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敏
摘要:建構主義的三突破教學法即突破教師、突破教室、突破教材的教學法。把這一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形成“大學生、小教師”的教學原則,形成教學玩樂用結合的“社會化大課堂”,不但會使枯燥的聽力課變得生動活潑,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聽力學習的欲望,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關鍵詞:三突破教學法 聽力教學 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98-01
一、簡述建構主義的三突破教學法
建構主義的三突破教學法即突破教師、突破教室、突破教材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有一個明確的破除應試教育、著重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有一個堅定的重實踐、重運用的交際方向;有三項具有改革特色的教學理論觀點和基本教學原則,即:堅持師生結合、學生為主體、“一勺水引無窮水”的外語教育觀和外語獲得的學生決定論;破除“教師中心”模式,形成“大學生、小教師”的教學原則和配套方法。堅持社會化開放的、動態的外語實踐獲得觀,破除傳統的“課堂中心”;實施課內外、校內外結合、教學玩樂用結合的“社會化大課堂”的教學原則和實施方法;體現相近層面的多種語言教材輸入的外語獲得大教材觀,破除習慣的“課本中心”,實現自編、自選、自薦材料與必修課本結合的“大教材”原則和方法。
聽力課是英語專業教學基礎階段的課程之一,也向來被認為是諸多基礎課中較為容易講授的一門。然而,實踐使筆者感到,要想上好聽力課卻并非易事。兩年來筆者在英語專業大二年級的聽力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的三突破教學法講授聽力課,反復實踐該教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大學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的實踐
(一)多和同學接觸談心
教師可以在課前、課間和課后多多與學生交流,知道學生們的喜好,把他們興趣愛好,與教學內容融合到一起,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
(二)教師要有幽默的語言和隨和的教態
教師應該有隨和的教態以便創造平等氛圍和非正式環境,形成“生不生,師不師”的關系模式。無論是在講解、還是在指導、又或是輔導答疑,教師都盡可能使用詼諧幽默的語音,這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差縮短,就會產生師生間的交際愿望和接近想法,從而體現老師的吸引力。然而,能做到這一點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老師能夠做到的話,要求他的知識能力和全面修養都必須達到一定水平和境界。
(三)注重課堂形式呈現方式多種多樣
聽力是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很頭疼的一門課,他們普遍覺得聽力太難了,自己的水平太差。如果聽力老師在聽力課上,內容和練習形式單一,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聽力內容失去信心,根本無法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為了讓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就要求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要盡可能豐富多樣,這樣才能使學生們愿意聽,喜歡聽。例如在聽力課上,在聽過一段內容后,教師可以放英文歌曲,讓學生寫歌詞,調動學生學唱英語歌曲的積極性;又或是放一小段英文電影,讓學生分角色模仿;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聽力的興趣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四)注重訓練方法的多樣化
第一,倡導整體聽力訓練,精聽與泛聽并舉以獲取信息,泛聽著眼于整體意義,后續精聽聚焦于細節;第二,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將“聽”這種接受性技能與“說”這種產出性技能結合,在邊聽邊議與先聽后議中完成任務型練習;第三, 對聽力背景的熟悉,聽力圖式的挖掘豐富,聽力文本的題材和體裁分析,可幫助學生形成定向思維,加強聽力訓練的預見性和目的性,有助于學生對聽力材料的預測;第四,教師在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聽力技巧(如對細節、特定詞匯的把握)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如聽大意、抓要點、推測等能力)的培養;第五,實驗教材倡導開放式的聽力訓練,允許一個聽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旨在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第六,重視聽力訓練材料的真實性,選材都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
三、結語
在大學英語專業開設的各門課程中,聽力是一門比較難的課,因為學生本身聽力水平有限,再加上聽力內容不夠與時俱進,對于英語教師來說,要取得比較完美的教學效果,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并根據授課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技巧,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有效地將聽力內容與教學方法相結合,不斷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水平,值得深入探討。實踐表明,建構主義的三突破教學法的交際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是切實可行的,這種教學法適應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的,也是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扈彩霞.關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2]閆增麗.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聽說結合[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7).
[3]周云.關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對學生聽力的培養[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