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軍民共建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文化擁軍工作是我們文化系統幾年來一直都探索的課題。實踐中讓我們體會到,文化擁軍做好了不僅為部隊辦了實事,還為我們開辟文化工作的新領域,探索文化運行的新機制做了有益的嘗試。一、樹立主動意識,變任務型為服務型
關鍵詞:新形勢 文化擁軍
一、文化事業怎樣服務社會
在計劃經濟下文化單位的工作服從、服務于政治需要和行政命令,文化擁軍也多表現為領導指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文化系統的工作對象、活動形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文化被推向市場,使其由財政撥款、政府指令為主變為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為主。在這樣的形勢下,文化擁軍也逐步轉向為以服務型為主的多方位、多層次的擁軍活動。
(一)從文化面向社會的方向入手,解決文化擁軍的擺位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破除了傳統的官辦文化的舊觀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文化工作方向就應自覺地確立面向大眾、面向社會的社會主義文化。即是如此,就應把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也包括軍營文化的建設,列入自己的工作范疇,并根據各項文化建設需求,做出工作計劃安排,并加以實施。
(二)從文化服務社會的工作方式入手,解決文化擁軍的工作方式問題。既然文化工作方向是建立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文化,在文化工作方式上就要探索新的運行機制、運行方式,既要體現出群眾文化社會辦,更要表現為文化部門的工作機制是建立在依靠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上。在文化擁軍的工作方式上,應表現為軍人第一,服務至上。不僅要根據部隊需求安排文化活動內容,還要使活動方式便于軍人接受,使戰士實實在在受益,避免大轟大哄的形式主義。
(三)從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入手,解決文化擁軍所需經費問題。傳統觀念認為文化活動需要經費,文化擁軍關鍵是要有資金,資金到了位,文化擁軍就可以搞好。實踐證明,只要觀念更新,將新的管理機制融入到文化擁軍工作中,資金問題自然會解決。基層自主權的增加,使各單位為打出自己的品牌,而自覺主動地與部隊搞共建活動;基層業務指標考核的管理機制,使業務干部主動為部隊搞創作、搞培訓;基層部門經濟指標責任制的管理機制,使各單位主動延伸自己的業務,為部隊進行一些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活動。幾年來,我區各文化單位由于樹立了主動服務的意識,自覺地為部隊辦了許多好事、實事,而這些活動都是各單位自己作計劃、自籌經費、自主實施,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二、改變活動主體,變輸入型為注入型
在文化擁軍中,雖然各文化單位都積極主動的把為部隊戰士服務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從工作內容上還多表現為“我演你看”,因此這種活動仍浮在表面上。工作實踐中,我們一些文化單位的領導同志體會到,真正的文化擁軍要變簡單的輸入型為注入型,使戰士成為活動主體,在提高戰士的文化素質上下功夫。
(一)注入型服務要從戰士的需求出發,搞好文化擁軍。這就是要具體了解新形勢下戰士的文化層次、知識結構、興趣愛好,以戰士的需求為主體開展文化擁軍活動。而以往輸入型服務是“以我為主體”的活動,只根據工作任務需要簡單地搞成“送文化到連隊”,形成戰士被動接受的模式。在注入型活動方面,區圖書館搞了全區所有駐區部隊的讀書活動。首先是選書,根據戰士需求,配備了戰士喜愛的書籍,有歷史類、藝術類、社會知識、實用型等不同類型;其次是送書,他們為12支連隊建了50個流動圖書箱,并通過對連隊圖書管理員的培訓,傳授圖書借閱、管理知識,使各連隊流動圖書館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再次是讀書輔導,他們通過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演講等活動調動戰士讀書的積極性并增強讀書效果。
(二)注入型服務要從提高戰士根本技能出發,搞好文化擁軍。這就是要有針對性的通過培訓使戰士掌握或者提高某一方面的文化技能,這種技能應該說是使戰士終生受用的。而以往輸入型活動表現為一般性、表面化服務,雖然戰士在娛樂、文化享受上受益,但缺乏技能、技巧培訓這樣一些根本性的教育。在注入型活動方面,區圖書館舉辦了戰士計算機知識競賽活動,通過進行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常用軟件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訓,促進戰士計算機使用技能技巧的提高。區文化館舉辦的戰士參加的演出培訓,雖僅表現為戰士完成了一個節目的演出,但提高了戰士的藝術表演技能;區圖書館舉辦的黑板報版面設計競賽,提高的是戰士美術設計的技能。應該說,這些看來較為單項的培訓,對提高戰士的整體文化技能起了重要作用。
(三)注入型服務要從取得長遠效果出發,搞好文化擁軍。這就是要通過我們一些活動的舉辦,通過對戰士的培訓,提高戰士的根本文化素質。而以往的輸入型服務,有新聞效果,有社會影響,戰士也有一方面的收益,但戰士沒有作為活動主角,其實效是短暫的。在注入型活動方面,區圖書館為戰士舉辦了“一封家書”硬筆書法競賽活動,遠離家鄉的戰士寫家書,在通訊工具發達的今天已不常用,但通過這種活動,鍛煉了戰士的寫作技巧,文字表達能力,特別是文字書寫能力。圖書館請硬筆書法家進行了具體的知識講授與輔導,使戰士們通過此項活動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
河北區文化局注入型服務類的文化擁軍活動的興起,是近幾年來的新事物,是文化擁軍不斷深入的具體表現。所以這種類型的活動能在幾個文化單位出現,并能隨著形勢發展不斷創新,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們文化人從社會需求出發決定活動方式、活動內容的現代意識的增強。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已經不滿足被動接受服務,而有了主動參與的強烈表現欲望。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文化工作中的主體換位的格局,文化人正是適應了這種轉變,表現為文化擁軍中的一系列注入型服務,受到了戰士們的熱烈歡迎。
三、豐富活動內容,變單一型為多樣型
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戰士需求多種多樣。所以從戰士需求出發的文化擁軍就應改變單調、重復的活動類型為生動活潑、多種多樣。
(一)文化活動內容取決于文化特色。按照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不僅包括文化娛樂,還包括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方面。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大眾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出發,安排文化娛樂、藝術教育、藝術欣賞等項活動內容,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目的。在近幾年的文化擁軍中,區內各文化單位都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出發,使活動內容盡量豐富,既有動態的文藝演出,又有靜態的藝術培訓,既有請出來的同臺共舞,又有走進去的流動展覽,極大地豐富了戰士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活動內容要與時俱進。文化工作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應該說,部隊戰士的文化要求在不斷改變,文化意識在逐步提高。不管戰士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但他們都是軍人,又大都是年輕人,這是他們的共性。年輕軍人的文化需求有社會普通人的共同點,又有軍人的特殊方面。因此,我們要注意研究軍人文化需求的增長規律,做到文化活動內容安排的與時俱進。這不僅表現為不斷根據戰士要求增進新的內容,更要表現為不斷適應時代要求變換活動形式。循規蹈矩的簡單化,不問需求的重復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由于我們對戰士文化需求了解的還不是很深,對戰士文化消費規律研究的還不是很透,對如何搞好文化擁軍更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今后我們要加倍努力,力爭成為文化擁軍自覺的、清醒的、有成效的工作者,不斷開創出文化擁軍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