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黨員是農村群眾的主心骨,是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其抓落實、促發展的能力直接關系到整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其自身的作風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村風、民風。因此,發揮農民黨員的作用,對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 新常態 農民黨員隊伍 建設
目前,農民黨員隊伍“三偏”現象突出、黨性觀念淡薄、先鋒模范作用乏力、后備來源稀缺等問題較為突出。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黨員自身學習不足、教育和管理較為滯后、集體經濟薄弱、人為設置入黨障礙、大量人才外流、不良風氣影響等因素。
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新常態的大環境下,針對農民黨員隊伍存在的諸多問題,切實改進隊伍狀況已刻不容緩。從當前的情況看,應著重抓好幾個主要方面。
一、以支部建設為重點,優化黨員隊伍的整體結構
(一)創新設置農村黨支部
一是以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形式設立產業化黨支部。例:在高山建立中藥材合作社黨支部,把黨小組建立在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上,共同致力于中藥材的發展。二是設立行業協會黨支部。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水果基地建“果站”黨支部、在蔬菜基地建“蔬菜站”黨支部等,并以行業協會黨組織為平臺創品牌,推動行業的發展。三是靈活設立“三緣(‘趣緣黨支部、‘業緣黨支部、‘地緣黨支部)”黨支部。打破按區域設置黨的基層組織的傳統模式,跨行業、跨區域設置產業黨支部,積極推行“支部+協會”等黨建工作新模式,促進黨支部內部結構的優化組合。
(二)提升黨員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一是嚴把黨員“入口”關。通過“差額‘選、理論‘考、實地‘訪、現場‘評”這“四步走”的路徑,重點把具有帶動性和先進性的農民,特別是素質較高回鄉創業的青年農民納入發展對象。適當傾斜發展方向,強力改善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的年齡、文化、知識結構。促使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一好雙強”優秀黨員進入村級黨組織。二是規范黨員“出口”關。加強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對黨性不強、宗旨淡化的黨員進行談話提醒、跟蹤教育,直至清出黨員隊伍。
二、以學習教育為基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創辦“院壩黨校”搭建培訓平臺
鼓勵農村創辦以農家大院為依托,支委成員、黨小組組長、優秀黨員為成員的“院壩黨校”。村(社區)以嚴格的責任、真摯的感情、扎實的作風、科學的方法、創新的精神努力建好“院壩黨校”這個平臺,充分發揮農村培訓主陣地的作用,方便農民黨員就地就近參加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培訓的時效性、可行性。要建設一支以兼職為主,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可以從農函教師、大中專院校、上級黨校的科技人員中選取,還可以從政府有關部門、企業、農學會、協會、研究會中選取。但“院壩黨校”的教師要重點挖掘身邊干事創業、扶貧攻堅等工作中的典型上“講壇”,擴大典型的影響,發揮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激發黨員創佳績、爭優秀的激情和信心,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二)規范教育培訓形成培訓新常態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已將普通黨員列入黨校培訓范圍,緊跟時代的步伐,規范農民黨員,特別是不合格農民黨員的黨的理論教育是一個嶄新的大課題。一是形式要“靈活”。要改變過去開會說教、學文讀報的老辦法,注重發揮網絡郵箱、手機短信、QQ視頻、APP、微信等現代傳媒手段,并通過開展紅色之旅、宣講先進人物事跡、邀請老同志講革命傳統等多種形式,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二是內容要“新穎”。根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要求,各級組織部門可以根據需要,結合農民黨員的實際情況,組織專門力量,編制權威性的、通俗易懂的教材和電教片,搞好對農村黨員的實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按照“需要什么學什么,缺什么就補什么”的原則,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三是成效要“實在”。要找準農民黨員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強化實踐鍛煉,通過訪民情、搞調研、獻計策,把學習教育的成效體現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農村組織等方面。四是重點要“突出”,著力解決好部分農民黨員理想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問題;著力解決好一些農民黨員政策法律水平低、應對市場經濟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領問題。
(三)體現教育目的展現黨員先進性
教育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要使黨員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推進,農民黨員的教育培訓的目的也越來越明確。一要堅持學習增強四個意識。通過教育培訓,使農民黨員成為學習型、技術型、管理型的"領頭人",并以時代的需求和人民的要求為動力,培養好學愛學的習慣,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核心意識,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能征善戰”的“領頭雁”。二要提高黨性修養凝聚民心。通過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農民黨員的黨性修養,實實在在干事,公公正正做人,積極為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帶頭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促使人民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三是樹立標桿提高發展效能。“跟我一起上”的號召力就是震撼力。農民黨員只有真正成為農村扶貧幫困、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手,樹立起一個個標桿、一面面旗幟,才能在不斷開拓創新的努力中贏得廣大村民的信任和擁戴,使群眾學有榜樣。四是致力發展提升群眾素養。農民黨員要根據自身的能力、特長和居住情況,積極開展如“講一講黨的政策、教一教致富技術、幫一幫困難家庭、勸一勸鄰里糾風、管一管黃賭迷信、傳一傳群眾呼聲”等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促使黨員成為貫徹政策的宣傳員,開展工作的組織員,發展經濟的導航員。五是密切聯系群眾為民服務。農民黨員要積極開展送溫暖、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戶、黨員聯系等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黨員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熱心人、知心人、貼心人。自覺擔當起創造和諧、保民平安的重任。要在生活中帶頭移風易俗、帶頭遵紀守法、帶頭處理鄰里糾風,帶頭維護社會穩定,為構筑一方和諧社會做奉獻。
三、以健全機制為保障,推動科學化的管理和服務
(一)建立以人為本的農民黨員服務機制
黨組織管理要注重人文關懷,要通過建立黨員檔案、關懷制度、關懷基金、救助幫扶等措施,關心他們的思想進步、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形象樹立等,消除組織與黨員個人間的“疙瘩”, 調動他們參與民主管理、民主議事、民主監督的積極性。
(二)完善入村調研和講黨課的長效機制
上級組織根據本地情況,形成黨群合力、上下聯動、支部配合、齊抓共管的調研工作格局,要求各級領導、專家、黨校教師等及時入村調研、駐村調研。并采用送黨課進村的方式,使農民黨員重視理論學習,從而成為一名“四講四有”的合格黨員。
(三)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及積分折現機制
實施農民黨員積分制管理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夯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各農村支部可以要根據本地實際明確積分內容和評分標準對黨員進行動態管理,按照黨員申報、群眾評議、組織審定的程序客觀、準確、公正地核定黨員積分。黨員積分作為黨員考核評比的重要依據,也可折現成愛心體檢、“紅色旅游”、加入公務員隊伍等精神和物質獎勵,從而提升農民黨員的政治榮譽感和歸屬感。
(四)健全監督考核農民黨員的約束機制
塑造農民黨員的新形象,必須激勵與約束手段并舉,要建立以制度約束為基礎、管理約束為重點、監督約束為保障的約束機制。通過理論考試、問卷調查、民意測評、走訪座談等多種方式,多方了解黨員的情況。制定落實指導、幫助、檢查、評比、獎懲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使農民黨員承擔好、履行好自己的責任。
(作者簡介:潘金華,區域經濟學,研究生,黨建講師,中共巫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