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香 武淑清
摘要:2017年高考物理學科考試大綱的最大變化是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為實現2017年高考的平穩過渡,在試卷設計時會適當控制涉及動量內容試題的考查難度,保持物理試卷總體難度的穩定。備考復習中要認真研究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特點,把握高考命題導向,盡快適應考試大綱變化,提高復習備考效率。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教試中心函(2016)179號],其中物理學科的最大變化是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這一調整像一枚重磅炸彈在很多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引起不小的心理波動。如何應對這一變化?筆者認為應該科學研究,冷靜應對。
根據通知內容,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修訂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整體穩定,推進改革創新。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穩定與創新的關系,在保證考試大綱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考試內容改革成果,確保高考內容改革的順利推進。
2.優化考試內容,著力提高質量,把提升考試大綱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作為修訂工作的核心,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3.提前謀篇布局,體現素養導向,做好與新課程標準理念的銜接,在高考考核目標中適當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梳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層次與關系。
修訂后的物理考試大綱將選修3-5即動量、近代物理等內容納入必考,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學生進入高校后的繼續學習,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未來培養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有利于引導中學教學對物理學基本理論的教育教學。
動量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幾乎所有的有關經典力學教材乃至牛頓的整個經典力學體系,都是以動量作為最基礎的物理概念建立起來的。動量守恒定律是與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兩大基本物理規律,在宏觀、宇觀、微觀世界都成立。動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學,但貫穿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各個領域。對動量的學習,不僅有利于理解力學現象、掌握力學規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知識領域的內容。例如,動量的學習有利于理解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光子動量的概念等。動量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隨著宇宙探索的迫切需要和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對火箭發射基本原理的理解等。
近代物理與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例如,核裂變的學習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核能的利用,核聚變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理解太陽的巨大能量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有助于建立物理學科素養中的能量觀,培養科學的態度與責任);波和粒子的學習對于正確認識物質世界的本性有重要的作用,也讓學生初步了解到微觀世界的物理規律,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建立物理學科素養中的物質觀。
由于選修3-5內容尤其是動量相關內容的重磅回歸,不僅完善了物理教學的知識體系,也拓寬了物理問題的解決思路,豐富了解題方法。比如對常見的涉及動力學綜合問題,可以有三種思路:從力和運動的角度利用牛頓運動定律結合運動學公式去解決,或者從能的角度利用功能關系如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解決,也可以從動量角度利用動量定理或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從考查內容上,動量可以與必考的力學、電磁學內容融合,使高考物理試題的命制可以突破原來的很多限制,這些變化勢必影響試題的難度,而這也正是學校師生最為關心和擔心的問題。
2016年10月,教育部在長沙、濟南等地召開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說明會,根據整體穩定的原則更加明確指出2017年高考要平穩過渡:試卷結構不變,題型分值不變。
據此分析,2017年高考物理試題的難度不會有大幅變化,比如計算題不大可能突然重回多年前高考大綱卷那樣動量能量過度綜合的難度。再比如實驗題從理論上也可以考查動量守恒定律,或者用動量守恒的方法驗證機械能守恒、測量動摩擦因數等,但實際上可能性不大,因為難以做到2017年高考平穩過渡。考慮到動量首次納入到必考內容,在試卷設計時會適當控制涉及動量內容試題的考查難度,保持物理試卷總體難度的穩定。由于試卷結構和題型分值不變,考查時很可能將3-5模塊內容分散滲透在題目中。比如選擇題如果考查物理學史和思想方法,可以在選項中融入3-5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如果考查動力學可以滲透動量知識(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也有可能單獨出一個綜合性選擇題,比如2016年新課標丙卷35(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