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助類別
國家政策資助農業項目較多,目前國家政策有優惠政策類、補貼類、專項扶持類,對于不同的政策類別,要按照各類別的項目指南進行申請。
1.1 優惠政策類
此類是農民合作社普遍可以享受的,在工商局注冊后,農民合作社對自己項目建設完成,可以找相關的政策發布部門申請。
1.2 補貼類
此類基本都是先建后補類,在項目建設前需要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可,得到當地的政府支持,做好項目報備,然后再申請補貼,等項目驗收通過,才能拿到補貼。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均可申請。
1.3 專項扶持類
此類是國家對某些農業項目或者農民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資金額度較大,多要求帶動性強、可行性好,社會效益好,能引導當地產業發展,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生態環境無害,獲取此類項目申報材料是重點。
2 如何申請
按照農業資助項目分類,不同的政策覆蓋范圍不同,申請流程不同,對口部門不同,按照政策要求、特點、標準,按照相應的流程申請。
2.1 及時了解申報信息
及時關注科技、發改、財政、農業、商務、林業、供銷總社、水利、工信等部委及其相關的省、市部門網站農業補貼類信息。了解關鍵技術、企業或合作社自身建設、配套服務設施、人才培養等,了解政府的補貼動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篩選出適合自身的補貼類信息,從而向對口部門申報相關資助項目,爭取農業資金補貼。
2.2 申報材料結合當地,突出帶動性
申請補貼需要提交申報材料,如果申報材料不規范,不能體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專家不能充分理解不能評判,造成申報失敗。項目申報準備工作應該從人員安排,文件解讀、規劃計劃、機構對接甚至資質準備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準備。
2.3 多找政府,加強溝通
項目立項報告最好提前送給政府有關部門審示,按其要求修改后正式申報。項目實施過程要匯報,加強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驗收工作也做充分,補貼類都是“先建后補,先干后獎”,驗收關系到最終補貼是否能最后到賬,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信息暢達,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展開項目實施工作,提高申報成功率。
(摘自《農村自富網》,201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