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超 閻妍 臧崇玲
【摘要】 目的 分析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36例腭咽閉合不全患者, 其中12例患者使用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治療, 12例患者使用腭咽環扎術治療, 12例患者使用腭咽肌瓣成形術治療。比較三種方法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 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3.65±0.25)s, 治療后為(32.39±5.21)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0871, P=0.0000<0.05);腭咽環扎術患者治療前的吹氣維持時間為(4.05±0.86)s, 治療后為(40.69±7.52)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7690, P=0.0000<0.05);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在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4.63±0.76)s, 治療后為(39.69±7.85)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3995, P=0.0000<0.05)。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后的語音清晰度為(81.69±6.54)%, 腭咽環扎術患者為(85.25±6.35)%, 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為(83.39±6.75)%。三種術式患者語音清晰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治療時, 通過使用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腭咽環扎術以及腭咽肌瓣成形術均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在臨床應用時需按照患者臨床癥狀進行針對性選擇。
【關鍵詞】 腭咽閉合不全;手術治療;方法;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operative treatmentapplied for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patients. Methods Among 36 patients with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12 cases of them received posterior pharyngeal flap transferencefor treamtment, 12 cases received velopharyngeal ring ligation procedure, and 12 cases received palatopharyngeous flap surger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hree measures. Results Patients receiving posterior pharyngeal flap transference had blowing hold time as (3.65±0.25) s before treatment and (32.39±5.21) 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blowing hold ti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9.0871, P=0.0000<0.05). Patients receiving velopharyngeal ring ligation procedure had blowing hold time as (4.05±0.86) s before treatment and (40.69±7.52) 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blowing hold ti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6.7690, P=0.0000<0.05).Patients receiving palatopharyngeous flap surgery had blowing hold time as (4.63±0.76) s before treatment and (39.69±7.85) 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blowing hold ti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5.3995, P=0.0000<0.05). Phonetic intelligibility rates were (81.69±6.54)% in patients receiving posterior pharyngeal flap transference, (85.25±6.35)% in patients receiving velopharyngeal ring ligation procedure and (83.39±6.75)% in patients receiving palatopharyngeous flap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honetic intelligibility rates between the three measures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osterior pharyngeal flap transference, velopharyngeal ring ligation procedure and palatopharyngeous flap surgery in treating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can all provide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Targeted selection is necessary dur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Key words】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 Research
當前在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治療時, 手術治療是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法, 同時使用手術方法治療也可取得較好治療效果, 在當前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1]。但需要注意的是, 針對腭咽閉合不全的手術類型較多, 其治療方法以及效果也并不相同。為了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對不同手術類型進行分析非常重要[2]。本次研究中, 選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內收治的36例腭咽閉合不全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腭咽閉合不全采用三種手術治療方法, 即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腭咽環扎術以及腭咽肌瓣成形術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內收治的36例腭咽閉合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經腭咽功能診斷標準確診, 同時所有患者均出現了語音不清等癥狀。男24例、女12例, 年齡5~28歲, 平均年齡(7.85±6.83)歲。所有患者均需使用手術方法治療。采用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治療患者12例, 男8例、女4例, 年齡5~27歲, 平均年齡(7.46±6.55)歲。采用腭咽環扎術治療患者12例, 男8例、女4例, 年齡6~28歲, 平均年齡(7.69±6.78)歲。采用腭咽肌瓣成形術治療患者12例, 男8例、女4例, 年齡5~28歲, 平均年齡(7.54±6.83)歲。三種手術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中12例患者使用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治療, 12例患者使用腭咽環扎術治療, 12例患者使用腭咽肌瓣成形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實施吹水泡實驗以及語音評價。即讓患者吹水泡, 記錄吹氣維持時間。在語音評價上, 對患者的所有漢語語音進行評價, 對其語音清晰度進行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吹氣實驗結果 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3.65±0.25)s, 治療后吹氣維持時間為(32.39±5.21)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0871, P=0.0000<0.05);腭咽環扎術患者治療前的吹氣維持時間為(4.05±0.86)s, 治療后吹氣維持時間為(40.69±7.52)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7690, P=0.0000<0.05);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4.63±0.76)s, 治療后吹氣維持時間為(39.69±7.85)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3995, P=0.0000<0.05)。
2. 2 語音清晰度 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后的語音清晰度為(81.69±6.54)%, 腭咽環扎術患者治療后語音清晰度為(85.25±6.35)%, 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治療后語音清晰度為(83.39±6.75)%。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治療患者和腭咽環扎術治療患者語音清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529, P=0.1898>0.05)。腭咽環扎術患者和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語音清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953, P=0.4942>0.05)。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和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語音清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266, P=0.5374>0.05)。
3 討論
在對患者實施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治療時, 首先需要對腭腱膜進行切開, 在切開完成后可對血管神經束進行充分性的游離處理, 并在患者咽側壁位置實施剝離治療,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裂隙進行雙層關閉。若患者在治療時出現了咽腔過深、軟腭過短以及裂隙較為寬大的情況, 可在一側或是雙側進行板間的劈開處理,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較好的縮小患者咽腔。本次研究中, 咽后壁組織瓣的長寬比需要設置為3∶1, 其寬度大約為咽后壁實際寬度的2/3左右[3]。
在對患者實施腭咽環扎術時, 首先需要沿著腭側齦溝做出松弛切口, 同時使用剝離器沿著松弛切口后方位置嚴格咽側壁咽上縮肌環形纖維, 在較深的位置向著咽后壁以及咽側剝離出1 cm左右的隧道, 在隧道兩側使用環扎器讓10號絲線進入隧道中[4]。在此過程中, 為了保證到患者鼻腔一側黏膜的完整, 需要從松弛切口的位置潛行剝離腭部組織瓣到裂緣部位。若出現了少許越過骨嵴的情況, 可將裂緣再次剖開, 同時需要對鼻腔側黏膜進行充分剝離的處理, 直到能夠到達患者鼻咽部位以及鼻腔外側壁位置, 兩側需要在中線位置實施無張力縫合處理。最后需要使用剝離以及鈍性牽拉處理, 將腭大神經血管束進行充分性的游離, 將腭部組織瓣充分性的剝離, 在剝離完成后讓兩側組織瓣能夠起到無張力縫合的效果[5-9]。
實施腭咽肌瓣成形術治療過程中, 首先需要使用改良蘭氏整復術治療, 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對患者無法閉合完成后的腭咽進行相應的整復治療[10-14]。在本次研究中, 需要對患者實施口腔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處理, 并做出合適大小的腭咽肌瓣, 在咽后壁平齊派氏嵴上約1.5 cm的位置作出橫切口, 將腭咽肌瓣進行旋轉處理, 同時使用風險進行較為準確的對位縫合, 在縫合完成后能夠成為直徑約為3 cm的原型氣孔道。在手術完成后, 需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常規抗感染治療, 并為其提供減輕水腫藥物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3.65±0.25)s, 治療后為(32.39±5.21)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0871, P=0.0000<0.05);腭咽環扎術患者治療前的吹氣維持時間為(4.05±0.86)s, 治療后為(40.69±7.52)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7690, P=0.0000<0.05);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在治療前吹氣維持時間為(4.63±0.76)s, 治療后為(39.69±7.85)s, 治療前后吹氣維持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3995, P=0.0000<0.05)。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患者治療后的語音清晰度為(81.69±6.54)%, 腭咽環扎術患者為(85.25±6.35)%, 腭咽肌瓣成形術患者為(83.39±6.75)%。三種術式患者語音清晰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治療時, 咽后壁組織瓣轉移術、腭咽環扎術以及腭咽肌瓣成形術效果均較高, 但在治療時需按照患者病情對手術類型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 馬婷婷. 腭咽閉合不全手術治療方法的研究.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 2009.
[2] 馬臨生. 腭咽閉合不全修復手術方式的臨床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2, 12(3):364-365.
[3] 劉慧.腭咽閉合不全手術治療方法的研究.世界臨床醫學, 2016, 10(3):197.
[4] 翁小玲, 陳文平, 劉曙光, 等.腭裂患者的語音發展管理.廣東醫學, 2013, 34(2):251-252.
[5] 崔佳佳, 連愛珠. 唇腭裂修復術護理和腭裂患者語音訓練的探討. 中國衛生產業, 2012(2):40.
[6] 李秀春, 李森愷. 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的一種修復方法.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2, 16(6):420-421.
[7] 張維瓊. 腭咽閉合不全修復方式的回顧研究及臨床總結. 浙江大學, 2009.
[8] 付新國, 劉霜印. 咽擴約肌成形術治療腭咽閉合不全臨床研究. 臨床軍醫雜志, 2001, 29(3):76-78.
[9] 陳姍, 陳黎明, 陳憲寶. 咽后壁組織瓣移植治療腭咽閉合不全的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 2006, 19(3):63-64.
[10] 魏奉才, 王坤. 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山東醫藥, 1999(17):39-40.
[11] 劉季威, 陶正德. 腭咽閉合不全的手術治療.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1991(4):234-235.
[12] 黃健, 欽傳奇, 汪麗英, 等. 應用鼻咽纖維鏡評價改良Furlow's 治療腭咽閉合不全的臨床效果. 中國內鏡雜志, 2009, 15(7): 709-711.
[13] 尹恒, 蔣莉萍, 馬思維, 等. 腭咽閉合不全的評估條件.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16, 43(2):129-133.
[14] 張楚涵, 周海燕, 焦曉輝. 大齡腭咽閉合不全患者咽后壁瓣成形手術前后異常語音特點的研究. 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2016, 50(2):162-165.
[收稿日期: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