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達

我獨自靜坐在綠皮慢車里,稀少的乘客都說一樣的方言,拉著家常。角落里,我側歪身子,把自己盡量縮得更小一點。只有這樣,我才可以收攬住自己的每一個部位。車還是像往昔一樣的速度向前行進。當初的詩聲、歌聲,好像都還在角落里,依然能感受到它們的跳動。
我坐直身子,抬頭看了看車廂里零散的乘客,目光便緩慢地撤了回來。車雖然慢,但已經走了好幾站。火車站買票時,其他車連站票都已售罄,因為這趟綠皮車,有旅客搖著頭、托著行李,無奈地走了。何必嫌棄它太慢。我看著不足十元的車票,笑了笑,再慢照樣能把我送到蘭州!好久沒坐了,那就慢悠悠地再晃一次。買了票,在候車室便久久地等待遲到的它,候車室一波波的人涌過通道門,綠皮慢車不知道用了多久時間,終于到了定西。慢車開動,熟悉的城市朝后退去,窗外繼而出現和父母一樣的農人,翻尋著田間遺落的土豆,趕收著露出了金牙的玉米,也還扛著袋子順田埂走著。車加速后,窗外的事物,快速地選擇消失。
朝后退遠的事物,有地頭的一棵大樹,有已經交出果實光桿的玉米身子在風里搖擺。那些裹著頭巾的婦女,拿著鐵锨翻土的男人,卻一直不斷地重復出現。不一樣的人,卻是一樣的勞作方式。田間地頭里,故事無非春耕秋收。父輩們在土里耕耘。一點點也在慢慢地把自己往土里種著。
傍晚的夕陽透進車窗,跌落在椅子上,由于車慢,兩旁的樹不時在光影里搖動。不時地有列車從綠皮車旁呼嘯而過,隨后又歸于遲緩的節奏。看著飛馳而過的列車,我似乎看見售賣商品的列車員,喊著讓乘客收腳,也好像看到手拿泡面的異鄉人,擠過了逼仄的過道。一切都是那么快速,又是那么凌亂。
這輛特殊的慢車,乘客少,除了賣票,列車員始終在工作間干著自己的事。穿紅衣服、扎牛角辮的小女孩不是在這兒坐穩,擺腳唱歌,就是又在那躺下搖頭,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也都與她無關。沿途上來的人,直到坐穩也還在說著上車之前的話題。不時地會彼此笑一笑,但都語氣平緩,好像車廂里還是家里頭。我輕輕地翻著隨身的書,夕光中,第一次竟覺得泛黃的紙張像蠶絲一樣。上面的文字,她們是多么幸福。文字看在眼里,心里卻想這個書里的女孩,她說靠水聲她喚起了古老的記憶。
晚陽慢慢下到山的那邊,暮色里的列車播放起了《故鄉的原風景》,音律舒緩、低沉。跳動的音符像一個旅人,低語著時光深處的靜美,輕而柔。車慢,這音樂好像讓它更慢了,顯然這車也成了一個音符,在蒼茫的大地上跳動。
定西到蘭州,足足四個多小時,期間我隨意地走在過道,接過一杯水,也用心地翻了一本書,做上標記。我不用擔心小桌因為我的霸占而讓別人郁悶。我也不用惆悵回到蘭州已經是夜里十點。有朋友說,他不喜歡列車,因為只有起點和終點,中途總是覺得少了些什么。其實少了本來應該駐足卻沒能收于眼底的風景,少了那一份等待本應該花掉的耐心,也還少了那份早已不在內心的寧靜。今夜要晚睡,下車后只能坐最后一趟公交,這些都不用再去想,只把這慢中的一切靜靜地打量,看看自己布滿灰塵的鞋子,看看已經探出身子的星星。在車窗上看看久違的自己,我竟然對著自己說了聲,前面就是終點,蘭州了。
綠皮慢車,除了沿途小站的人會忍受,再不會有人花時間在這車上。當一本小冊子讀完,一杯水喝完,幾支煙吸完,蘭州的燈火開始出現。起點到終點,這期間我完成了太多,包括這一篇文字,但好像又什么也都沒發生。這又有什么關系?
向南朝北,走東奔西,慢的路上,會保留有遺忘的美好、不忘的風景和難舍的愛人吧?如果可以,我真想這列車是慢慢地一點點朝后開,那里興許我還能撈出一些難忘,守護住一些不舍。像梁實秋先生一樣“慢慢走,欣賞啊”,盡管或許不在,或許一直都在。但這又能影響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