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保
摘要:通過2013 — 2015年對甘肅省天水市蘋果潛皮蛾的發生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初步掌握了蘋果潛皮蛾發生規律,提出了加強預測預報、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關鍵詞:蘋果潛皮蛾;發生規律;綜防措施;天水市
中圖分類號:S43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11-0091-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11.030
蘋果是天水市的支柱產業之一[1 ],已建優質蘋果園6.9萬hm2,目前掛果面積5.9萬hm2,年產量105多萬t。蘋果潛皮蛾(Acroceropsasta Meyrick)又叫串皮蟲,主要危害蘋果、梨等果樹。該蟲以幼蟲在枝干及梨果表皮下蛀食,初期出現彎曲線狀隧道,后期隧道匯合連片,嚴重影響果品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為了有效控制其發生為害,從2013年開始,我們對天水市五縣二區蘋果潛皮蛾的發生流行情況進行了連續3 a的調查研究,并據此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1 發生為害特點
連續3 a在麥積區花牛、中灘、渭南、元龍、伯陽、馬跑泉,秦州區皂郊、太京、中梁、藉口,秦安縣西川、興國、魏店、葉堡,清水縣永清、上邦、紅堡、金集等18鄉鎮選點調查發現,蘋果潛皮蛾主要有以下發生特點。
1.1 發生面積大,危害重
據調查,蘋果潛皮蛾在天水發生2.6萬~3.5萬hm2,占蘋果種植面積的28.5%~47.2%,各縣區蘋果栽植區歷年均普遍發生。葉片、枝條都不同程度受到蘋果潛皮蛾成蟲和幼蟲為害。初孵幼蟲以汁液為食,隨幼蟲齡期增加隧道逐漸加寬。5齡以后合并連片,后期幼蟲不再擴大被害面,而向下層取食組織,使受害處形成幾層紙片狀的枯死表皮,枯死表皮由一側裂開,后干縮翹起,為蘋果腐爛病的侵染創造了條件。枯死的表皮翹起,嚴重影響樹勢生長,也常招來其他害蟲的潛藏。由于天水市是國內最早栽培蘋果的地區之一,老果園較多,蘋果潛皮蛾總發生面積較大,通常減產10%~20%,部分發生嚴重地區,枝條受害率達48%,防治不及時的果園減產在25%以上[3 ],且果品的質量和商品性明顯下降,甚至沒有食用價值,經濟損失在50%以上。
1.2 發生情況與降水、 溫度、 濕度相關
據在天水市的麥積區、秦州區觀察,蘋果潛皮蛾成蟲喜高溫高濕,如成蟲羽化期遇陰雨濕度大,則成蟲壽命長、產卵多、孵化率高。在溫度25 ℃、相對濕度45%時,越冬代羽化率只有25%。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為化蛹盛期,6月上旬越冬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為羽化盛期,此時為卵孵化及幼蟲鉆蛀盛期。進入6月以后,降水趨于正常,氣溫迅速回升,該蟲開始迅速擴散蔓延,8月上中旬為春梢危害高峰期。秋季天水市降水集中,連陰雨天氣多,果園濕度大,蘋果潛皮蛾危害趨于嚴重。在一般干旱年份,相對濕度較小,蘋果潛皮蛾危害輕,而低洼高濕或近水源地生長茂密的果園往往受害較重。
1.3 品種、 樹齡、 管理水平與發生程度
據調查,“花牛”蘋果(元帥系)和梨樹的平均枝條受害率比富士系高30.6%,蟲葉率高達13.2%~21.5%。不同樹齡的“花牛”蘋果,以10年生左右的盛果期樹發生最輕,枝條受害率平均為8.1%;5年生以下的幼樹病葉率平均為10.6%;15年生以上的老樹發病最重,枝條受害率平均為42.5%。管理水平高(水肥充足、修剪合理、管理精細)的果園發病較輕,平均病葉率為5.8%;管理水平中等(水肥中等、修剪合理、管理一般)的果園,平均病葉率為19.7%;管理水平低(水肥不足、修剪較差或不修剪、管理粗糙甚至放棄管理)的果園發病嚴重,平均蟲葉率21.5%~48.0%,爆皮率達70%。
2 形態特征
2.1 成蟲
體長4~5 mm,翅展11 mm左右,為白色具有褐色花紋的小蛾。體銀白色。頭部白色,復眼紅褐色,觸角絲狀,長達前翅末端,基部第2節具黑環。胸部背面白色,布有褐色鱗片。前翅狹長,白色,具7條褐色橫帶;后翅狹長,灰褐色。前后翅具極長的緣毛。腹部背面灰褐色,腹面白色。
2.2 卵
扁橢圓形,長約0.5~0.8 mm,水青色半透明。卵背面稍隆起具有網狀花紋,腹面扁平。
2.3 幼蟲
共8齡,前期幼蟲(1~6齡)全體扁平,頭部近三角形,黃褐色;體乳白色,胸部三節特別寬闊,腹部紡錘形。后期幼蟲(7~8齡)體長7~9 mm,略扁,身體前后寬度相似,有胸足,無腹足。
2.4 蛹
長5~6 mm,淡黃色,觸角長過腹部末。
3 發生規律
據在麥積區、秦州區、秦安縣觀察,蘋果潛皮蛾在天水市每年發生2代,以3~4齡蟲在為害枝條及下蟲道內作繭越冬。春季樹體萌動時開始活動為害。在麥積區,5月中旬幼蟲老熟,并在潛皮下作繭化蛹,蛹期約20 d。6月中下旬羽化成蟲并產卵,成蟲壽命為5~7 d。卵期5~7 d,7月份第1代幼蟲為害,8月份出現第1代成蟲,第2代幼蟲9月發生,11月上旬準備越冬。成蟲在夜間羽化并交尾和產卵,卵散產,每個雌蟲平均產卵121粒,產在表皮光滑無毛的幼嫩枝條上,以1~3年生枝上為多。成蟲飛行能力弱,一次遷飛僅5~10 m,趨光性弱。
4 綜防措施
4.1 加強預測預報
一是越冬幼蟲爆皮調查。從4月上旬開始,在受害較重的果園固定100~200個幼蟲害枝,每天抽查1次爆皮數,直至爆皮結束為止。當爆皮率達70%左右時發出預報,立即進行噴藥防治。二是幼蟲化蛹、成蟲羽化調查。分別在兩代幼蟲化蛹前5~7 d標定100~200個老熟幼蟲,每隔1 d調查化蛹數、羽化數。越冬代化蛹進度與羽化預報累計進度間距為21~25 d,第1代為18~21 d。當羽化率達30~40%時進行噴藥防治。
4.2 農業防治
一是果園規劃。規劃果園時避免蘋果、梨等混栽或近距離栽植,以防蘋果潛皮蛾寄主轉移。果園周邊不宜栽刺槐和檜柏等,以減蘋果潛皮蛾的發生。不能在重茬地建園。二是土壤管理。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增加樹體抗性。結合深翻改土,深埋受害枯枝落葉,減輕蘋果潛皮蛾越冬基數。三是疏花疏果,合理負載。結合疏花疏果摘除病葉、病梢等,合理負載,以塬地產量30 000 kg/hm2、川地產量37 500 kg/hm2為宜。四是冬、夏修剪。通過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剪除蟲害枝梢,病葉等。五是清園。刮除老翹皮,消除蘋果潛皮蛾蟲害越冬場所,徹底清掃枯枝落葉。
4.3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寄生性昆蟲,如潛蛾寄生蜂;二是利用捕食性昆蟲,如草蛉、瓢蟲、捕食螨;三是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如莓繭菌、白僵菌等;四是利用食蟲益鳥,如啄木鳥等;五是利用昆蟲激素,如性激素、保幼激素等[4 ]。
4.4 物理機械防治
一是人工捕殺。春季細致刮除樹上的翹皮,可消滅越冬幼蟲;冬季刮去枝干老翹皮,可消滅3~4齡蟲越冬幼蟲。二是誘集捕殺。使用燈光誘殺、食餌誘殺、潛所誘殺,深秋樹干捆綁誘蟲帶,初春集中消毀。三是阻隔保護。常用果實套袋、涂粘蟲環、樹干扎塑料裙、樹干涂白等措施進行阻隔保護。
4.5 化學防治
3月份果樹發芽前可用20%吡蟲啉可溶液劑 1 000~2 000倍液噴霧消除越冬蟲源。從落花后10~15 d開始,根據蟲情選擇10%殲滅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0%吡蟲啉可溶液劑1 0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
參考文獻:
[1] 馬麗榮,李紅霞,張國和. 天水市蘋果出口基地現狀及發展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5(11):70-73.
[2] 高 軍. 地面覆蓋方式對蘋果園土壤水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7(2):41-42.
[3] 趙多長. 甘肅天水地區蘋果斑點落葉病發生及綜合防治[J]. 中國果樹,2010(3):60-61.
[4] 寇文生. 果樹病害的防治[J]. 農家科技,2011(6):43.
[5] 冉 芳,游雪峰. 果樹病害防治技術[J]. 山西林業,2012(2):47-48.
(本文責編: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