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2.“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3.“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5.“新發展理念”,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6.“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7.“兩學一做”,即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8.“三會一課”,即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和黨課。
9.“四風”,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10.“兩個覆蓋”,即抓好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
11.“三個區分開來”,即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12.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即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13.“一案雙查”,指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要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14.“一問三責”,指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要追究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紀檢組)的監督責任。
15.“三老四嚴”,指大慶石油職工在會戰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即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
16.“工匠精神”,指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17.“一條新路子”,就是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全面振興發展新路。
18.“兩個全面”,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振興。
19.“四個堅持”,即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
20.“五個要發展”,指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向優勢產業和產品延伸升級要發展,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向引進外來戰略投資者要發展,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
21.“五大規劃”,即《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
22.“三長三短”,即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
23.“三偏”,即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
24.“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
25.“五頭五尾”,即油頭化尾、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26.“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27.“中國制造2025”,是國務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強化高端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規劃,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28.“大智移云”,即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
29.“兩大平原”,即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30.“三減”,即農業減化肥、減化學農藥、減除草劑。
31.“兩牛一豬”,指奶牛、肉牛和生豬。
32.“互聯網+農業”,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相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
33.“三權分置”,指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34.“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35.“銀政企保”,即銀行業金融機構、政府、企業、融資擔保機構。
36.“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37.“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提出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自我國天津、大連經二連浩特、滿洲里、黑河、綏芬河,通過蒙古、俄羅斯,抵達波羅的海沿岸。主要節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以及蒙古、俄羅斯等國的一些重要城市。
38.“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總體上呈東西走向,起自黃渤海、東南亞沿海或俄羅斯遠東港口,經大(連)哈(爾濱)佳(木斯)同(江)、綏滿、哈黑、沿邊鐵路四條干線通達邊境口岸,出境后,與俄羅斯橫跨歐亞的西伯利亞、貝阿鐵路相連,向西抵達歐洲。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輻射東北亞國家和地區及歐洲,重點是俄羅斯及歐盟;對內輻射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重點是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
39.“三橋一島”,指中俄同江鐵路大橋、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東寧界河公路橋和黑瞎子島公路口岸。
40.“哈洽會”,即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1990年創辦,2014年更名為中俄博覽會。中俄博覽會在哈爾濱舉辦時,與哈洽會合并舉行,不單獨舉辦;在俄羅斯舉辦時,哈洽會正常在哈爾濱舉辦。
41.“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42.“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43.“三供三治”,即供水、供熱、供氣,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清冰雪。
44.“兩座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45.“多規合一”,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相互融合。
46.“河長制”,即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我省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村級河長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共同擔任。
47.“健康龍江”,是按照“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入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不動搖,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著力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力求通過實施20項健康行動,努力讓全省人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衛生健康服務,為黑龍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48.“三留守人員”,是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簡稱。
49.“三江連通”,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通過“引黑濟松”實現黑龍江、松花江的連通,通過“引松補撓”實現松花江、烏蘇里江的連通,從而實現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連通。
50.“北電南送”,是指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將北方能源基地富余電力輸送至南方用電大省,緩解南北方相距遙遠輸電困難難題。報告里提到的“北電南送”是以我省為起點,經吉林、遼寧(內蒙古)送到華北地區或山東省的特高壓輸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