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輝
摘要:健身氣功來源于我國傳統武術。本文通過綜合調查發現,健身氣功在高校中的推廣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和制約,因此建議從師資力量的引進、健身氣功宣傳、教育部門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等方面,對高校健身氣功進行改進。
關鍵詞:健身氣功;高校;推廣
健身氣功是一種能夠通過身體活動、調節呼吸、修煉內心相結合的運動形式,也是以促進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一部分。21世紀初期,國家體育總局為了響應發揚傳統民族優秀文化的號召,對中國歷史優秀的氣功功法進行挖掘整理匯編,在此基礎上創制了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八段錦四種便于推廣、簡單易學的健身氣功。2003完成了健身氣功的試行,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開始向全社會推廣教學。健身氣功從推廣教學以來,在社會上引起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我國的高等院校也隨之引入了健身氣功的教學項目,為健身氣功在全社會的推廣起到巨大作用,作為學生進入社會前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在高等院校進行健身氣功的推廣也具有重要意義。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實現將健身氣功在高校中的全面推廣,僅有部分高等院校開展了健身氣功的教育,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而且通過更加深入的調查發現,以上各類院校雖都進行了健身氣功的推廣教學,但是僅限于體育部、醫學部等個別院部、學科專業的推廣教學,健身氣功沒有向全校范圍內推廣。在推廣的過程中,教學內容也只是以健身氣功中的一個分類為主,沒有將四種健身氣功類型做全面的教學。所以本文就高校健身氣功推廣中面臨的影響因素和如何解決推廣過程中的困難進行了深入探討,為高校健身氣功的推廣提供了可以實施的合理對策。
一、高校推廣健身氣功的意義
健身氣功是一種能夠將調身、調息、調心三者合而為一的身心鍛煉技能。長期修煉健身氣功能夠改善人的生理機能,增強人的心理素質,提高人的生存質量并且能夠提高人的道德修養,調節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據統計:高校大學生學業任務負擔重,是心理壓力較大的人群,也是平時健康運動時間最少的人群。因此在高校推廣健身氣功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建立具有深遠意義。
另一方面,隨著健身氣功的全面深入的推廣,健身氣功的教學需要教師隊伍的培養和人才建設。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專業并系統培養健身氣功教師的最高效的地方,因此,在高校積極推廣健身提供具有培養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和加快健身氣功教學隊伍建設兩方面深遠的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走訪調查法
分別選取我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中的不同數十所高校進行走訪調查,分別對北京、上海、濟南、鄭州、煙臺、臨沂六個城市進行抽查,對高校開展健身氣功比例、推廣健身氣功的學院、專業,進行推廣的健身氣功種類、開展工作涉及的學生人數等都做了詳細的統計。
(二)文獻資料法
對近二十年的相關資料進行查閱,詳細了解了健身氣功編制過程,健身氣功的健身功效以及健身氣功推廣的目的和意義。
(三)專家訪談法
通過電話訪談、面談、小型座談會的形式對12所高校進行了調查,在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健身氣功推廣者交流的過程中,調查了我國高校開展氣功教學的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困難和制約因素,并共同商討了面對各種制約因素具體開展解決措施的可能性對策。
(四)調查問卷調查法
在12所高校中共向大學生下發了1500張調查問卷,共收回1358張調查問卷,將其中內容比較完備的1200張調查問卷做了詳細的記錄和對比分析。主要調查內容關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健身氣功面臨的問題,個人疑惑并根據自身經驗對如何在高校更好的推廣健身氣功提出具體的建議。
三、制約因素的分析
(一)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
我們國家推行健身氣功的起步比較晚,直到2003年才將健身氣功進行分類總結,現行的種類共有9種之多,在推廣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現有健身運動的競爭。在健身氣功推行之前,健身操、太極拳、傳統武術等健身運動或體育項目在大眾健身的傳播和影響非常深遠。健身氣功的推廣起步晚,在群眾中影響力較小是最實際的現狀。由于沒有身后的民眾學習基礎,這就造成了教學氣功全面推廣過程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體現了出來。健身氣功的教師存在著嚴重的教學隊伍人數少、教學教師分布不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足等情況。有些高校甚至直接讓普通體育老師進行高校的健身氣功教學活動,教學管理者對健身氣功一無所知,健身氣功的教學就無法更加科學高效的開展。
(二)對健身氣功認知不足
由于受到我國封建思想比如法輪功的誤導,導致了健身氣功在推行之初受到了學生的抵制,每當教師對學生進行吐納、氣息調節、運氣等技術要領時,學生總認為是不科學的東西,體現了排斥的情緒。學生們對健身氣功缺少更加科學和感性的認識,因此導致健身氣功無法順利開展,即使開展了,效果也不明顯。
(三)教學管理層重視度不夠
由于健身氣功的起步比較晚,推廣時間比較靠后,目前還沒有體現出健身氣功的優勢,因此也沒能引起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在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和對健身氣功認知度不夠的情況下,很多高校沒有將健身氣功安排在教學計劃中,使得健身氣功的開展受到了阻礙。
(四)健身氣功入門較難
健身氣功起源于我國古代氣功的健身方式,技術要領要求嚴格,需要動作的韻律與自身呼吸吐納的相互協調,同時需要心理狀態的調節,是一個三者合一的健身運動,初學者對于“運氣”過程沒有良好的把握,所以想要入門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健身氣功自身共有9種分類,現行4類進行廣泛推廣,學習內容比較多,也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困難。
(五)教學手段單一
大部分高校的健身氣功開展時間較短,在教學推廣領域的實踐經驗很缺乏,還沒有摸索出一種更加科學系統的教學模式。現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枯燥乏味,也影響了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對策
通過對以上制約因素的全面分析,筆者認為,在高校范圍內推廣健身氣功需要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要從管理層方面入手,解決根本性問題。加強校領導對健身氣功的學習和認知,從管理層入手,制定合理的健身氣功的教學機制,加強教學隊伍人才建設。學校可以制定健身氣功的相應管理制度,并由專業人才進行同樣協調與管理,可以將教師隊伍編輯成幾組,并以組為單位進行氣功的排練等。
(二)加強健身氣功在學生中的推廣,具體的形式可以是在學校建立健身氣功社團,還可以通過在學校舉辦健身氣功比賽、健身氣功表演,讓學生對健身氣功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認知。
(三)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法,避免枯燥的教學模式,要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健身氣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動作難度大同學接受不了的內容,不能夠強行要求同學接受,只要求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參與到健身氣功的學習中,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夠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健身氣功認知的掌握和練功功效的提高,切實幫助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教學隊伍人才培養。我國的健身氣功的教學隊伍一般是體育老師。學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素質培養尤其是健身氣功的專業修養。定期組織學校體育教學隊伍參加健身氣功學習活動,舉辦校內教學隊伍研究探討活動,不斷加強教學隊伍專業素養,提高教師健身氣功教學水平和能力。
(五)建立教學過程的效果評測機制。對健身氣功的教學環節建立科學的評定體系。對健身氣功教學的完成效果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一是通過班級、學院健身氣功集體評比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定;二是通過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考察(筆試與現場展現)對教師自身進行打分評定;第三通過學生對教師評價打分,進行綜合整理以后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定。
綜上所述,我國的健身氣功在高校中的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大量的實踐和摸索,我國的各大院校的管理層和教職工都有責任讓健身氣功在高校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徐娟.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2]司莉茹.河南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開展現狀[D].河南大學,2016.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