本,流傳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量超億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幽默。漫畫中的父與子都具有美好的品質,他們遭遇困難時不絕望,獲得意外財富時不忘本,一直過著許多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平常而快樂,溫馨又奇妙。
作家故事:
1944年,卜勞恩因受納粹迫害而自殺,他在遺書中寫道:“……我為德國而畫……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卜勞恩的藝術生涯十分短暫,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
《子愷漫畫》
本書集結了我國著名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各個時期的漫畫代表作共100幅。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少年時好書畫,師從弘一法師,詩書畫皆有所成,以采用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其漫畫作品多以兒童為題材,富有童趣,幽默,睿智。中國對“漫畫”一詞的使用就始自20世紀20年代《子愷漫畫》的出版。
作家故事:
“讀過我的文章和看過我的兒童漫畫,而沒有見過我的人,大都想象我是一個年輕而好玩的人……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說這話時,豐子愷先生已經52歲了,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他那顆孩童般純凈的心。
《怪老頭》
瑞典著名漫畫大師奧斯卡·雅各布森的《怪老頭》從問世至今已有90余載,享譽世界各地,是歐洲漫畫寶庫中的經典之作。作者將觀察到的世人行為集中到同一個漫畫人物身上,并加以夸張化,最后塑造出經典的“怪老頭”——他的聰明與笨拙、可愛與可笑,帶給人們無窮的歡樂和啟迪,令人難以忘懷。
作家故事:
1889年,雅各布森出生于瑞典哥德堡,9歲痛失雙親,成為孤兒。他在農村生活,每周只能上3天學。他13歲時,輟學給人當雇工,后來又當過伐木工、鐵匠和火車司爐。1919年,雅各布森終于進入了瓦蘭美術學校學習美術,后為知名的《每日新聞》和其他報紙工作。
《三毛》
本書精選了我國著名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三毛迎解放》中的篇章,涵蓋了三毛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三毛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影響也波及海外。人們喜歡三毛,因為他正直善良、見義勇為、聰明頑皮、富有童趣,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社會內涵。
作家故事:
張樂平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以孩子為題材。他說:“我是畫漫畫的,畫了許多兒童漫畫,也畫了不少成年人看的漫畫,大家總喜歡稱我是‘兒童漫畫家,我也樂意接受這個稱號。有人問我:‘你的兒童漫畫,小孩子那么喜歡看,有什么訣竅嗎?我想來想去,沒啥訣竅,就是有一點——我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