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篇
田園綜合體怎么搞?

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地產三個產業。
農業要做三件事——現代農業生產型產業園+休閑農業+CSA(社區支持農業);文旅產業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態型的旅游產品+度假產品的組合,組合中需要考慮功能配搭、規模配搭、空間配搭,此外還要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內容,以多樣的業態規劃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地產及社區建設,無論改建還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也就是說,即使是開發,那也是開發一個“本來”的村子,并且更重要的是要附著管理和服務,營造新社區。
這里還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不是要打造一個旅游度假區,而是打造一個小鎮本身,只是這個小鎮有很多旅游度假設施,小鎮本身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價值。在城市綜合體營建理論中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分散經營原則,在田園綜合體中同樣適用。
1.景觀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關鍵所在。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際風光區等等,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農業魅力。2.休閑聚集區:為滿足客源的各種需求而創造的綜合產品體系。可以包括農家風情建筑(如莊園別墅、小木屋、傳統民居等)、鄉村風情活動場所(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等)、垂釣區等。休閑聚集區使游人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3.農業生產區:生產性主要功能部分。讓游人認識農業生產全過程,在參與農事活動中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4.居住發展帶:城鎮化主要功能部分。居住發展帶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口相對集中居住,以此建設居住社區,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5.社區配套網:城鎮化支撐功能。服務于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我們稱為產業配套,由此形成產城一體的公共配套網絡。
在田園綜合體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通過各個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把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拓展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休閑產品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田園綜合體不是要打造一個旅游度假區,而是打造一個小鎮本身,只是這個小鎮有很多旅游度假設施,小鎮本身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價值。
中國田園綜合體發展概況
數據縱覽
早在2012年底的時候,我國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中國休閑農業產業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并彰顯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政府扶持
從進入新世紀開始,國家幾乎每年都會公布一些休閑農業綜合體的優秀項目。2014年底,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公布了37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00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這些示范縣與示范點遍布全國各地,定位與特色各不相同,進一步帶動了國內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勢頭。
經營主體
田園綜合體的開發經營,從最初的個體農戶經營模式,到后來初具規模的農戶+農戶模式,再到今天的公司+農戶模式,全方位地整合資源,形成了完善的鄉村文化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