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萍,岳云
摘要:分析了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鐮刀彎”地區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區位優勢,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揮規模化和低成本優勢,加快發展馬鈴薯加工業;加強種薯基地保護,加快發展種薯產業;適度發展菜用薯生產;解決賣薯難問題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內蒙古;“鐮刀彎”地區;馬鈴薯;產業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11-0074-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11.024
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北緯45° 以北地區屬于我國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是我國馬鈴薯商品薯、加工薯和種薯的重要產區,擁有馬鈴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豐富土地資源,同時也是農業部確定的“鐮刀彎”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區域。為了抓住“鐮刀彎”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推動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我們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為重點,兼顧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對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鐮刀彎”地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分析,以期為該地區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一點建議。
1 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1.1 生產能力強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馬鈴薯逐漸成為第四、第五積溫帶地區的主栽作物。2016年,黑龍江馬鈴薯種植面積20.4萬hm2,主要分布在黑龍江西北部的嫩江平原的齊齊哈爾市、大興安嶺以及綏化和佳木斯等地區,鮮薯總產量458.1萬t,同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22.6%和6.9%;其中訥河、克山、依安地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9.9萬hm2,占全省面積的48.8%,同年,呼倫貝爾市馬鈴薯種植面積8.7萬hm2,鮮薯總產量53.35萬t。
1.2 馬鈴薯加工業基礎較好
由于地處偏遠和原料價格較低,以淀粉、全粉為主的馬鈴薯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位于齊齊哈爾市克山縣的黑龍江農墾北大荒薯業集團立足當地優勢,大力發展馬鈴薯加工業,建立了年產30萬t馬鈴薯精淀粉的大型加工廠和年產6 000 t的馬鈴薯全粉加工廠,并配套建設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2萬hm2,成為中國最大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呼倫貝爾市的麥福勞公司也建立了2萬t的馬鈴薯全粉生產線。
黑龍江省訥河市采取注資、融資、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全市年轉化鮮薯能力達100萬t。全市現有馬鈴薯加工企業35家,萬噸以上加工能力的淀粉廠31家,主要產品有淀粉、粉絲、粉皮、粉條等。其中,年鮮薯加工能力5萬t以上的骨干龍頭企業有4家,年鮮薯加工能力80 萬t,馬鈴薯主食產品產業開發開始起步,2015年哈爾濱市被農業部列為第二批主食產品加工試點城市,2016年木蘭縣馬鈴薯主食產品研發中心掛牌。
2 發展優勢
2.1 自然條件優越, 適宜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資源豐富且便于機械化
該區域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2.4 ℃,有效積溫2 400 ℃,平均降水量400~650 mm,無霜期105~122 d,境內土壤以黑鈣土為主,有機質含量高,是馬鈴薯的優勢產區。初步估計,呼倫貝爾市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面積在33.3萬hm2以上,但目前實際種植面積只有8.7萬hm2,主要集中在牙克石市、阿榮旗、扎蘭屯市和莫力達瓦旗、鄂倫春旗,只占適宜種植的耕地面積的26%;齊齊哈爾市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面積也在33.3萬hm2以上,但目前實際種植的耕地面積只有11.3萬hm2,主要集中在訥河市、克山縣和依安縣,只占適宜種植的耕地面積的34%。考慮到水利條件、合理輪作等方面的因素,從黑龍江全省看,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面積在466.7萬hm2以上;內蒙古東部地區,包括赤峰、興安盟、通遼、呼倫貝爾等區域,適宜馬鈴薯種植的耕地面積至少有200.0萬hm2。同時,該區土地平坦且集中連片,地價較低,特別適宜規模化、機械化[1 - 2 ]。
2.2 具有發展加工原料和脫毒種薯的突出優勢
首先,由于該區地處偏遠,特別是土地最集中的大興安嶺南部地區土壤粘黏,土地成本低,特別適宜發展馬鈴薯加工原料的規模化生產。其次,該區大興安嶺西麓地區和東麓緯度較高的敖倫春旗、大興安嶺地區,訥河市和莫力達瓦旗的北部地區等地區,氣候冷涼,自然隔離條件好,馬鈴薯退化較慢,土傳病害較少,目前尚未發現粉痂病,特別適宜發展馬鈴薯種薯生產,是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的最優勢產區。齊齊哈爾市的克山、依安等地也適宜種薯生產。
2.3 科研實力基礎雄厚
早在1934年黑龍江省克山縣就建立了馬鈴薯試驗場,現更名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有國家級馬鈴薯改良中心和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庫,自主育成了“克新”系列馬鈴薯品種27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5個,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區大面積種植,年播種面積約為180萬hm2,占全國馬鈴薯年播種面積的1/3以上。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擁有全國一流的馬鈴薯高端研發專業隊伍,具備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種薯脫毒生產、病毒病檢測與馬鈴薯品質分析等多項科研能力[3 ]。
2.4 市場營銷活躍品牌優勢凸顯
該區種薯和商品薯銷售日益活躍,外埠市場占有量逐年增加。銷售區域由2010年的8個省(區、市),拓展到2016年的22個,其中對福建種薯市場占有率達80%,比2010年提高了50%。20世紀60年代,黑龍江省克山縣就以種薯“克山白”聞名全國,“全面”牌馬鈴薯早在90年代就已獲國家認證,現已獲得“全面”、“薯與我”、“哈克仁發”等馬鈴薯著名商標6個。“克山馬鈴薯”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0年克山縣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
3 存在的問題
3.1 自然條件不足和運輸距離較遠問題突出
大興安嶺南麓地區夏季7 — 8月降水比較集中,溫度較高,晚疫病防控困難,這就導致晚疫病抗性差,但外觀好、受市場歡迎的早熟、中早熟馬鈴薯品種難以種植或種植成本較高,同時也影響了馬鈴薯種業的發展。大興安嶺南麓地區土壤發黑且比較粘黏,馬鈴薯皮色不光亮、而且帶泥土,外觀品質不佳,產品成熟上市期集中在9 — 10月,與西北、華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區沖突,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同時,因地處我國東北最北端,距離消費量較大的東南沿海主銷區距離較遠,運輸成本較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
3.2 產業發展定位不夠清晰、 加工業的優勢不夠彰顯
馬鈴薯是當地第四大糧食作物,但當地對馬鈴薯產業的優勢、劣勢認識不足,尚未立足全國乃至周邊國家市場進行科學定位和整體謀劃。馬鈴薯加工業是該區的突出優勢,但大型加工企業較少,小規模加工企業較多,以粗加工為主,產品相對單一,薯條、薯片、全粉等深加工產品較少,附加值低。從加工原料看,專用原料薯的生產發展緩慢,限制了馬鈴薯深加工的發展。
3.3 種薯產業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和發揮
目前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和河北壩上地區是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的最大產區,但該區土傳病害日益嚴重,水資源緊缺,難以為繼。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地區水資源豐富,而且土地成本較低,土傳病害較輕,特別是沒有粉痂病,這是突出優勢。但當地對這種優勢認識不足,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招商引資的力度也不夠。
4 對策建議
4.1 發揮規模化和低成本優勢,加快發展馬鈴薯加工業
該區土地遼闊,具有加工原料馬鈴薯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優勢,生產成本低下,同時該區適宜種植馬鈴薯的耕地面積不少于80.0萬hm2。因此,應揚長避短,結合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制定目標定于全國馬鈴薯產業的補充和提升,加快發展馬鈴薯加工業。
4.2 加強種薯基地保護,加快發展種薯產業
由于土傳病害日益嚴重,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河北壩上地區為代表的種薯主產區很可能難以為繼。而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土壤還比較干凈,氣候條件適宜發展種薯生產。因此,應抓住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大中型種薯企業,發展種薯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種薯主產區,爭取今后5 a內使該區種薯生產面積在3.3萬hm2以上。一是要合理進行種薯生產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嚴格劃分種薯生產的優勢區域和適宜區域,嚴禁在非適宜區發展種薯生產。二是切實加強種薯基地的保護,嚴防土傳病害傳入。目前,該區沒有粉痂病,其他土傳病害也較輕,該病一旦傳入,十多年都難以消除。因此,對劃定的種薯生產的優勢區域,要實行嚴格保護,嚴禁從有嚴重土傳病害的疫區調入種薯,并實行嚴格的產地檢疫制度。三是對種薯企業的土地流轉予以支持,確保種薯企業獲得可以滿足輪作需要的足夠耕地。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械作業配套,健全并執行嚴格的種薯基地建設標準,建設“四化”, 即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種薯生產基地,嚴格實行種薯生產輪作制度[4 ]。五是切實加強種薯質量監管。要對種薯生產全過程實行嚴格監管,實行強制性質量抽查,建立黑名單制度,確保種薯質量,提升信譽,打造品牌[5 ]。
4.3 適度發展菜用薯生產
該區南部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如果種植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可以在4月中下旬播種,8月上中旬收獲,能夠趕上市場空檔期,獲得較好的效益。但種植規模不宜過大,要加強灌溉條件建設,確保春旱期間能夠澆水,從而保證高產優質和及早收獲上市,獲得好的效益。同時,要有配套的貯藏設施,以應對市場不測。
4.4 解決賣薯難問題
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帶來商品薯的大量堆積,在一定的時期,會出現薯賤傷農的現象,對產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打擊,因此要提前謀劃,制定合理的措施,防范這一問題的出現。一是制定價格保護政策。許多規模經營大戶建議,在馬鈴薯價格暴跌的年份,政府應制定馬鈴薯淀粉、全粉加工企業收購馬鈴薯的最低保護價,確保農民能夠保本。二是加快推行馬鈴薯價格保險,當地農戶普遍要求在馬鈴薯價格低于0.25元/kg時實施價格補償。三是加強馬鈴薯貯藏能力建設, 以主動應對市場風險。
參考文獻:
[1] 黨恩清. 內蒙古興安盟馬鈴薯發展現狀與對策[J]. 中國馬鈴薯,2017,31(2):119-121.
[2] 馬廣鵬. 黑龍江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 中國馬鈴薯,2012,26 (4):247-250.
[3] 王云龍. 黑龍江省馬鈴薯產業現狀與展望[J]. 中國馬鈴薯,2014,28(3):185-188.
[4] 王宏康.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7(1):54-56.
[5] 馮 琪,安增龍. 黑龍江省克山農場馬鈴薯種植業發展的思考[J]. 農場經濟管理,2017(3):30-32.
(本文責編: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