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誼
抓好“兩貫徹一落實”,是全市各級黨組織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本刊記者邀訪5位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辦好冬奧會等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重要任務,談體會,講擔當,扛責任。
作為本次會議的黨代表,作為北京市屬國有支柱企業負責人,我親歷了過去五年北京日新月異的重大變化,收獲了北汽集團與北京改革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發展“紅利”,對黨代會報告提出的九方面成就和七個“必須”的寶貴經驗深感贊同、深有體會。站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北汽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強烈的“四個意識”堅決支持、堅決響應、堅決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在實現黨代會提出的未來五年奮斗目標上更好地發揮引領、示范帶頭作用。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于北汽集團,不僅是挑戰,更是巨大的機遇。作為首都國資國企排頭兵,北汽集團將繼續以看齊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的政治自覺和政治擔當,把企業發展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加強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建設,2017年規劃產銷17.1萬臺,形成產值約120億,帶動就業2000人,并與北汽黃驊工廠互為犄角,使“兩個增長極”連點成面;推動配套項目隨同轉移,進一步帶動河北形成千億元級的完整汽車產業鏈;助推雄安新區建設,主動加強與雄安新區建設的工作對接、服務保障和協同聯動,實現京冀兩地1+1>2的協同發展效應。
二要找準企業定位,服從首都定位調整。北汽集團作為首都發展的重要組成和支撐力量,要深刻認識到,制造企業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首都城市定位的調整,方向是趨同的,制造業企業自身的發展脈絡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節奏是合拍的,必須緊密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全面推進制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等方面取得成效。按照“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北汽集團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突破口”和“先手棋”,在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創新上同步推進,持續健全售價由整車企業主導的充電生態體系,完善鏈接車、充電設施與維修服務的“智慧管家”系統,為推進京津冀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綠色環保出行生活做出更大努力和貢獻。在智能互聯方面,北汽集團將繼續深化與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戰略合作,瞄準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三大領域不斷增強競爭優勢。在創新商業模式方面,我們將依托華夏出行公司,打造以互聯網為工具,圍繞出行主打汽車服務生活的整體后市場大平臺。
三要強化服務補位,協同重大項目實施。站在發展新起點上,北汽集團要牢固樹立“首都意識”、強化 “服務意識”,視服務為責任,視服務為導向,從服務中發現發展機遇,切實把身處首都的資源優勢與集團化發展的產業優勢結合起來,在助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項目上,主動擔當、主動作為,有效服務,發揮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示范帶頭作用,支撐起首善之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