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怡
安岳城南,她就是我美麗的家鄉。
聽爸爸說,家鄉以前很窮很窮。人們住的基本上都是瓦房,甚至是草房。屋子里是泥土地面,坑坑洼洼的,那些坑、洼都是雨水的“杰作”。因為,下雨天,房子經常漏雨,地面就變成了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鞋子就陷在里面,拔也拔不出來。人們生火做飯用的是玉米稈兒、爛樹葉,村子上空黑煙彌漫,非常嗆人。生活用水是從井里打的水,遇到天旱,井里就打不上水來,人們只好到很遠的水庫去挑水。
自從黨的改革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家鄉在這幾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通了水泥公路,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原來的破草房和泥土房變成了一座座嶄新、氣派的小洋樓,房子里很寬敞,和城里的房子一樣,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大人、小孩都有了自己的房間,還鋪上了光亮亮的大地磚。家家戶戶用上了電飯鍋、高壓鍋等新式炊具。用的水也從井水變成了自來水,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人們再也不用那冷冰冰的黃泥水做飯、洗臉了。
就說我奶奶家吧,客廳里的茶幾上每天都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茶杯、果盤,桌上的飯菜也非常豐盛。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是在我5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奶奶家吃飯,主食只有紅薯,我不愛吃,就隨手扔掉了紅薯。奶奶很傷心,媽媽還因為這事打了我。再說我伯伯家吧,他家以前還用稻草稈兒、干柴等燒火做飯呢,而現在,他家用上了天然氣。在我眼里,農村和城市已沒有多大差別了。
靠著黨的富民政策,家鄉現在到處都是果園、菜園、漁場,摩托車、小轎車、大彩電早已走進了老百姓家。大人、小孩天天像過年一樣穿戴一新。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忙碌著事業,老人們則安享晚年,擁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瞧!村里的老人們每天都在村頭的小壩子里隨著音樂跳舞呢。家鄉人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能不說咱家鄉美嗎?
指導老師 曾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