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 石翠
摘要:構建智慧社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樹立城市發展新理念,轉變城市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和效益的城市發展戰略。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基層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表現。發展智慧社區對豐富和完善社區功能、轉變居民生活方式、緩解城市發展壓力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智慧社區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層化、城市治理能力的細致化中的基礎環節。智慧社區建設也是提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依托。文章對面向服務的智慧社區構建進行分析。
關鍵詞: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服務
隨著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中國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35%,遼寧省城鎮化達到67.7%。社區成為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基層組織。智慧社區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走向深入發展階段。智慧社區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與人民美好生活水準的重要指標。
智慧社區的創建可以改善民生、企業創新、政府提效。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服務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致的。技術創造服務,服務定義生活。智慧社區的技術支持主要包括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物聯網與計算等新興信息網絡技術,服務于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l]。社區作為政府的基層管理組織正經歷著智慧化的過程。智慧社區不局限于社區的政府管理功能,更側重于服務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務于居民生活關注的是提高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
1 智慧社區簡介及發展現狀
1.1智慧社區簡介
智慧社區建設是以新技術引導社區發展、使生活方式舒適化、服務于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承載著現代城市智慧化的發展理念,智慧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的基層服務單元。社區是城市居民聚居的主要組織形式,智慧社區是居民齊聚和活動的新型載體,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潮流和方向。
傳統社區的功能包括管理、服務、保障、教育和安全穩定等[2]。智慧社區的建設不會削弱傳統功能,服務質量的提升進一步增強了這些功能的存在價值。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家庭等,管理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就業救助,到社保醫衛;從教育培訓,到公益環保等。
智慧社區的理念是民生為本、智慧經營、服務至上。智慧社區服務以生活細致化、服務細節化、管理信息化、應用規范化為目標。其依托于政府的指引,社會資源的整合,社區和物業的通力協作,服務于居民,在多方之間實現利益均沾、共利互贏。其可以實現社區治理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政府服務管理的智慧和親民水平的發展,是構建21世紀新型智慧社區,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
1.2智慧社區發展現狀
伴隨智慧城市的發展,社區智慧化和智慧社區建設開始進入公眾的生活。政府引導、企業建設、服務于居民、定位于社區是智慧社區發展的要素。智慧社區服務體現的是高效、人性和互動的社區服務需求。其包括社區公共事物經營、居民個體需求服務、政府業務處理、企業經營服務等。公共服務主要面向的是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社區養老、心理咨詢、社會保障、衛計文體、百姓互動、老年中心、繳費支付等。社區便民服務主要包括維修服務、商品配送、外賣、智慧家居安防、家政服務、搬家、保姆、社區一卡通等。政府業務處理主要是各種利民便民服務等。企業的經營服務通常圍繞便民服務展開。
智慧社區建設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l)服務。服務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向誰提供服務?居民、企業、政府都可以從智慧社區中受益。誰提供服務?大家都是服務的提供者。提供什么服務?滿足三方發展需求。
(2)平臺。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供服務?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服務平臺化向對方提供服務。
(3)管理。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智慧社區的管理趨勢是從他治到他治與自治共存。
(4)內容。內容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智慧社區提供什么服務?與改善社區生活質量、提高管理水平相關的服務。
2 智慧社區的構建
2.1智慧社區的發展方向
智慧社區的存在和發展價值在于以技術發展為支撐,以服務民眾為中心,以服務質量為發展生存之道,管理提升服務,服務決定發展。智慧社區建設需要擺脫政府單一主導的建設模式。企業主建獲利,居民參與獲益,政府引導發展是智慧社區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智慧社區采用差異化發展策略,注重自身發展實際需求和周邊居民情況。例如老舊社區的居民老齡化比例很高,智慧社區發展應以此為建設重點。智慧社區建設應服務于智慧養老的需求,其宗旨是老有所養、病有所治,子女可以安心工作,政府可以方便管理。其可以依托于物聯網、互聯網、手機APP等技術,在社區、老人、家庭成員、醫院等關系戶建立信息監測、醫療救治、家政需求等服務,智慧社區可以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家屬和平臺。一鍵式方便服務、智能穿戴等功能服務可有效降低老年生活風險,提高老年生活質量。如果是新建小區,新生兒的比例較多,智慧社區建設應側重教育醫療等需求的智能化。
智慧社區發展是需求推動應用發展,市場決定社區智能化。居民的生活需求、企業與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政府的簡政放權,都是智慧社區發展的無形之手。智慧社區的需求需要有人投入、有人買單、有人受益。市場化需求決定了智慧社區建設可能是一個無底洞,選擇好方向切實滿足市場需要,才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智慧社區的發展方向是各種信息資源的整合。技術的進步、需求的改變,淘汰的是技術,而不是數據和服務。在企業和政府之間存在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源可以通過智慧社區煥發其生機和價值,信息孤島頻現的格局才會被打破和消除。
智慧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其可以作為治療城市病的藥引。城市病來源于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各種資源的不合理分布。智慧社區可以為城市問題做減法。其主要方式是將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通過智慧社區平臺予以有效應對。例如,已經采用的垃圾分類與智慧社區結合,可以提升垃圾處理、改善環境衛生。
2.2智慧社區的評價
智慧社區的成功與否或建設質量高低需要合理的評價指標。習慣上,智慧社區的建設以某一社區服務平臺的建立與使用作為重要衡量指標。例如,社區管理服務平臺的建立,將互聯網、熱線電話、手機應用程序、微信、終端查詢等方式提供服務,其整合的是社區范圍內的人、財、物等資源,其核心服務是圍繞著社區的居民、政府和企業的需求展開,管理是其成功的保障,其覆蓋范圍應包含就業、醫療、救助、社保、養老、法律咨詢、居民辦事、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等社區的各種服務,這些服務是居民美好生活實現的現實需求和發展需要。
2.3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智慧社區建設中存在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智慧社區的進一步發展。首先,智慧社區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不均衡,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了這一問題。其次,不同部門,不同企業建立了不同的社區服務平臺,導致了部分資源的重疊與投資的浪費。構建的智慧社區應用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數據平臺不能共享共用。再次,智慧社區的發展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不同融入新技術和新理念,前期建設的智慧社區落后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最后,智慧社區的建設,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缺少互動,智慧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在三者之間的平衡傾向于政府和企業,忽視了作為智慧社區存在價值和根基的居民的利益。
3 結語
智慧社區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技術的進步、經驗的積累、需求的變化是智慧社區建設的三駕馬車。任何一個成功的智慧社區建設都離不開合適的服務模式、合理的實施機制以及立足服務的出發點。智慧社區建設需要依托的是技術的進步,搭上城市發展的主要列車,為居民打開一扇安全、快捷、方便的生活之門。
[參考文獻]
[1]張鵬.智慧社區公共服務治理模式、發展阻礙及整體性治理策略[J].江淮論壇,2017 (4):70-76
[2]汝軍紅,張李楊.新型城鎮化下傳統社區環境變遷與功能整合提升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4):34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