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方
1987年12月,我被任命為《黨的生活》雜志社副總編輯,主持日常工作。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黨的生活》雜志社兼職總編輯唐憲強在與我談話時語重心長地說:“多年來,《黨的生活》在全國地方黨刊中以組織工作宣傳見長,這是一個特色,一定要堅持下去,并發揚光大。作為省委主管主辦、組織部門具體承辦的刊物,報道內容一定要體現圍繞組織工作中心、服務組織工作大局這個指導思想。而要做到這一點,不但要加強與省委組織部的工作聯系,還要努力爭取中央組織部對我們刊物的關注和重視,從而獲得更多的組工信息,掌握更多的報道線索,爭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憲強同志因工作變動離開省委組織部之后,先后兼任《黨的生活》總編輯的王廣學、張信兩位副部長,也都向我強調,“圍繞組織工作中心,服務組織工作大局”,這是《黨的生活》的主要特色和優良傳統,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因此,在主持雜志社工作期間,我認真落實幾位主管領導的要求,著力強化《黨的生活》的組工特色。
20世紀80年代末期,社會上出現各種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共產黨領導的錯誤思潮。針對這種情況,中央組織部根據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的指示,明確提出對廣大黨員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并把這項工作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日程。
為緊跟中央組織部的這項工作部署,1989年11月中旬,我與雜志社組織建設編輯室主任孫鐵同志專程去了一趟北京,找到中央組織部研究室的胡振民、佟延成、時希平三位同志,請他們幫助撰寫一套黨課教材。這個想法,恰好與他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不謀而合。于是,由他們出面協調中央組織部的有關同志,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撰寫了一套《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黨課參考材料》,共12講。
1990年,《黨的生活》在新年第1期上刊發了這套系列黨課的第一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因為黨課內容順時應勢,成了許多黨務干部開展工作的抓手,使這年的刊物成了“搶手貨”,不但省內一些市縣要求破季增訂,省外許多基層黨組織也紛紛來信購買。為了滿足全國開展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的需要,征得作者同意后,我們與北京改革出版社聯系,公開出版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二講》一書。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組織部老部長陳野蘋在為該書所作的序言中說:“黑龍江省委《黨的生活》雜志1990年開辟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課參考材料》專欄,約請中央有關部門的一些同志撰稿。這些黨課參考材料刊出后,引起積極的反響,受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歡迎。現在結集出版,一方面是為基層黨組織、黨員和廣大群眾提供一份學習和研究這些問題的參考材料;另一方面,還希望帶動更多同志加強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學習和研究。所以,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書中的這些文章思想深刻,材料豐富,深入淺出,緊密聯系實際,富有時代特色,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讀后給人以啟迪。在此,特向廣大讀者推薦。”
一炮打響后,根據省委組織部領導的指示,我們認真總結這次報道的成功經驗,得出的結論是:黨刊是聯系黨的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以及廣大黨員的紐帶和橋梁。只有在這個定位下充分發揮作用,才能得到廣大黨員和群眾的認可,得到上級領導機關的肯定,從而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更加注意圍繞中央組織部的中心工作開展報道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教育手段和傳播方式的進步以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組織部門相繼成立了黨員電教機構。為了扶植黨員電教這棵幼苗茁壯成長,我們從1991年第1期開始,在《黨的生活》上開辟了《電教之窗》專欄。通過這個專欄,傳播電教經驗,交流工作體會,溝通制片信息,宣傳佳片佳作,介紹基本知識,開展咨詢服務。
《電教之窗》引起中央組織部的高度關注,也為《黨的生活》贏得了新的發展契機。1991年下半年,中央組織部組織局準備委托一家地方黨刊創辦一本黨員電化教育類的雜志,以承擔中央組織部黨員電教工作的宣傳任務。我們得到這個訊息后主動請纓,馬上得到組織局領導的首肯。經中央組織部主要領導同意,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主辦的《黨員電化教育》雜志于1992年1月開始出版,并很快成為全國廣大黨員電教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1995年年初,中央組織部提出,要加強組織工作宣傳。當時的提法是“組織工作要宣傳,宣傳工作要組織”。同年4月,中央組織部研究室新聞宣傳處處長張兆本來黑龍江調研,主題是如何借助地方黨刊特別是組織部門辦的刊物,加強對組織工作的宣傳。在調研過程中,兆本同志提到新聞宣傳處剛剛成立,人手不夠,懂新聞宣傳的人更缺,急需從地方組織部門借調干部。我建議他把視野放寬一點,除組織系統的干部外,也可以考慮組織系統黨刊的編輯、記者,因為他們對組織系統的新聞宣傳比較內行。兆本同志對這個建議非常贊同,并表示:如果研究室領導同意,首先由黑龍江《黨的生活》選派人員。
這個建議經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主任谷安林等領導同志同意后,我們選派了雜志社的編輯周建華到中央組織部工作,并作為《黨的生活》的聯絡員。那段時間,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正著手籌備在全國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活動。得到這個信息后,我責成周建華同志在完成借調工作任務的同時,做好本刊報道的組稿工作。自1995年第6期起,《黨的生活》開辟了《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專欄,用當期二分之一的版面發表了9篇報道以及張兆本同志撰寫的評論:《孔繁森精神的時代特色》。這個欄目連發四期,大張旗鼓、濃墨重彩地報道了孔繁森同志的先進事跡。這些報道成了我省各級黨組織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活動的重要教材。中央組織部研究室新聞宣傳處的同志認為,在孔繁森這個重大典型的宣傳報道上,《黨的生活》在全國黨刊中報道時間最早、發表文章最多、主題思想開掘得最深。1995年,中央組織部工作年鑒編寫組致信《黨的生活》雜志社:“鑒于你社所辦的《黨的生活》雜志在貫徹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組織工作宣傳中成績顯著,影響較大,經研究決定,將《黨的生活》收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度《組織工作年鑒》。”
1996年11月28日,在孔繁森同志逝世兩周年之際,中央組織部在北京召開了《孔繁森畫像》出版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有中央新聞出版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在中央黨校學習的各省市區領導同志,五家地方黨刊作為特約單位參加會議。我被指定為地方黨刊代表在會上做了發言。
由于我們與中央組織部建立并保持了密切聯系,能夠及時掌握工作動態,把握宣傳報道方向,通過各種辦法及時、深入地把中央關于組織工作的最新精神宣傳下去,越發受到中央組織部的重視。
1996年7月,全國地方黨刊年會在山東濟南召開,中央組織部組織局副局長王庭大同志出席會議。會議期間,他在與我交流時提到,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后,組織局承擔的指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任務更重了,也更艱巨了。局里想找一家有影響、形象好的地方黨刊作為組織局的宣傳陣地和信息傳遞窗口,不知黑龍江對此有沒有興趣?我當即表態:“非常愿意。我回去后馬上向省委組織部領導匯報。”
省委組織部領導在聽取了我的匯報后,很快召開部長辦公會,討論通過了我起草的《關于承擔中央組織部組織局宣傳任務的初步意見》,并要求我們抓緊時間爭取。
會后,我與王廣學副部長立即到中央組織部組織局匯報。組織局局長李景田,副局長邵忠和、王庭大,副局級調研員何汝泠,一起聽取了匯報。匯報中,王廣學同志重點談了省委和省委組織部對這件事的積極態度,我重點匯報了《組工特稿》的設計框架。
匯報會結束不久,中央組織部和黑龍江省委領導分別批準了上述方案。1996年第9期《黨的生活》正式開辟《組工特稿》專欄,獨家發表了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切實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的重要文章,同期發表了李景田同志代表組織局撰寫的《開篇的話》。《開篇的話》說明了組織局在黑龍江《黨的生活》上開辟《組工特稿》專欄的幾點考慮:一是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宣傳工作需要加強;二是經過考察比較,黑龍江《黨的生活》適合承擔這個任務。他對全國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大力支持這個專欄提出希望:“讓我們共同努力,把《組工特稿》專欄辦好,使其真正成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務工作者的一塊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宣傳陣地。”
《組工特稿》專欄每期發七八塊版,開辟的小欄目有《來自中組部的報道》《組工要論》《近期組織工作要點》《組織工作文件選登》《組織工作者注意》《組織工作問答》《全國組織工作經驗薈萃》《全國組工動態》《優秀黨務工作者風采錄》《組織部長論壇》等。《組工特稿》創辦后,組織局李景田、歐陽淞兩任局長都親自過問這個欄目,許多領導同志的署名文章和重要言論,都是由他們親自約稿,有些稿件他們還親自審定,并經常就報道內容和編輯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組織局對擴大《黨的生活》在全國的影響、發揮它在組織宣傳中應有的作用也十分重視。1998年8月、1999年9月、2001年9月,組織局專門為《黨的生活》召開了三次有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基層組織處處長參加的座談會,王庭大、趙之惠、佟延成同志先后代表組織局出席會議并講話,要求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對辦好專欄、利用好專欄給予配合和支持。
自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組工特稿》專欄在那個時期為服務全國組織工作做出了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