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教育被提上日程。在“互聯網+”的視閾下,老年教育也需要能夠與時俱進,同時不同的老年教育其與互聯網的融合模式也不相同。本文將對“互聯網+”視閾下老年教育推進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老年教育 挑戰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48-02
當前終身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教育貫穿人們生活周期的每個階段,特別是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進,以老年人為主體的教育活動也大面積開展,在數字化的背景下,人們置身于信息社會中,被互聯網所包圍,互聯網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模式,其中互聯網的遠程教育是教育中發展最快的模式之一。老年人如何借助互聯網的穿透力來實現教育目的,是當前老年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互聯網在老年教育中的應用,無論是對互聯網行業來說,還是對老年教育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一、老年教育與互聯網融合的必然性
互聯網的特點使其與老年教育的結合成為必然。互聯網是一種大眾傳媒媒介,具有文化的傳播作用,也就是互聯網能夠通過媒體將文化知識傳遞給后人,同時為一些離開學校需要繼續教育的成人提供一定的教育資源,從而使得社會成員能夠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文化素養和社會規范。[1]傳媒對大眾的影響是強大的,同時也是大眾接受知識方式的轉換,是教育的新起點。所以可以說互聯網具有原始的教育功能,而互聯網媒體的受眾則是教育的對象,互聯網信息對受眾的影響過程也就是對互聯網受眾的教育過程。同時互聯網也是一種教育途徑,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具備的便捷性和效率性,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同時,老年教育的特點也體現出了互聯網與老年教育融合的必然性,老年人的身體和智力都處于衰退期,同時由社會的勞動者逐漸轉為被供養者,而經歷、職業以及年齡等因素不同的老年人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老年教育中,需要能夠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為老年人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內容和方式。而互聯網的信息是海量的,內容的種類更是多樣化的,能夠滿足不同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而且從傳媒角度分析,老年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受眾群體,具有充足的時間,能夠長時間的與互聯網接觸,也是現代傳媒發展中最忠誠的群體;從老年教育的角度來說,老年人的身體以及認知等原因,使得老年人對再教育的認識也不同,因此接受正規教育中存在很多的困難,但是互聯網的覆蓋面比較廣,內容豐富多彩,容易使老年人接受,互聯網的這些特點都能夠迎合老年人的需求,所以說互聯網教育模式與老年教育結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互聯網+”視閾下老年教育的推進策略
(一)開展老年閑暇教育
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更新老年人的生活理念,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總之是為了使老年人能夠老有所樂。簡言之,是為了能夠避免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空虛,使老年人的閑暇生活得到充實。[2]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老年教育也可以稱之為閑暇教育。互聯網的新奇性、精彩性和豐富性對老年人的閑暇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老年人的生活能夠有所寄托。
互聯網規模的擴大,使老年人也成為網民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老年人通過互聯網學習而作出一定成績的事跡也逐漸出現在各大網站頭條。通過對老年人的生活調查發現,在老年退休人群中利用上網消磨時間的老人年占25%左右,同時比例還在不斷的上升,而其他的園藝、旅游等休閑方式在逐漸下降。國外的媒體通過調查顯示,英國5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逐漸取代年輕網民成為網絡的主力。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網絡新聞更具時效性,而且傳播范圍比較廣,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和接受者,同時網絡新聞的碎片化、超文本性、互動性等特點也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老年人一旦掌握上網技巧,就能夠發現其中的樂趣。同時網絡強大的通訊功能,使老年人與子女、朋友的聯系更加便捷,能夠有效排解老年人的孤獨和寂寞,幫助老年人樹立信心,搭建與外界聯系的通道,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效果。
(二)開展老年遠程教育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老年網站迅速的建立,這些老年網站包括學習、交友、博客、游戲等綜合性的內容,符合老年教育老有所樂的原則,成為了老年網上學習、游戲的主要方式,這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企及的。
比如我國上海奇峰科技創辦的針對老年人的教育網絡“老小孩”網,在網站中建立了“學習角”“精品課程”“大師講堂”“自編課程”等板塊,為老年人提供了休閑娛樂、學習、健康養生、文化創作等方面的學習科目。論壇主題中內容豐富,通過統計發帖量達到二十多萬個,由此可見,老年人對網絡參與的熱情。同時該網站還策劃了中國老年博客大賽,選出“十佳博客”,激發了老年人的參與度。
互聯網的大力發展使得老年遠程教育方式也出現改革,互聯網老年教育不僅具有傳統遠程教育的功能,能夠為學員提供圖像、聲音等信息,同時還能夠將學員的意見和建議等及時的反饋給教師,使老年人能夠參與到遠程教育中,提升教育的交互性。[3]網絡遠程教育的便捷性也使得很多老年大學紛紛的參與到老年教育中,比如上海老年大學與上海電視大學以及上海市老齡委合作共同創辦了“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提供網上課堂、老年人社會心理
、公民道德教育等板塊,并結合視頻為老年人更好的展示教育內容,方便老年人理解和學習。
但是網上教育平臺的資料還主要以視頻影像等資料為主,互動欄應用的效果不明顯,距離真正的實現老年人全程參與和互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網絡知識的缺乏也使得老年學員的參與度不高,同時網絡教育平臺的建立需要有龐大的系統工程體系支撐,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所以還需要能夠不斷對老年網絡遠程課程進行完善,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加強互動性,提升教學設計水平和制作水平。
(三)加強老年網絡素養教育
互聯網為老年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也為老年教育提供了學習的平臺,但是我們還需要看到互聯網老年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還需要加大對網絡以及教育資源的投入,提升課程設置和技術,提升老年人的網絡素養。網絡素養不僅包括上網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包括對網絡的合理使用。防止老年人因為被網絡精彩內容的吸引而沉迷無法自拔,或者受網絡上虛假、犯罪等不良信息的影響而誤入歧途。網絡游戲為了能吸引玩家,會通過一環扣一環的方式讓人沉迷,所以很多老年人一旦上癮,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極容易引發一些疾病,特別是老年人的身體本身比較脆弱,更容易發生不良的身體問題。
在老年計算機知識的培養中,國內的一些網絡教育媒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老小孩”網站將幫助老年人上網作為主要的業務,在上海地區已經培訓了2萬多名老年人的網絡和計算機知識,同時通過教材的編制以及實踐探索出一套適合老年人學習的方法,由淺入深的幫助老年人進行學習,通過幫助老年人開辟個人主頁,提升老年人的網絡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視閾下,老年教育的發展更加完善,使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夠收獲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互聯網豐富多彩的內容也能夠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實現遠程教育、提升老年人的網絡素養。
參考文獻:
[1]丁利娟.“互聯網+”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的推進策略——以浙江平湖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6(5):11-15.
[2]蘇迪.“互聯網+”環境下老年教育供求與對策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16,20(2):61-64.
[3]史凱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老年教育:融合與挑戰[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5(3):57-6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