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大局。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

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建設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格局。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要緊緊抓住山、河、江、坡綜合治理,讓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李克強國務院總理
生態環保也是生產力,是綠色財富,保護好紅樹林等寶貴資源,既是為國家,也是讓大家共享好的生態環境。

治理要抓住關鍵。對環保執法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設,不允許有對執法的干擾和法外施權。環保等執法部門也要敢于擔當,承擔責任。對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生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新動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著力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激勵約束制度體系,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著力依法督察問責,嚴懲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著力推進污染防治,切實抓好大氣、水、土壤等重點領域污染治理。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促進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不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積極推進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管理方式,強化環保責任,嚴格環境督察和執法,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著力推動大氣、水、土壤環境不斷改善,采取更有力度和針對性的措施,力爭取得更明顯的治理成效。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


張高麗國務院副總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


李干杰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
抓環保就是在抓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鍵在人,關鍵在發展思路,關鍵在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引導產業布局,倒逼產業轉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今年以來,陜西把鐵腕治霾作為環保工作頭號工程,采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措施,不斷加大治污降霾力度,總體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盼仍有差距,治理任務依然艱巨。大氣污染治理關鍵在秋冬季,當前散煤燃燒已成為影響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解決散煤供暖問題,刻不容緩。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扎實落地。要加快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等工作,盡早淘汰燃煤小鍋爐;要加大清潔能源利用新技術應用推廣力度,下大力氣減少散煤用量,盡可能減少燃煤污染。要擴大監測范圍,摸清污染源底數,加強加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建設,建設更多城市監測微站,確保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全面、客觀、真實、準確,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撐;要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人員培訓、預報準確率評估工作,提高整體預測預報水平,當預測到可能出現大范圍持續重污染天氣過程時,要及時從嚴啟動應急預案,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胡和平中共陜西省委書記
要持續深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始終以綠色為生命線,以山水林田湖一體治理為路徑,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治理和修復工作,著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要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遵循“點上開發、面上保護”原則,制定和落實好重點生態功能區內各縣的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鼓勵生態地區與重點開發區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鞏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要全面實行“河長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持續開展漢江、丹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動,深入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濕地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從嚴保護“一江清水”。

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堅決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把治霾作為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頭號任務,認真落實《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同時,要加快推進關中水系建設,節能減排、土壤環境監測防控治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城市增綠等工程。持續加大督政查企力度,深入發動群眾廣泛監督,全面加大“冬病夏治”力度。


劉國中陜西省代省長
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落實“五新”戰略任務,以釘釘子精神把省委要求細化、實化、具體化。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聚精會神搞建設,心無旁騖謀發展,創造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發展實績。要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事關發展全局,事關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抓在手上,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切實保護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鍥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韌勁,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


梁桂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治污降霾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強化綠色發展導向,嚴格落實“剛性治標、系統治本”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要進一步加強關中地區電力管控調度和天然氣供應保障力度,認真梳理重點污染源清單,細化完善聯防聯控應急預案,確保居民用氣安全穩定和企業壓減燃煤取得實效。要科學合理規劃布局電源點和熱源點,加快建設天然氣調峰設施和西安堅強電網,實現鐵腕治霾措施制度化、系統化。

秦嶺和其他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整改舉措,扎實做好全省生態保護工作。對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的問題,要嚴格按照時限整改落實,務必取得實效。對專項排查中發現的新問題,省級責任部門要約談相關負責人,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形成高壓態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系統研究生態保護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生態保護工作的突出問題。


張道宏陜西省副省長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吸取祁連山生態問題教訓,高度重視秦嶺和其他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要認真開展好“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逐一排查、逐項整改,確保查處到位、整改到位。要加強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盡快完成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的確界立標工作,完善監管技術體系,強化日常監管巡護和宣傳教育,不斷提升秦嶺和其他自然保護區監管能力和水平。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等突出問題為重點,以持續推進中央和我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以“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治理,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
