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飛
摘 要:在人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人們的物質需要不斷地提升。與此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與物質需求的增長成正相關形勢,正在日益增長。因此,我國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增強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國舞作為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一個舞種,是一種古今皆宜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更替和演變,中國舞在編創和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對一些傳統的技法進行了更改和裂變。這也引發了藝術界關于中國舞應當保留傳統還是風格創新進行的一些探討和爭論。本文則是就這一問題,分析了在當前時代下,中國舞的編排過程中,對于傳統技法應當予以改造還是流傳、以及怎樣進行改造和流傳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舞蹈;傳統技法;古典與現代;創新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085-01
一、概述
(一)中國舞的概念
中國舞是指在中國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從古至今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并經過藝術者們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傳統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古典舞創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中國古典舞的傳統技法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其技術、技巧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與其它舞種中的技術、技巧有著很大的不同,是十分具有中國特性和傳統意義的。
(二)中國舞進行創編的意義
中國舞即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的一種,是戲曲和武術的發源,因此其許多傳統技法與當代許多其他形式的藝術也是緊密相關的,由此可見其在當代精神文明中的重要性。從中國舞本身而言,其作為從古至今一直傳承的舞蹈,在時代的變遷下依然得以保存,可見其具有符合大眾審美的特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古今更替的過程中,舞蹈的相關流行元素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單單只是對古代流傳下來的中國舞進行傳承已經不能完全符合時代文化的需要,藝術家們需要對中國舞蹈進行融入現代元素的創編,以使之符合順應時代的發展。
二、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的裂變
(一)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的裂變現狀
根據裂變的字義可以得知,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的裂變指的是在中國舞的創編過程中對傳統技法的更替、衍生及創新。從實際中來看,在現代中國藝術界中,由于受到現代解放自由這一思想的影響,在舞蹈的創編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時代元素的加入和創新。現在流行的現代舞種也正是受這一思想影響而產生的,現代舞具有活躍、動感等特征,但是中國古典舞的“圓、曲、收”的特征與現代舞的特征恰好相反。因此,舞蹈創編者們在舞蹈的創編過程中往往為了進一步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而對傳統中國舞的一些傳統技巧進行改變和丟棄,產生了在現代編制的中國舞中,傳統技法裂變嚴重的現狀。
(二)對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裂變的建議
結合上文當今時代中國舞創編過程中關于傳統技法裂變的現狀的描述,可以知道在當今的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將傳統技法全數融入的現象已經不多見,更多的是利用符合現代人開放自由特征的舞蹈元素對中國舞的傳統技法進行改編甚至使其失去傳統中國舞的特征。而本文想要敘述的觀點是,中國舞的創編雖然要對傳統技法進行改造和裂變,但是也應當掌握裂變的程度。文章開頭論及,中國舞的許多傳統是戲曲等藝術形式的源頭之一,由此可見其具有相當的藝術性和可傳承性,如果為了迎合當代人的審美品味而對中國舞的傳統技法進行大程度的裂變,則可能導致中國舞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藝術遭到破壞甚至失傳。
三、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的融合
(一)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融合的現狀
前文提到在現代中國舞創編的過程中,普遍采用對傳統技法進行裂變的方式進行編排,在這個過程中既存在對傳統技法的改造和融合,也存在對傳統技法的拋棄和更新。但是從現代藝術家的思維和所創編舞蹈的形式來看,其認為如果中國舞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編排,其結果就是舞蹈形式千篇一律,沒有獨特的美感,因此,在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對傳統技法多數采用更替的形式,未予以保留。相反,在現代中國舞的編排過程中,對其他各國各種類型的現代舞蹈元素的融合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國古典舞的傳統特征。通過結合查看的文獻和資料所顯示的觀點,現代許多學者都認為現代的藝術對于古典中國舞來說是一種沖擊和影響,也側面反映了現代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對傳統技法的融合現狀不容樂觀。
(二)對中國舞創編過程中傳統技法融合的建議
在舞蹈的類別中,中國古典舞與現代舞是嚴格區分開來的兩個舞種,因此,從本文的觀點來說,在現代進行中國舞的編排的時候,雖然應當迎合大眾精神需求加入具有現代元素的動作技法等。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又應當將中國國古典舞與現代舞進行標志性的區分,這就要求中國舞在創編過程中保留其具有民族特色和古典特色的表現形式和技法,或者是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使之與創新元素充分融合以保留其原有的舞蹈特色。至于國外舞蹈的諸多表現形式,我認為將其融入到我國現代舞的創編中更為合適,國外古代的思想與我國的思想本就有著巨大的差別,因此舞蹈的表現和傳承形式更是大相徑庭,如果在中國古典舞的創編過程中摒棄傳統技法而融入國外技法,雖然可能使得舞蹈形式更能吸引當今時尚認識的喜好,但是同時也是對傳統藝術的一種變相的破壞和對傳統藝術家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因此,在中國古典舞的創編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的不是如何實現其現代化,而是如何保留其獨特的傳統色彩,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的融合比起單純的裂變和摒棄,是要更為重要的。
四、結語
總的來說,雖然現在中國舞的創編過程中對傳統技法的裂變和融合的程度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把握,但是,只要舞蹈的創編者們意識到在中國舞的創編過程中,創新和改變是需要的,但是這種創新與改變應當建立在與傳統技法相融合的基礎上,而不應該為了單純的時尚,使傳統被遺忘和摒棄,我國的中國舞就一定會取得時代性的進展,會符合更多人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葉笛.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現代化[J].當代文壇,2012(01).
[2]許霓.論中國民間舞的走向[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3]譚桂琴.中國民族舞蹈“以目傳情”的傳統與真諦[J].藝術探索,2010(06).
[4]許霓.試論中國民間舞的現代需求[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7(S1).
[5]許銳.傳承與變異 互動與創新[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
[6]趙向欣.中國民族舞蹈如何舞向未來[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