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光紅
摘 要: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黨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是黨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靈魂和根本。正確的指導思想是引領黨各項事業不斷走向輝煌的先導。2012年11月14日黨的十八大修改通過的《黨章》總綱部分第二段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根據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條件的變化而發展,使之同我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二、1945年4月—6月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
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并為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準備條件,這是民主革命過程中解放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人民利益要求的主要表現形式。圍繞這些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探索,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并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石,其重要思想觀點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思想觀點,其重要內容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其中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成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黨的十五大明確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又一偉大成果。
四、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不斷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的時代課題,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的行動指南,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思想保證。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列為黨的指導思想。解決任何新的時代課題,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回答新的時代課題的產物,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新的偉大成果。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集中全黨智慧創立了科學發展觀,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指導經濟建設的理論,而且是指導各方面建設的理論;不僅是指導發展的理論,而且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理論;不僅是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世界觀方法論。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是我們經受考驗、化危為機、贏得主動的精神支柱。
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在國際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理論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堅韌不拔的歷史擔當精神,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在這個科學理論體系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居于引領地位的宏偉奮斗目標,凝結著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體現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創造。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所有理論和實踐,都緊緊圍繞著實現這個崇高奮斗目標精進展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學習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斷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問題的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這些重要內容,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貫通結合,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
參考資料:
1、《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過)
2、《中國革命史》(第3版) (2006年5月1日)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二〇一六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