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偉 王勇
摘要:探討影響AOEC58.3 tex品種生產效率的因素。 具體分析了工藝部件型號、熟條含雜率、配棉破籽處理情況、接頭機效率、效率落后單錠和轉杯紡掃車周期等因素對生產效率的影響,通過對比優選,最終使AOEC58.3 tex品種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試驗表明:通過優選轉杯、阻捻頭和針布環等關鍵工藝部件,保證千錠時斷頭數控制在100以內;保證半成品熟條含雜內控在1.1%以內;保證每盤配棉破籽含雜加權平均控制在8.2%以內,單一破籽含雜控制在12.5%以內;提高接頭機效率85%以上;每次掃車檢查統計損傷單錠數小于5個;縮短掃車周期4 d/次等工作,可以有效提高AOEC58.3 tex品種的生產效率。
關鍵詞:轉杯紡;含雜;效率;破籽;工藝參數
中圖分類號:TS10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9-265X(2017)02-0033-04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factors influenc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A0EC58.3tex species, specif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process component model, dirt percentage of drawn sliver, treatment of cotton assorting broken seed, splicer efficiency, single spindle with backward efficiency and rotor spinning sweeping period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greatly improv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A0EC58.3 tex specie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broken ends per thousand spindle hour is controlled within 100 through optimization of key process components such as revolving cup, resistant twist head and card clothing ring; dirt percentage of drawn sliver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is controlled within 1.1%; weighted average of dirt percentage of cotton assorting broken seed per plate is controlled within 8.2% and single broken seed dirt percentage is controlled within 12.5%; splicer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over 85% and the number of single spindle damaged counted in each sweeping examination is less than 5; sweeping period is shortened to 4d per tim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A0EC58.3 tex species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Key words:rotor spinning; impure tatio; production efficiency; broken see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由環錠紡生產的純棉紗線,經過日積月累形成了大量下腳和再用棉,如果能得到好好利用,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料的緊張,同時也可以為廠家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1],在Autocoro312機型上生產AOEC58.3 tex品種,要求外觀疵點少,條干均勻度高。由于AOEC58.3 tex品種使用全破籽配棉,原料含雜多,短絨率高,且纖維的主體長度較短,成紗強力低,紡紗難度大,生產效率不夠理想。2016年4月份之前效率一直低于控制標準85%。
1AOEC58.3 tex品種轉杯紡主要工藝參數
轉杯紡全破籽AOEC58.3 tex品種主要的工藝參數如表1所示,在現有工藝參數情況下,生產效率基本維持在80%左右。
2AOEC58.3 tex品種生產效率的影響因素
為了達到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千錠時斷頭數的目的,從人、機、料、法、環尋求對策,采取主要措施有優選工藝部件型號、減少熟條含雜、提高接頭機效率、控制配棉破籽含雜、減少效率落后錠子數和轉杯紡縮短掃車周期等6個方面。
2.1工藝部件型號
轉杯紡的核心部件為紡紗器,而紡紗器的關鍵部件是轉杯、阻捻頭和分梳輥針布環[2],轉杯型號選擇與紗支有關,針布環型號與所紡原料有關,阻捻頭對成紗的柔軟度、毛羽數和千錠時斷頭數等有影響。其中,轉杯是轉杯紡的關鍵器件,它直接影響轉杯紡紗機的產量、質量及能耗[3],本試驗目的根據紡紗千錠時斷頭情況,綜合進行評價后確定所用阻捻頭型號、轉杯型號和針布環型號,跟蹤檢測成紗質量及紡紗效率。為提高效率,利用SPSS正交試驗找出最佳的工藝配置,選擇阻捻頭型號、轉杯型號、針布環型號3個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因子和水平分布如表2所示,考核指標是千錠時斷頭數制定試驗方案,正交試驗設計如表3所示。
在SPSS軟件統計結果中,Sig.=significance,意為“顯著性”,后面的值就是統計出的P值,如果P值0.01阻捻頭>針布環。
由表8分析,從新組合阻捻頭、轉杯和針布環等工藝部件后,千錠時斷頭次數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始終保持在82%以上。因此,通過對轉杯、阻捻頭和針布環等工藝關鍵部件優選,保證千錠時斷頭數控制在100以內,可以提高AOEC58.3 tex品種的生產效率。
2.2熟條含雜
轉杯紡紗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前后各工序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紡紗任務[4]。熟條含雜率高容易引起紡紗斷頭多,成紗粗節多,造成千錠時切紗多,最終影響效率。為了解熟條含雜情況,利用Y101型原棉雜質分析機,分別對1#、2#和3#末并測試熟條含雜率,測試含雜率分別為1.5%、1.2%和1.7%,含雜太高。
由于雜質短絨不能及時排出,造成熟條雜質增加較多,影響轉杯紡紗器排雜,進而影響千錠時斷頭數和切頭數,因此雜質是否及時排除是關鍵。措施一:對轉杯紡車間清鋼聯進行設備檢查,發現蓋板、罩板吸風口被雜質堵死,雜質不能正常排出,查看濾塵吸風電機為22 kW,電機功率低,針對此問題,要求車間把濾塵吸風電機換為45 kW。措施二:查看梳棉機臺的《掃車記錄》,掃車周期是按照12 h/次執行,由于本品種使用全破籽配棉,調整掃車周期由原來12 h縮短到8 h。通過采取兩個措施后,對1#、2#和3#末并的熟條含雜率逐一測試,采取措施前后熟條含雜對比情況如表9所示。
由表9可知,采取措施之后指標都優于采取措施之前,熟條含量較采取措施之前下降37%,熟條含雜控制下降后,生產效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因此,保證熟條含雜在一定范圍,對生產效率的回升有很大的影響,熟條含雜內控在1.1%以內。
2.3配棉破籽處理情況
配棉的破籽含雜掌控不當,或某一種破籽雜質太高,會造成突發性紗疵的產生或效率的下降。為控制配棉破籽含雜,根據配棉單所有破籽含雜計算出本次配棉雜質含量加權平均。對配棉每一破籽測試含雜率,對全破籽配棉每盤雜質含量加權平均進行逐一計算,平均值在10.0%左右,配棉含雜加權平均太高。
定期測量配棉的每種破籽含雜率,根據配棉單計算出本次配棉雜質含量加權平均,創建《配棉含雜加權平均》,對配棉單上破籽進行現場查看,將某一破籽含雜率超過12.5%的進行剔除,并重新處理,采取以上措施后,重新統計配棉雜質含量加權平均值在8.05%。
為了保證轉杯紡效率穩定,定期測量配棉的破籽含雜,嚴禁將含雜率超過12.5%的破籽投入生產,計算配棉單配棉含雜加權平均,通過以上措施后,生產效率一直維持在88%以上。因此,保證每盤配棉破籽含雜加權平均控制在8.2%以內,單一破籽含雜控制在12.5%以內[5],可以提高AOEC58.3 tex品種的生產效率。
2.4接頭機效率
Autocoro312型轉杯紡接頭機是集接頭、落紗、新生頭、打底紗功能于一體,機械動作易出現變形,造成各種原因接不上頭的“軟故障”。接頭機加強保養、正確機械設定十分重要。而要得到穩定的整車效率,要求接頭機能達到較高的一次接頭成功率,接頭機參數必須動態優化設置[6]。對2#、3#機臺的接頭機效率進行逐一統計,平均值72%左右,接頭機效率較低。為此安排專人負責小機的保養,維修設定,包括接頭機接頭參數的設定。采取以上措施后,對2#、3#機臺的接頭機效率進行逐一統計,接頭機效率大于85%,整車效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因此,按照周期保養接頭機,設定好接頭機參數等工作后,保證接頭機效率控制在85%以上,可以提高AOEC58.3 tex品種的生產效率。
2.5效率落后單錠
錠子是直接生產紗線的單元部件,若損壞或出現故障即會停止紡紗、斷頭次數多或切紗多而影響效率。以輸纖通道損傷為例,表面應光滑,不掛纖維[7],若輸纖通道有損傷,就有刮花,輸纖通道內掛花會造成嚴重的粗細節[8],造成千錠時切頭增多,從而影響效率。在掃車期間,用手電筒對每個單錠進行逐一檢查,并對2#和3#從給棉到轉杯凝棉槽有損傷單錠數(個數)進行統計,分別為40個和36個,損傷錠子數太多。經過檢查,主要包括給棉板刮傷,輸纖通道入口有毛刺,阻捻頭有裂紋,分梳腔有刮傷,針布環針齒損傷,轉杯凝棉槽損傷及錠桿頭、錠桿磨損嚴重的,錠號不固定,轉杯損傷如圖2所示。針對以上情況,對2#車進行了排查維修,排查維修情況如表10所示。
從給棉到轉杯凝棉槽設備部件進行了整改后,生產效率一直維持在92%以上。因此,每次掃車檢查統計從給棉到轉杯凝棉槽損傷單錠數,保證損傷單錠數小于5個,可以提高AOEC58.3 tex品種的生產效率。
2.6轉杯紡掃車周期
周期性掃車無非是確保轉杯紡紗機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減少避免壞車停臺來提高棉紗產量。對2#、3#氣流紡機臺的《掃車記錄》進行查看,發現AOEC58.3 tex品種的掃車周期是按照7 d/次執行的。掃車第4 d后,對2#車整車積花情況進行檢查,分別對排雜口是否有積花、排雜帶是否積花、面罩是否積花、電清槽是否積花、給棉三角區是否積花、面罩內是否積花等進行了檢查,發現存在不同程度的積花。為了保證轉杯紡效率穩定,掃車周期調整為4 d/次,通過縮短掃車周期效率維持在94%左右。
3結語
提高紗線生產效率的措施有很多,需根據員工情況、原料情況、半成品情況、設備狀態、紡專件狀態、清潔情況等,綜合考慮和合理控制。在現有工藝條件下,通過優化工藝部件組合、減少熟條含雜、控制配棉破籽含雜、提高接頭機效率、減少效率單錠數、縮短掃車周期等工作,AOEC58.3 tex品種轉杯紡的生產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效率和質量都比較穩定。
參考文獻:
[1] 周衛忠.利用轉杯紡技術開發低毛半精紡色紡紗線[J].現代紡織技術,2013(3):29-33.
[2] 汪軍.轉杯紡紗用器材的發展與討論[J].紡織器材,2014,41(6):58-60.
[3] 張長青.R40型轉杯紡紗機紡針織紗的工藝優選[J].棉紡織技術,2009,37(10):46-48.
[4] 馬克永.提高轉杯紡單產的幾項措施[J].棉紡織技術,2007,35(3):52-54.
[5] 侯小偉.紡部質量管理及控制實例解析[J].棉紡織技術,2016,44(7):14-18.
[6] 熊濤,田家青,陳天明.Autocoro312型轉杯紡紗機效率的體會[J].棉紡織技術,2011,39(4):48-50.
[7] 徐惠君,魏靜.轉杯紡的標準化[J].現代紡織技術,2013(1):56-59.
[8] 徐惠君,張志,粟寶華,等.轉杯紡紗纖維流運動及紡紗不勻性的技術分析[J].現代紡織技術,2013(2):5-11.
(責任編輯:陳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