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云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提升與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背景下,體育事業得以蓬勃發展,各種體育活動和賽事的舉辦日益頻繁,也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一個體育活動的舉辦需要大量體育設備和物品的支持,這些物資的運輸和配送離不開物流行業,因此,體育物流事業也得以迅速的發展。廣西邊境口岸是物資集散的重要樞紐,其體育物流的發展狀況,對體育物資的運輸和體育活動的舉辦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加強廣西邊境口岸體育物流建設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越;邊境口岸;體育物流;發展預測
中越兩國陸地邊界線長1347km,有許多對外開放的口岸和通道,包括兩國已經開放的11對國家級陸地邊境口岸(其中廣西7個:東興、憑祥、友誼關、水口、防城港、欽州港、龍邦;云南4個:河口、天保、金水河、思茅港)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越邊境以及邊民互市點形成了海路、公路及鐵路的多式聯運運輸模式,通過口岸貿易,有利于發揮廣西省和云南省對東盟的“橋頭堡”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體育賽事落戶廣西、云南,中越兩國之間的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將會不斷增多,體育物流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資保障,其發展趨勢將會不斷增強,將會對中越邊境口岸的體育物流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調整。邊境口岸體育物流發展是支持各類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紐帶,以下結合中越邊境口岸體育物流的發展現狀,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
一、體育物流規模將會持續增長
近年來,中越兩國之間不僅經貿往來頻繁,經濟文化方便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多,尤其是中越邊境口岸,在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體育物流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節點”作用。隨著中國廣西、云南等地區積極推進體育“東盟牌”建設,其在區域中的體育賽事影響了將會逐漸增大,這將會不斷催生新的體育物流需求,提升中越邊境口岸體育物流規模的持續增長。此外,隨著近年來越南體育用品加工業的發展,以及中國體育品牌賽事的增長,中越體育資源上的互補性優勢開始逐漸凸顯出來,這對中越邊境口岸體育物流規模的增長將會形成有效的促進。
二、對體育物流技術和設備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
體育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運輸的物品比較特殊,很多專業的體育設備在運輸時需要特殊包裝和保護,才能保證其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體育物流對運輸的時間要求嚴格,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將物資運輸到指定區域。基于體育物流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物流運輸過程中需要特殊的物流設備和儲運技術才能保證體育物流運輸的實效性。而當前中越邊境口岸的物流設備和物流技術發展不均衡,體育物流資源的配置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通常只能滿足普通體育物品和資源的運輸需求,體育物流的運輸技術和服務標準在很多方面還滿足不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物流需求。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中越邊境口岸的體育物流設備和物流技術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升級,為體育物流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條件。
三、針對體育物流需求建立物流聯盟將會成為必然趨勢
體育物流的運行一般涉及大型的體育活動或賽事,而且體育物流需求具備一定的周期性,這時通常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大量的體育物資運輸到活動場地,由于體育器材數量體積龐大,單一的物流公司很難承擔所有的運輸任務,這時可以由幾家物流公司共同合作建立物流聯盟,承擔相應的運輸任務。建立物流聯盟后,不同物流公司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將不同物流企業的優勢設備和技術進行整合,合理對資源進行規劃和配置,共同提供高質量的體育物流服務。例如,體育物流技術和服務標準比較高的第三方物流,往往可以形成對邊境口岸傳統物流企業的有效補充,所以建立物流聯盟將會成為一個十分重要和必然的選擇。
四、對體育物流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
體育物流規模的擴大以及服務水平的提升,必然會需要更多高素質的體育物流專業人才。中越邊境體育物流人才的培養,必須基于當前我國邊境口岸體育物流發展的長遠需要,不僅要讓物流人才具有物流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英語交際、國際貿易、電子商務、體育交流等方面的專業素質,以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培養目標。對此,廣西、云南等地應當加強地方高校、物流企業在體育物流人才培養上的合作,積極參與到體育物流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課程建設、目標制定、見習實踐等環節,在校企合作上增加投入,為體育物流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和在崗實習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體育物流信息化建設將是必然選擇
基于跨境體育物流的復雜性、特殊性,但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中越邊境口岸跨境體育物流信息的處理效率,促進邊境口岸體育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體育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將會有助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物流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共享,實現物流信息流的準確、及時、快速的傳遞。因此,中越邊境口岸要加強體育物流業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注重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建設,提高物流信息在各個業務模塊的傳遞效率,促進各個業務模塊間的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孫雪峰,甄理,呂鴻羽.體育物流倉儲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物流技術,2013,32(11):260-263.
[2]劉鵬輝,侯峰,高利.中國賽事體育物流需求及理論架構[J].中國商貿,2012 (22):180-181.
[3]喬艷艷.我國體育物流信息平臺與監控系統研究[J].物流技術,2009,28(04):120-123.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