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強
摘 要:安塞爾姆·基弗作為戰后德國頗具代表性的新表現主義畫家,作品在國際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作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傳到中國便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創作對中國油畫家們帶來了很大的指引,本文通過列舉段正渠、許江以及張國龍的作品來分析基弗給中國油畫在創作中材料使用上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安塞爾姆·基弗;中國油畫;材料;影響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061-01
上個世紀80年代后國內畫家開始接觸到德國新表現主義作品,到90年代后,東西方藝術交流愈加頻繁,基弗、博伊斯、巴塞利茲、伊門多夫的作品通過極少的來華展覽呈現在中國畫家面前,尤其是基弗作品結合各種材料所營造的畫面效果極大的震撼了國內畫家。段正渠很早就通過畫冊接觸到了基弗作品,并在之后去往德國進行藝術考察,許江與張國龍相繼到德國留學,曾直面并親身感受基弗作品中材料帶來的強烈效果,他們在反復研究基弗作品并不斷進行實踐,如今藝術創作已經非常成熟,在中國油畫界也有著重要地位。
一、段正渠的陜北系列
段正渠早期創作深受基弗影響,現于首都師大美術學院主持表現性油畫工作室,多次帶領學員去往德國各大美術館與博物館進行考察,他在《段正渠王林答問錄》中曾表示自接觸到德國新表現主義就被基弗作品中厚重肌理所體現出來的視覺效果深深的震撼。
他在2001年主編的《西方當代繪畫大師:安塞爾姆·基弗》中對基弗作品透過材料所體現出的油畫的表現性進行了分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段正渠對基弗的創作材料和手段進行了深入思考。他對陜北的厚重和其中所蘊含的精神非常著迷,借鑒基弗在材料使用上的影響他創作了《英雄遠去》、《燈陣》、《北方》等作品,在《英雄遠去》中他用顏料在畫布上反復疊加,樸拙的筆觸與他所表現的題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加上畫面遼闊的構圖,強烈的表現性形式描繪出了陜北的深沉與英雄遠去時的悲壯,這與基弗作品《風景》中材料的使用與精神寓意有著很大的相似。
段正渠在創作中反復實踐,已具有獨立的藝術個性和表現手法,透過一幅幅厚重材質的作品能夠看出他的藝術視野不僅在于陜北黃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多的是通過藝術手法對自己內心的一種觀照與民族品格的體現。
二、許江的歷史風景
許江于1988年前往德國進行留學訪問,期間正值德國新表現主義鼎盛時期,這給他的創作帶來了莫大的幫助,歸國后創作的《歷史風景》系列與《翻手覆手弈》系列都有著基弗的影子。
評論家楊小彥先生在《許江的斷裂》中這樣寫道:許江“洋插隊”的地方是德國,從他德國歸來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創作與基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者曹意強也曾明確指出,許江的德國之行對于他的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他與基弗在歷史意識上產生了共鳴。許江在《歷史風景》系列中選取了北京、上海與柏林等具有歷史積淀的城市作為對象,構圖上有整個城市的輪廓與全貌的俯瞰效果,也有古老曲折的房屋弄堂,畫面呈現出的城市風景處于一片廢墟狀態之下,灰暗的色調,反復堆砌顏料產生的斑駁筆觸,將人們帶入一種深沉悲壯的氛圍當中,他追求著一種帶有悲劇感的凝重雄渾的視覺效果,這一類型的景象我們在基弗的作品中非常常見,同樣是將看到的風景轉化為內心的風景。
通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許江對材料的研究和繪畫中表現性的思考,相比出國前的作品增加了一種新的東西,一種經過模仿學習向主動思考后的演練,他通過借鑒基弗對于各種質感綜合材料的使用加上沉重的色調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氣勢恢宏并且帶有歷史感與悲劇感的同時還透過作品對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互為關系帶給觀者一種表現張力與心理對抗。
三、張國龍的長城系列
張國龍1991年前往德國留學,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他去往德國留學之時正是基弗深入研究油畫傳統材料結合綜合材料并在作品中的成熟使用的時期,他受基弗影響也是巨大且顯而易見的。德國留學結束后,他頻繁往返于中德兩國,并直接把基弗的綜合材料的觀念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張國龍通過長時間在油畫表現性上的探索,創作了一大批綜合材料作品,也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他的《長城》系列、《方圓》系列作品在2017年美國洛杉磯藝術博覽會上得到極大好評,他在闡釋《長城》系列作品的創作意圖時表示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曾經看到基弗畫的大地與山,作品中著重表現厚重的肌理效果,在反復研究基弗的作品之后,他產生了使用油畫顏料結合其他綜合材料來創作中國山川的想法,但張國龍的《長城》系列與基弗的作品相比顯得更空靈一些,畫面中透著東方藝術特有的氣韻。他借鑒基弗作品所具有厚重肌理感,嘗試在作品中使用像丙烯、黃土、宣紙、大漆、鐵等材料,他將黃土的自然特性、宣紙的文化屬性、金屬的工業屬性融合進作品,使材料的物質屬性上升至精神屬性,同時又在材料的基礎上融入“靜”、“空”、“虛”的中國式的哲學理念。
四、總結
藝術家的創作中對材料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更好的彰顯自我的表現意圖,就必須要在材料的選擇使用上下一番功夫。在基弗作品的影響下國內油畫的發展格局變得更加多元,尤其是油畫的表現性發展越來越繁榮。通過分析以上三位具有赴德留學或赴德考察經歷的國內畫家作品,可以看出中國油畫家們的創作已經不再將材料局限在傳統媒介的單純使用,而是更加大膽的探索材料的選擇使用,并在自身創作中結合現實情況通過不斷的嘗試使作品更加具有精神性,在創作中取得了極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