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年輕人
其實長大后的你依然脆弱
來自年輕人
00:0017:49
背景音樂:Summer Montage, Engagement Party,City Of Stars,A Lovely Night,Planetarium
也許要在很遠很遠的以后,
你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模樣。
作者/抽屜都說 播音/安翔
圖片作者:Toni Demuro
“終于就在很遠很遠的以后,
我們看清楚自己的模樣。
我們為遺憾而堅強,
為流逝而勇敢。?”
讀過劉瑜的人對這句話不會陌生:每個人的心里,有多么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里寫著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么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總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在不可名狀的時光里,我們做過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一次一次地安慰著自己“當下的茍且”是通向未來幸福明天的康莊大道。
我們更傾向于今天努力,哪怕這種努力的涵義包括做枯燥而自己反感的事情,總以為在無窮盡的努力背后,終究會豁然開朗,會迎來一個自由選擇的權利。
在這“沉重的生活里”踽踽前行,期待著“長大”這一時刻的到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時光加諸身上的勇氣會讓我們敢于做最真實的我。
可劉瑜卻告訴我們,那些美好的愿望清單,卻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而酣暢淋漓地實現。
前幾日17考研大軍完成她們一年“淚水與汗水”的洗禮后,作為準備18考研的大三狗,我和我的同齡人也開始準備院校和專業的選擇。
幾個要好的朋友都陸續做出選擇,其中,一個中文系的女生說她要考東北師范大學。
我當時很吃驚。這學校雖然很不錯,可是根據她的性格應該會選一個更好的學校啊。更何況,她的本科學校就是一個挺好的一本師范院校了,而且她熱愛文字又生性要強,處處優秀,本以為她會在北上廣謀一處拼搏的場地。
“像中文系比較好的一些學校,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人大,人人都想去,可去掉推免名額,幾百個人中也就一兩個能被錄取。過了任性的年齡,總要現實點。”
她這樣解答我的疑問。
我卻不得不承認,她是對的。
當初我們擁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夢想,總希望長大后有朝一日光彩奪目地去實現它,卻在長大后更多地囿于權衡利弊和現實蒼涼。
而昨天,碰巧又和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一的學妹說起這個話題,她隨意說了句:
幾百個人選一個,為什么不能是你?要考就去最好的地方。
輕描淡寫卻又不失稚嫩。我久久沒回復,突然好懷念曾經夢比天高不愿被現實打磨的執念與倔強。
“你的單車還在校門口等著,
你的課本裝滿青春的酸澀,
你的夢想沒有人會記得,
你一直都記得。
你說我們那些日子傻得很。”
高中時整個人身心沉浸在“三年模擬,五年高考”里,雖然時常吐槽、經常抱怨、偶爾崩潰,但是我們的內心卻豐盈充實,甚至于在日日夜夜的耕耘里長成青青草原。
想要在內心養護一片草原,遼遠到放得下大大的夢想。我們深信,度過這段不為人知、摻雜著苦痛的年華,終將破繭成蝶,高傲地飛翔。
高考帶我們逃離被試卷堆滿的煉獄,卻并沒有領著我們邂逅那個勇敢無畏、活得透徹的自己。
曾經以為長大以后,不再脆弱,可以自信而堅強地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風風雨雨,不再為一點兒風吹草動或喜或憂。但是,二十歲出頭,幾件不如愿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就能令我心力交瘁。
曾經以為長大以后,不再懦弱,我會如有神助般讓勇敢這一品質住在心間,灑脫自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二十歲出頭,勇氣姍姍來遲不見露面,懦弱卻仍然形影不離,真正喜歡的事情又不敢放手灑脫去做。
曾經以為長大以后,不再軟弱,可以微笑著清晰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請求,而不用為芝麻點的事情擔憂人際關系。但是,二十歲出頭,卻仍常常因為別人幾句話輾轉反側,心情壓抑。
我們終于活到了當初向往的年齡,卻沒有活成當初想要的模樣。長大了的自己依然很脆弱很懦弱很軟弱,依然為著遙遠的未來做著“茍且的事情”。
苦瓜
陳奕迅 - Stranger Under My Skin
“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
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來愈記掛
開始時捱一些苦 栽種絕處的花
幸得艱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
昨天思考考研擇校的事想到很晚,睡前發了一個說說:
羨慕那些活得透徹或是勇敢無畏的人――他們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永遠不迷路。
想到自己,如今的專業依舊隸屬理工科,學著分子、生化、植物生理這些難纏的科目。我開始思索,我是否要繼續這樣下去。
當年高考選專業時,才發現對于愛好文字的理科生來說,理想的選擇實在太少。難得找到一兩個學校中文系不限制理科生,卻又是偏遠的二本學校。
無奈,剛過一本線幾分,父母都不愿意讓我報二本。所以,哪怕深知自己不喜歡理科,最終仍然妥協。
考研,又是一個嶄新的時間點,仿佛給了我另一次選擇或是改變的機會。我承認,文字在我心中依然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跨專業考研卻不像說說那么簡單,內心要割舍得太多太多。
不只是對于四年學習沉沒成本的舍棄,更是對于多年不碰的專業莫名而未知的恐懼。
我說我的苦惱,師姐勸我說,其實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試探,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將來等你強大時就會做出真正的選擇。
可是,這次我卻慌了。當初填報志愿時還是一個一無所知的高中畢業生,對未來太多向往也太多恐懼,滿心以為先這樣走著,安慰自己等大學畢業后有機會還是會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是,事實卻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步步走來,一步步錯下去,或許從高二分科選了理科就是錯誤的開端。
一個錯誤已久的方向走了很遠,是不是要挽回,回到最初的夢想。而在這個方向看到的繁花似錦又是否該舍棄,在那遙遠的未來,兩者是否會有莫名的契合,從而真正有廣袤的天空。我是不是在叢林密布中行走太久,才執迷于那一角藍天。
我脆弱懦弱軟弱到不敢改變。
也許要在很遠很遠的以后,你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模樣 。
考研幫上顯示距離考研365天,一個令人警醒的數字。我依然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是否勇敢地去直面內心?
在今晨看到昨夜發的說說有個朋友回復:其實,在我眼里,你一直是活得透徹而勇敢無畏的人。
一瞬間仿佛打開了某個心結。
何必太在意依然瞻前顧后,越是強大的人就越害怕別人夸贊他堅強,因為,他最懂心靈的脆弱無處不在。
但,好在,我們真的一路走來,勇敢面對了那么多,雖然仍有不如意,或許在別人眼里,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脆弱的小姑娘了。
像柱子拔節,不為人知。
當脆弱時,不妨先靜下來,看看書聽聽音樂,允許自己偶爾的脆弱和任性,告訴自己:堅強和脆弱像是一對雙生花,要擁抱脆弱的自己。
當懦弱時,不妨什么也不要想,太多逃避都是瞻前顧后的深思熟慮,著手去做想做的事情,或許心靈會在排除萬難的過程中日漸成熟。
當軟弱時,學會原諒別人,更要原諒自己。善良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內心的真誠更難能可貴。
陳奕迅深情深沉的嗓音唱著:
“當睇清世間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
珍惜淡定的心境 苦過后更加清
萬般過去亦無味但有領會留下
苦也不會太差。”
哪怕這三種弱的狀態仍然交織在生命里,卻絲毫不影響我變強大。
喜歡勇敢無畏的自己,也要記得擁抱脆弱、懦弱、軟弱的自己。
編輯/果醬 校對/龍璐
本文來自于“鳶尾島嶼”,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