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晚,為推動多文化間的對話和理解,搭建中外文化與藝術交流的平臺,由中國美術館與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共同主辦的“中國美術館之夜”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本次展覽從館藏俄羅斯油畫中精選100件,能夠清晰呈現20世紀以來俄羅斯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不同的風格面貌和創作特點,以及俄羅斯油畫發展歷程。使觀者從中感受到俄羅斯歷史、政治制度對油畫的影響,俄羅斯風景、地理因素對色彩的影響以及人性對繪畫的影響,重新看待俄羅斯油畫對個性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創新的探索。
俄羅斯美術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持久的魅力和光彩。從18世紀彼得一世改革開始,俄羅斯三百多年的油畫歷史發展中流派與名家輩出,例如有列賓、蘇里科夫、列維坦、希什金、謝羅夫、弗魯貝爾等這樣杰出的藝術大師。俄羅斯美術是讓中國人最感到熟悉和親切的美術,在俄羅斯油畫中我們能夠找到屬于東方的現實的情懷、鄉土的詩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世界。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主持了開幕式,他談到:“今天這個夜晚比較特別,叫‘中國美術館之夜,是專門為俄羅斯的藝術家、藝術大師作品展覽命名的中國美術館之夜,他們通過油畫、藝術的語言發出他們的心聲,這個聲音叫‘伏爾加河之聲。大家聚集到中國美術館來看俄羅斯大師的油畫,實際上是傾聽他們的心聲,也是一種休閑、休息,一種精神的放松。特別是俄羅斯的朋友,你們看到這樣的繪畫,聽到他們的聲音是一種鄉情,我想此時應當說是你們在聽一種鄉音,在感受你們的藝術家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美的眼睛和創造的手表現的作品。”
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非常重視俄羅斯大使館和中國美術館的合作,曾在2015年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里一起舉辦了來自12個美術館的俄羅斯畫家戰爭題目繪畫展覽會,其中有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展覽品。他提到了美術館之夜的魅力:“晚上繪畫有特別的魅力和風韻,近幾年博物館之夜的活動在俄羅斯流行開來。一年之內有一天參觀者能免費的看展覽,不需要買票,展覽館和博物館會開放到到凌晨,以此促進人民群眾藝術興趣的提高。畫家往往有敏銳的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所以通過畫家的畫,我們可以用他的眼光來看世界,了解他有什么關切。這是俄羅斯大使館和中國美術館合作的新興的形式,我確定我們這種合作將有助于人文交流的發展。
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謝金英對本次活動為促進中俄文化交流予以了肯定,他說道:“中俄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文化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活躍,極大地增進了兩國人民的互信和友誼。作為國家級的造型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一直致力于展示國內外最新藝術創作成果,促進國際藝術對話,提高公眾審美水平。‘中國美術館之夜正是為此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旨在以藝術精品展示,溝通民眾情感,增進相互了解,為各國人民搭建理解和友誼的橋梁。今天晚上我們將欣賞到上百幅俄羅斯精品油畫,從中了解俄羅斯油畫發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俄羅斯繪畫藝術的輝煌和厚重。我相信,這樣的活動必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俄兩國人民友好感情和傳統友誼,讓兩國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
作為曾經在馬克西莫夫訓練班學習的幾位老先生之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談到了俄羅斯文化情節。他說道:“我們今天到場的藝術家有不少是有俄羅斯文化情節的,曾經和俄羅斯藝術著密切的聯系。靳尚誼先生、詹建俊先生是馬克西莫夫先生的高足,在中國的油畫藝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是當前中國畫界領軍的人物。俄羅斯朋友有一種鄉情,我們也有一種和俄羅斯不可分割的文化情結、藝術情結,今天到場的很多朋友都是俄羅斯藝術的粉絲。我們之所以欣賞俄羅斯藝術,為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感動,主要因為俄羅斯的藝術有充分的人文主義精神。他們對人、自然、宇宙有深刻的理解,反映了俄羅斯人民真實的思想感情。他們的藝術語言也是從傳統中來,又走出傳統,力求創新,這點引起了中國藝術家的思想和藝術的共鳴,所以到今天我們仍然非常的欣賞俄羅斯的藝術。”
此次“中國美術館之夜”依托于“伏爾加河之聲——中國美術館藏俄羅斯油畫精品展”,所展俄羅斯油畫大部分由劉迅先生捐贈,一部分來源于路德維希夫婦的捐贈。劉迅作為當年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校外班的學生,鐘情油畫多年。他曾在其創辦的國際藝苑組織多次與俄羅斯美術界交流活動,與梅爾尼科夫等著名藝術家建立了親切的情誼。2005年劉迅將他收藏的俄羅斯油畫全部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使得中國美術館能夠在梅爾尼科夫、特卡喬夫兄弟、西多羅夫、貝斯特羅夫等20世紀諸多俄羅斯優秀藝術家作品基礎上形成專題和完整序列。路德維希夫婦捐贈國際藝術作品中有數十件俄羅斯油畫作品,與劉迅捐贈恰好形成很好的補充,使人們看到主流現實主義之外的現代油畫。
“伏爾加河之聲——中國美術館藏俄羅斯油畫精品展”呈現在中國美術館5層展廳,展期將持續至2017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