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伊卓瑪 陳正光
摘 要:城市建設與管理好不好,品質高不高,除了軟件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體現在其硬件——市政設施建設與管養方面。市政設施的管養水平毫無疑問是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息息相關的,政府也高度重視市政設施的管養,而市政橋梁設施作為市政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各市政管養單位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市政橋梁設施的養護工作。
關鍵詞:市政橋梁設施;市政管養;新模式
一、我國市政橋梁設施管養現狀
我國的橋梁大部分為建國后所建,因此橋齡普遍在在40~50歲,到目前,這些橋梁的病害也開始逐漸顯露,而市政橋梁設施作為市政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證市民日常的安全出行,我國政府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來進行市政橋梁設施設施的管養。
合肥,安徽省省會、安徽都市圈中心城市,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為保障城市交通高速、有效運轉,合肥市隨處可見各種高架橋、跨河橋、人行天橋,而這些市政橋梁設施也在城市快速交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市政橋梁設施設施反復承受車輪的磨損、沖擊,風沙、冰雪、日曬等自然因素的侵蝕破壞。這種種的原因造成橋梁的各種病害,而橋梁設施的病害必然影響城市的交通運轉。
二、我國市政橋梁設施管養面臨的問題
為保證市政設施的良好運行,合肥市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市政橋梁設施的養護工作。其中,合肥市廬陽區市政綠管辦每年組織橋梁設施維修工程、每周均安排橋梁巡查。但是,盡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管轄橋梁數目眾多,而人員配置以及專業性崗位均難達到相應需求量,市政設施日常管養總是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實施起來較為費力且不能答到很好的效果。
三、合肥市試行市政橋梁設施管養新模式
針對這些問題,廬陽區市政綠管辦一直在認真的反思、總結,深層次的剖析原因,希望能夠構建一種更高效的市政設施管養新模式。
2016年,合肥市廬陽區決定首次在市政橋梁設施和擋墻管養中試行一種全新的管養模式,即探索性的將經常性檢查、常規檢測和結構檢測及病害設計相結合,其中市政橋梁設施必須按照要求的檢查內容和頻率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定期檢測及結構檢測,以及時掌握橋梁的基本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若檢查中所發現的病害則還需進行專項設計,并出具正式施工設計圖紙。這種一旦發現問題就直接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或直接進行維修工程施工圖設計的管養模式能對發現的問題迅速做出響應,省卻了許多中間過程,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經過半年的籌劃與討論,16年下旬,合肥市廬陽區市政綠管辦正式開展“合肥市廬陽區橋梁、擋墻設施經常性檢查、定期檢測及病害設計項目”,要求巡查單位按巡檢周期對合肥市廬陽區轄內的市政橋梁設施按照《市政橋梁設施養護技術規范》(CJJ 99)的要求的檢查內容和頻率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定期檢測,定期整理歸檔,提出養護維修意見。若需進行維修方案設計,則巡查單位要在接到設計任務12日內完成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方案設計及概算、預算、工程量清單編制。巡查單位每周按時到廬陽區市政綠管辦進行巡查情況匯報,提交巡查資料,提出養護維修意見。
同時,將經常性檢查和養護維修相結合。養護單位可以參考巡查單位的巡查周報及月報以及月度維修建議來安排下個周期的維修工作。同時,巡查和養護還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養護單位進行養護工作時反應的病害與巡查反應的病害相比對,可以反映巡查工作的效果,巡查單位在巡查過程中可以監督養護單位有沒有及時處理相應的病害或者是否是按照工藝流程規范的處理病害,若發現處理不及時、不規范的行為也可以及時向管養單位反饋。這樣相互結合、相互監督的管養模式大大減輕了管養單位的工作量,同時大大提高了管養工作的效率。
四、合肥市廬陽區市政橋梁設施管養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這是廬陽區市政綠管辦首次試行市政設施日常管養新模式,“合肥市廬陽區橋梁、擋墻設施經常性檢查、定期檢測及病害設計項目”順利開展一年多以來獲得了良好的效應,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認可與好評。接下來合肥市廬陽區市政綠管辦同時計劃可以在道路、給排水設施等的市政設施的日常管養上全面推廣此類的管養模式,后期若獲得良好的效益也反響,還可在合肥市各區推廣開來,以便貫徹“養早、養勤、養好”的市政設施養護理念,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全面落實城市設施病害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置的工作機制。相信這種新的市政設施管養模式能大力提升市政設施水平、改善城市環境、充分發揮市政設施功能,保證城市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水龍.橋梁病害[D].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
[2]蔣林.市政橋梁設施工程管養常見病的分析與探討[J].工程技術與產業經濟,2009(8).
[3]丁同權.橋梁維護新方法簡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5).
作者簡介:巴伊卓瑪(1989),女,漢族,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陳正光(1977),男,漢族,副高,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