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翠
當校園霸凌發生后,對受欺凌的人的心身健康會帶來哪些影響?如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重建?當校園霸凌再次來臨的時候,要如何應對?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去年,北京某重點小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引發了家長和學者們的大量關注與思考。校園霸凌在中國不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時有發生,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有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有6.1%的受訪者表示在校“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而其中有一半的被欺凌者是不愿意告訴父母的。嚴重的校園霸凌會對受害者的心身健康產生很多負面影響,甚至有的青少年會因此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霸凌對青少年
有哪些負面影響?
小A是一名大二的女生,她來咨詢的目的是不敢和男生交往,同時會控制不住地去回憶往事。原來,小A在中學時受到過班級男生的欺負。那時,小A喜歡一個男生,這在班級里是公開的“秘密”,小A總是被一些男生嘲笑,還被辱罵為“騷貨”,有一次還是當著老師的面被嘲笑,老師沒有批評嘲笑她的學生,反而教育她要和男生保持“適當”距離。這個陰影一直跟隨著小A,甚至她到了大學還沒消散。現在,她不敢和男生交往,同時也忍不住會去想當時的場景,覺得自己非常傻。
霸凌究竟會對受害者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呢?綜合國內外的一些調查,這些影響主要有:
1身體的癥狀,比如頭痛和胃痛的癥狀,免疫能力也更弱,這些癥狀主要由心理問題引發。
2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慮水平、抑郁及社交障礙等問題出現。由于被霸凌帶來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學校很難集中注意力,并且部分受害者會因為感到不安全而曠課,甚至輟學,影響學習成績。
3如果霸凌情況很嚴重,還有可能會引發創傷后應激障礙。
哪些因素
有助于降低霸凌影響?
雖然霸凌給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很糟糕,但是,霸凌也會給學生帶來一些成長,對于那些敢反抗霸凌者的學生,這種經歷可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曾經有一位大學生講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在上小學四年級時,他經常被高年級的男生欺負。有一次他豁出去了,拼命反抗,欺負他的男生雖然比他高大,但是看到他那種“不要命”的勁兒,居然害怕了,以后再也沒有欺負過他。這種反抗鍛煉了他的沖突解決能力,也讓他學到了一些靈活性,或者說,如何在這種狀況下與人交往。
我們也會發現,并非所有的被欺負者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有的人恢復得很快,受到的影響較小。總結一些研究我們發現,有些因素是有助于降低霸凌影響的,這些因素主要有:
1個體較強的控制感。控制感在于受害者相信自己有辦法改變,看到希望,而不是無助和絕望,這類人受欺負的負面影響較小。
2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如果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能讓受害者有機會傾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者給他提供建議和支持,也可以減輕霸凌的負面影響。
3擁有應對壓力的技巧。擁有應對壓力技巧的學生,即有一些自我減壓的辦法,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的情緒宣泄等等,可以減少抑郁的發生。
孩子遭遇霸凌,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心理重建?
如果你的孩子遭遇了校園霸凌,你最希望的可能就是減少霸凌的負面影響,同時讓孩子從霸凌中學習和成長,變負面影響為正面成長。具體來說,家長不妨這樣做:
1對孩子表達接納、理解和支持
這是最重要的,有大約一半的孩子被欺負后并不會告訴家長。為什么孩子被欺負了不告訴父母呢?這是因為如果他們告訴父母,也許會遭到一些批評和指責,比如:“你不去惹別人,別人怎么會欺負你?”“你就是活該!”“他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呢?”“你就是膽子太小了,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啊!”有的父母比孩子還脆弱,孩子根本不敢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發生了什么,還有的孩子會因為發生的事情感到羞恥而不愿意告訴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告訴你發生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理解你,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一句很有“魔力”的話,因為這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和理解。另一句有“魔力”的話是告訴孩子:“無論如何,我們都和你一起去面對!”這能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這個時候,家人的接納、理解與支持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當知道孩子受到欺凌后,父母一定要保持情緒的穩定,哪怕你當時非常憤怒,也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此時孩子受傷的心靈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支持,這比據理力爭的控訴更有力量。
2幫助孩子建立控制感
有時候,嚴重的霸凌會讓青少年感到無助,看不到希望,這種無望感不僅僅是來自于霸凌行為本身,也來自于個體對自己行為或者反應的認知,比如“別人欺負我,我無能為力”;“我就是一個懦弱的人”;“我沒有辦法改變什么”;“我真的是糟糕透了,這點壓力我都無法面對”,等等。所以,幫助孩子建立控制感是多方面的,從如何去應對欺負自己的人到如何面對自己所產生的壓力,再到自己產生的身心反應,都可以建立起一定的控制感。
有一個非常好的幫助孩子建立控制感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尋找他身上的資源,并且學習如何去運用這些資源。通過這些資源的運用,讓孩子能夠擁有這樣的信念—“別人欺負我,我是可以做些什么的,我并非無能為力。”
可能有的父母會為難:怎么發現孩子身上的資源呢?就像老虎有力量,狐貍有智慧,有的蟲子遇到威脅時會裝死,寄居蟹寄身在海螺里,壁虎遇到威脅時會犧牲掉自己的尾巴,獵豹有速度,它的獵物鹿有耐力,這些就是動物的資源。人和動物一樣,在面臨沖突和被欺負時,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采取相應的方法。比如身材高大的孩子擁有力量;有的孩子個子雖小,但是有智慧;有的孩子不聰明,但一句自嘲的話可能就會避免一場霸凌。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家長需要觀察自己的孩子擁有怎樣的資源。除了尋找資源,教孩子學習觀察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控制感。比如觀察周圍的其他同學如何面對被欺負,如何可以避免被欺負,被欺負后可以怎么做,都是可以通過觀察來學習的,然后再和孩子討論,哪些是孩子自己愿意使用的方法。
3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壓力
面對壓力的核心就是自我關愛,自我關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對每個人來說也會不一樣,但有一些共通的部分。一是情緒的宣泄,如果孩子很憤怒,就鼓勵孩子把憤怒表達出來,如果孩子很難過,允許孩子哭出來,這些話是有幫助的:“你要是生氣,就大聲地說出來吧!”“你要是難過,就哭吧,爸爸媽媽在這里陪著你。”避免告訴孩子:“別生氣了,不值得為這樣的人生氣。”或者是“別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下次再遇到別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二是鼓勵孩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可以幫助孩子從壓力中恢復。還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些可以幫助他減壓的方法,鼓勵孩子去嘗試。
總之,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父母的支持非常重要,這種支持并非代替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幫助孩子去探索一些他自己的方法去面對問題,這不僅能讓被欺負者盡快恢復,還會使其從中學習到人際交往的技巧,將負面影響轉變為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