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偉
摘 要:首先要對屈光參差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屈光參差是指兩眼視力不同并有明顯差異,一般情況兩眼有2.00D以上差別。屈光參差如果不矯正會出現視疲勞、雙眼單視功能障礙、交疊視力、單眼視力、斜視等癥狀,如果矯正需要進行詳細的全面的雙眼視功能檢查,眼位、融像以及立體視的系統檢查,分析原因進行矯正。
關鍵詞:屈光參差;雙眼視功能;調節;融像;立體視
中圖分類號:R77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88-01
一、屈光參差的定義
屈光參差是指兩眼視力不同并有明顯差異。如所常見的有一只眼是正視眼,而另一只眼是非正式眼;雙眼是同類屈光,但左、右眼不正視程度相差很大,一般情況有2.00D以上差別;一只眼為近視眼,而另一只眼為遠視;還有一只眼白內障晶體摘除手術,而另一只眼未做過白內障晶體手術,這些都屬于屈光參差范圍。
二、屈光參差的矯正原則
(一)配鏡原則
1.兒童患者:(全矯)
在兒童,屈光參差應予以全矯,以保證清晰像成于視網膜上,盡可能的刺激其雙眼視功能,防止弱視或抑制的發生。屈光參差和任何程度弱視的矯正應做到盡快,因為隨著年齡的發展,其雙眼視及視力的矯正通常會產生困難。(1)框架眼鏡。對于兒童來說,通常采用聚碳酸酯鏡片的框架眼鏡全天佩戴。即使可以佩戴角膜接觸鏡,也應該有框架鏡備用。(2)角膜接觸鏡。當患兒參差量較高時,如一側的無晶狀體眼患兒,單眼戴框架鏡會有以下弊端:由于度數高,鏡片厚、重;患者眼睛的視網膜像的放大率可達25%—30%,雙眼視網膜像大小相差太大,無法融像,產生復視;因為棱鏡效應影響周邊視野;因為眼鏡框架原因,而產生“想跳”現象。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縮徑設計來降低鏡片厚度、重量、大小,但這樣會導致視野的進一步受限,要彌補這種視野受限必須轉動頭部,給患者帶來很大不方便。此時,為了形成雙眼單視,應該給與角膜接觸鏡的配鏡,視網膜像的放大率將相對降低,約5%—7%,且無視野縮小。但角膜接觸鏡的配戴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兒童對角膜接觸鏡的依從性差。如果患兒實在無法適應配戴角膜接觸鏡,只能給予框架鏡配戴。
2.成人患者(階梯矯正法)
(1)一般應鼓勵矯正,有時由于他們沒有正常視覺的比較,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任何不適,但事實上很多患者通常會對矯正和治療后的視力和雙眼視功能感到欣喜。這就需要我們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告知他們矯正后視力及雙眼視功能恢復或好轉的可能性;(2)在成人,尤其是出現視疲勞或眼外肌不平衡出現斜視時,應該鼓勵全矯,屈光參差的矯正通常可以在幾個星期內減輕視疲勞,斜視也會好轉。若不能耐受全矯,則需要降低矯正量以利適應。經過半年對鏡片仍不適應,可考慮給與棱鏡矯正。若棱鏡不能適應,考慮手術治療;(3)一些老年患者如果佩戴全矯的框架鏡后出現頭痛、眩暈,應同時進行不等像視的矯正。可用不等像視鏡矯正,該鏡的特點是既不改變眼球調節,也不影響眼球的屈光矯正狀態,它的作用僅僅是改變視網膜像的大小;(4)若想降低視網膜像大小的差異,也可以佩戴角膜接觸鏡;(5)對于長期處于未矯正狀態下的混合性屈光參差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全矯,即使減量后也不易耐受,此時可以給予一個能保證他們兩眼一只看遠一只看近、即交替性注視的處方。
(二)案例分析
1.兒童屈光參差的分析、舉例
案例一:男,6歲,經檢查視力,裸眼視力為:R:0.8 L:0.4 無配鏡史。散瞳,然后進行常規驗光,檢查結果為:裸眼視力:R:0.8 L:0.6 矯正視力處方:R:1.2 L:1.2 。處方:R:-0.50D L:-3.00D
檢查過程中出現了雙眼復視癥狀,單眼矯正沒問題。
進行系列的雙眼視功能檢查:眼位檢查,通過遮與去遮的方法檢查無顯斜,進一步進行交替遮蓋試驗未發現有隱斜癥狀;通過worth4點檢查,雙眼未出現復視;經過立體視檢查,發現度數高的為非主視眼(左眼),出現了融像困難的現象。
結果:按照驗光處方配鏡,應該常戴并在不用雙眼的情況下,進行單眼遮蓋訓練。
2.成人屈光參差的分析、案例
案例:女,17歲,裸眼視力:R:0.6 L:0.8 有戴鏡史。
檢查原鏡矯正視力為R:0.6 L:1.0 原鏡度數R:-5.00D L:-3.50D
常規的驗光結果 R:-6.50D L:-4.00 矯正視力R:0.8 L:1.0
進行系列的雙眼視功能檢查:眼位檢查,通過遮與去遮的方法檢查無顯斜,進一步進行交替遮蓋試驗未發現有隱斜癥狀;通過worth4點檢查,雙眼未出現復視;通過檢查立體視,原鏡處方與現戴處方均無立體視,右眼插小孔鏡驗證 右眼視力可達到1.2。
結果:叮囑顧客在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單眼遮蓋訓練,經三個月復查右眼視力可達到1.0,插小孔鏡片可達到1.2,立體視緩慢。
三、結語
對于屈光參差患者,應在單純校正雙眼屈光不正的基礎上,配合有針對性的視功能訓練,這樣可以幫助患者協調雙眼調節功能,脫掉抑制,建立正常的雙眼視功能,同時有助于雙眼視力的平衡,如何篩選適合做視功能訓練的患者以及如何制定出針對個人的合理有效的訓練計劃還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