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大豆的種植水平,保證良好的產量。文章主要針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分析,明確了相應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推動我國大豆種植的發展。
關鍵詞: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光合作用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主要通過對一些大豆栽培技術進行綜合利用分析,通過對相應的技術進行改進所形成的一種全新的大豆栽培技術,能夠有效的提高大豆的產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大豆種植中。
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分析
1.1 種植地域的選擇
此種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是針對相應的大豆種植區域制定完善的種植規范以及種植要求,然后在進行綜合規劃,在整體的基礎上縮短作物的行間距,然后在將株距進行擴大,保證大豆苗分配的合理性。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改變作物的采光條件,改善了植物中層或者地層的受光狀況。
1.2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主要內容分析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其本質主要就是對土壤進行深化,改善由于土壤問題所導致的大豆產量低;同時,還會對肥料進行改革,打破傳統種植方式中施肥的弊端,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適當的除草技術,從而能夠改變大豆的生長環境。
1.3 種子的選擇
在大豆種子選擇過程中,可以將其分為三部分內容:首先,對種子的品種進行選擇, 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環境等綜合狀況進行分析,選擇適合該區域的大豆種子,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對于種子的要求不是很高,將一般的種子選擇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結合,才能提高大豆的產量。其次,種子的處理,在大豆種子選好以后,種植工作人員還應該積極的做好篩選工作,將種子中損壞、蟲害的種子及時的進行剔除,能夠有效的提高種子的出芽率。最后,做好種子分類工作,通常來說,種子分類主要包括標準級別以及高程度級別,此種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應該選擇標準級別的種子。
2 大豆窄行栽培技術的應用
2.1 耕地整理工作
積極對大豆種植的土地進行秋耕,使得土地墑的充足。通常來說,在翻地過程中,翻土的深度為18~20cm, 其存在的誤差不能超過1.5cm,耕地的幅度應該保持一致,其誤差應該小于4cm。同時,還不能出現特大的土塊,每立方米的耕地層直徑大于5cm的土塊不能超過5個,深松深度大約在25cn以上,采用伏翻、秋翻的方式進行耕地。
2.2 起壟
在起壟工作中,應該在伏翻、秋翻的耕地進行起壟,大壟窄行密植可以采用臺式進行起壟,壟的高度為15~18cm;小壟窄行密植可以采用普通的設備進行起壟,在起壟工作完成以后,對壟進行鎮壓,從而能夠到達到播種狀態。
2.3 施肥
種植工作人員通常都采用分層播種的方式,在深秋階段開展施肥工作。在施肥時,15t/hm2 。并且還要結合整地工作,將肥料作為底肥混合的到土地中。另外,在化肥的使用過程中,氮磷鉀純氮18~27kg/hm2、五氧化二磷46~69kg/hm2、氧化鉀kg/hm2。在施肥中,主要采用的施肥方式由于種肥及底肥、葉面追肥。種肥以及底肥在應用過程中,將化肥放在種子側下方5cm處,深度3cm,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種子和化肥在同一個位置,防止燒壞種子。由于大豆前期生長較弱,可以采用葉面追肥的方式對其進行施肥,尿素10kg加磷酸二氫鉀1.5kg溶于500kg水中采用霧噴方式進行施肥。
2.4 播種
在播種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清種或者大比例間種的種植方式。播種的時間為我國中南部地區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北部以及東部地區在5月上旬到5月中旬進行播種。播種的方法主要包括:平作窄行密植的播法、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播種方式,在平作窄行密植的播法使用過程中,可以采用24行的播種機進行播種;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播種方式在應用過程中,在機械壟進行播種,保證播種距離的合理。如果是三壟變二壟,應該積極對壟的間距進行控制,大約為90~105cm;二壟變一壟則壟的間距大約為120~140cm。播種的密度為:窄行密植過程中,我國中南部地區33萬~38萬株/hm2;北部地區36萬~46萬株/hm2。在播種過程中,種植工程人員應該保證播種的均勻性,不能出現斷條,如果不是采用的穴播,20cm以內沒有種植視為斷條,在播種中,5m出現的斷條不能超過1處。在機械壟上進行播種時,應該對準壟的中心,防止出現偏差。
2.5 管理
在播種前,應該及時的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采用藥物能夠殺死雜草的種植,采用5 0%乙草胺乳油2500ml~3000ml/hm2在里面加入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 0 0 ml一6 0 0ml,都能達到良好效果。在大豆長高以后,還要積極的對其莖葉進行處理,防除禾本科雜草,采用5%精禾草克乳油750ml~1000ml/hm2或者其他一些藥物能夠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3 收獲
3.1 收獲時期人工收割,有10%葉片尚未脫落,豆粒歸圓時進行;機械收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
3.2 收獲質量人工收割,割茬低,不丟枝,不掉莢,放鋪規整,及時拉打,損失率小于2%;機械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一般5~6cm,損失率不超過3%。質量要求:按不同品種單收、單打、單放。破碎率不超過2%,雜質不超過1%,蟲食率不超過1%,青眼率不超過2%,含水量在14%以下。
4 總結
綜上所述,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大豆種植的弊端,提高大豆的產量。在應用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從實際狀況出發,對個環節進行控制,才能提高大豆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王德剛.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6,(3):37-37.
[2] 王貴平,馬日亮.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技術研究與實踐.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3]王世文.大豆窄行密植技術研究[J].農家科技,2014,14:114-115.
作者簡介:江興華(1973-), 男,山東濟寧人,大專,金鄉縣農業局,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研究工作。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